资源简介 功率教学设计版本鲁教版(鲁科五·四学制)章节第九章第四节年级八年级学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整个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因为上承功的一个延伸,下启能和能量转化。它是一节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反映的是做功快慢的问题。由于功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它是架起理论和实际的桥梁。所以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很快理解,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比较熟练。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需要通过情景导入、分析、类比、归纳、总结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除此之外学生接触过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导入,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发现、分析问题。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慢慢养成善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功率概念的认识难点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教具学具希沃一体机、手机、足球、秒表、电子秤、哑铃、鸡蛋、刻度尺、重物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教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播放视频《速度与激情5》,多米尼克和布莱恩开着两辆ChargerSRT8拉着重达10t的箱子躲开了警察的重重包围,学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观看视频感叹车技的同时思考问题。用电影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视频中最后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播放学生课下录制的小微课。1.一名同学把足球举起放到讲台上,提出问题“他对足球做功了吗?”2.两名同学分别把5个足球举起放到讲台上,用时少的同学获胜,并提出问题“哪名同学做功比较快?”3.两名同学别在10s内把足球举起放到讲台上,放足球多的同学获胜,并提出问题“哪名同学做功比较快?”总结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做功相同,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时间相同,做功越多,做功越快。(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利用桌子上的工具提起重物做一次功,记录所用的时间,填写表格。教师提问“这次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让学生找出哪些组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较做功或者相同做功比较时间来判断,排除四个做功比较慢的组,剩下的两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都不一样,提出问题“这回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师给予提示“我们之前学习的哪个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和它类似?”让学生自学教材中功率的基础知识并填写到导学案中和速度进行类比。用希沃授课助手把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展示。二、功率1.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2.提出问题“1W表示的物理意义”。3.学生分组实验:感受1W把两个鸡蛋举高1m,用时间是1s。4.播放视频: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功率三、功率的测量1.学生上楼梯的功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上楼梯的功率都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和测量的工具,并推导计算需要用到的公式并设计表格。用希沃授课助手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找一名同学说出讨论的方案,其他同学判断正误。2.学生举哑铃的功率提出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甲乙两名同学到前面举哑铃,1,3,5组同学记录甲同学30s内举起杠铃的次数;2,4,6组同学记录乙同学30s内举起杠铃的次数;分别测量甲乙两名同学举起哑铃的高度,计算他们的平均功率。利用信息技术的投影功能让全班同学都可以看到举哑铃上升的高度。3.解释引课视频中的问题师生共同推导出功率的另外一个计算公式P=Fv。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教师讲解“电影视频中两个人需要拉着重达10t的箱子说明需要的牵引力比较大;为了躲过警察的追捕需要的速度就会非常大,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说明这辆车的功率非常大,我们一般的车是做不到这点的。”学生复习上一节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回答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在做功相同时,时间用的少的同学做功比较快。学生回答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举起的足球越多说明做的功也越多,做功比较快。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实验并利用电子白板把各组的数据写到黑板上。并通过刚才得到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哪组比较快。学生回答:在运动距离和时间都不等的情况下我们求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自学教材完成任务结合学习的速度类比功率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学生回答1W表示在1s的时间内对物体做的功是1J。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控制好距离和时间,感受1W。通过视频中常见物体的功率来让学生了解,已经感受过1W,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小组讨论,先确定实验的原理即计算公式然后再说出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已经有了上一道题作为铺垫很容易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利用推导公式进行计算。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短暂的视频播放,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用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来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具体的情境得出结论印象深刻。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想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就提供这样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类比法,类比之间的速度让学生理解功率,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了解科学家瓦特。通过感受1W的实验为了学生对其他功率有更清晰的了解,并熟练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更加熟练的使用公式计算。在实际课堂中让两名同学举哑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了,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也通过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公式的使用。首尾相扣,让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小结巩固要求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主要内容: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符号、单位、公式;功率的测量等。同学们自由发言,可以从知识和方法以及物理思想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和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在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布置作业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引课上我就采取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一开始抓住学生,这节课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几名同学录制的一段小微课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引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对重物做功,分析几组同学的数据来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式获得对功率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用测上楼梯功率和举哑铃功率的实验探究学会自己测量功率并练习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感受功率和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整个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进行,让全体学生全面地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