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说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板书】二、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过渡】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阅读】请看教材107页例题。【交流】这道题涉及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已知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投影示范】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8.8g100∶44=x∶8.8gx=20g答:至少需要碳酸钙20g。【板书】(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4.列比例式,求解。5.简答。【思考】上例中,如果想知道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多少克HCl同时生成多少克氯化钙,应怎样计算?(14.6g,22.2g)【课堂练习】【讲评】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写明物质,不要带单位。2.方程式配平,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目中所给的质量数字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计算简单。4.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把不纯物的质量按题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观察】观察教材107页“观察与思考”。【讲解】前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后者根据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解答。结果一样的原因是10t氧化铝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是一定的。【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布置作业】完成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板书设计二、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4.列比例式,求解。5.简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中心应当是从定量的角度,发展并巩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运用的启蒙。至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解题技巧,需要在学生理解并能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自觉进行反思与拓展。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低效课堂教学状况。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教材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说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教学重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复习提问】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以C+O2CO2为例)【回答】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1.反应物是什么(上例中反应物为C和O2);2.反应条件是什么(上例中反应条件为点燃);3.生成物是什么(上例中生成物为CO2);4.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12∶32∶44=3∶8∶11);5.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思考1】Fe+O2Fe3O4,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回答】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思考2】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仅仅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提问】我们知道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你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示这个变化呢?请表示出来。【提示】学生阅读教材104页“观察与思考”。【交流】上述几种表示方法,(2)、(3)简洁、明了,且(3)比(2)更简单。【观察】(3)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什么关系?【交流】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各类原子的数目化学反应前后相等。【讲解】像(3)那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因为它有许多优点,故我们用它来表示化学变化。它不受语种限制,是一种国际通用表达式。【板书】(一)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讲解】如:2H2+O22H2O【板书】2.含义【讲解】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②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讲解】2H2+O22H2O(2×1)×2∶(16×2)∶2×(1×2+16)4∶32∶36【板书】3.读法(从质的、量的、粒子的三方面读)教师示范,学生找规律。【练习】练习教材106页“联想与启示”。【思考】4Fe+3O2===2Fe2O3,C+O2===CO2,C+O2===CO,这些是不是化学方程式?怎么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交流】不是。【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过渡】在遵循以上两个原则的前提下,怎样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板书】2.书写步骤(示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写”Fe+O2→Fe3O4“配”3Fe+2O2→Fe3O4“注”3Fe+2O2Fe3O4“等”3Fe+2O2Fe3O4【强调】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方的数字。所配平的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投影练习】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思考】教材105页“观察与思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事项,也能够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实验事实,只有实际上存在的反应我们才能去写,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臆造一些事实上不存在的反应,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实事求是。【布置作业】完成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一)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含义3.读法(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教学反思以旧导新,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创造知识递进的坡度;借助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促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将学生引入到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也是出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发展学生观察识别能力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寻求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和已经内蕴知识间的联系的过程。所以,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编排“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发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doc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