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中大附校外国语学校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2021.2.
学科
科学
任课教师
李宗义
班级  (年级)
五(2)、(3)
学情  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教材  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
本期   教学  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期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一般桥梁的材料、形状和结构
4、通过实验感悟桥梁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决心。
6、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7、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思考、体会防灾减灾对生命的重要性。
工作 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安排
说明: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21周--期末考试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单元或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备注
第1周
第一单元第1课
1、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一般梁桥的形状和结构。
2、通过实验感悟桥梁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决心。
4、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感悟梁桥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的关系。
第2周
第一单元第2--3课
1、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一般拱桥的形状和结构。
2、通过实验感悟拱桥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热情。
4、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感悟拱桥的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第3周
第一单元第4--5课
1、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一般悬索桥、桁架桥的特点和结构。
2、通过实验感悟悬索、框架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4、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感悟悬索和框架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第4周
第一单元第6课
1、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一般桥梁的材料、形状和结构。
2、通过实验感悟桥梁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决心。
4、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感悟桥梁形状和结构与桥梁受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第5周
第二单元7--8课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
第5周
第二单元9--10课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
第6周
第二单元11--12课
1、能利用显微镜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第7周
第二单元第13课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
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8周
第三单元第14课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防地球的结构和地壳的运动。
2.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3.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思考、体会
防灾减灾对生命的重要性。
第9周
第三单元第15课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增长防灾,自救的技能,并能运用已掌握的造型表现方法,创作出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3.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
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第10周
第三单元第16课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增长防灾,自救的技能,并能运用已掌握的造型表现方法,创作出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3.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
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第四单元第17--18课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利用归因分析的方法,借助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具有哪些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产生的原因。
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第13周
第四单元第19--20课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利用归因分析的方法,借助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具有哪些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产生的原因。
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第14周
第四单元21--22课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利用归因分析的方法,借助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具有哪些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产生的原因。
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
第15周
第四单元第23课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利用归因分析的方法,借助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具有哪些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产生的原因。
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第16周
期末复习
第17周
期末考试
第18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