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昆虫》 第九课《庞大的“家族”》 1.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 , 约占动物总数的61%。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 , 胸部有(三对足) , 多数有一或两对(翅)。 3.(甲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它们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 4.身边常见的昆虫有(蜜蜂)、(蝴蝶)、(蚂蚁)、(蜻蜓)、(螳螂)等. 第十课《养昆虫》 1.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 2.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凹陷。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 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的一生分为(蚕卵)、(蚕,即幼虫)、(蛹)、( 蚕蛾,即成虫)四个阶段。 第十一课《探究昆虫的奥秘》 1.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 2.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实验设计要(合理). 第四单元《繁殖》 第十二课《用种子繁殖》 1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蚕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 和(子叶) . 3.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由(胚乳) 、(胚根) 、(胚芽) 和(子叶)构成。 4.无论种子怎么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芽(朝上)。 5.有(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水) ,种子才能萌发。 6.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很多: 蒲公英借助(风力)传播种子;椰子依靠(水力)去“旅行”; 鬼针草依靠(人类和动物)传播种子;野樱桃靠(鸟类或其他动物)传播种子;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是(自身“弹射”)。 第十三课《用根、茎、叶繁殖》 1.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2.宝石花、芦荟是用(叶)进行繁殖;胡萝卜、红薯是用(根)进行繁殖;吊篮、菊花是用(茎)进行繁殖。 3.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第十四课《动物的繁殖》 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2.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 (生产)以及 (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3.动物求偶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雄蛙鸣叫)、( 孔雀开屏)、(角马搏斗)、(弹涂鱼“跳舞”)等。 4.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十五课《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第十六课《动物的庇护所》 1.和我们人类- -样,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松鼠的洞)、( 燕子的窝)、( 黄鳝的穴)、(蜜蜂的巢)等。 2.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3.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第十七课《环境变化以后》 1.生物要依赖(环境)生存,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2.当季节更替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如(雷鸟会变换羽毛颜色)、( 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等, 3.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 , 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 , 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4.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工业污染)、(海洋污染)等。当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5.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