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课题:运动的快慢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与价值观: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难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学过程: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讨论下面两个问题,思考:生活中是怎样比较谁跑的快的? 2、结论:比较物体运动快_????????¤?§???????_:“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二、速度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 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3、单位: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单位换算 4、速度计 5、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1、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公式 四、当堂检测: ____1???_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_?????¨4s???é??_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3、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4、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的方法 2、速度: 意义: 定义: 公式: 3、平均速度 六、作业布置(设计) 长江作业本 七、教后反思: 当堂检测答案 1. 解:(1)前50m的平均速度为:v1==≈8.3m/s; (2)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7s=13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7.7m/s. 答:小明前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8.3m/s、7.7m/s. 2.C 3.D 4. 小明说得对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必须要求速度自始至终不变,均为一固定值,即这3个小时内方向和即时速度一直不变 而条件里只是说了汽车在3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相同,这只能说明他平均速度保持的很好,为定值,但是不能说明即时速度一直不变.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_21?????????è?????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