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摘编自李泽厚《屈骚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召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闻遂对,甚说,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拜为水衡都尉,典上林禁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 坐:因犯……罪。
B.不副所闻 副:符合。
C.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
D.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渤海又多劫略相随
⑤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遂刚毅有节操。曾多次劝谏行为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引述经义,陈说祸福,声泪俱下,即便刘贺即位当了皇帝,也没有停止劝谏。
B.龚遂才干胜于相貌。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宣帝见他身材矮小,不免轻视,而龚遂的治乱奏对使宣帝改变了看法。
C.龚遂到渤海后发告公文命令各县官吏停止捕盗,不再追究偷盗抢劫者,教化百姓,不久盗贼平定,百姓富裕殷实,也不再有诉讼之事。
D.龚遂很受宣帝器重。担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后,又被任命为水衡都尉,为皇帝掌管上林苑,为宗庙提供祭祀用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8~9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这首散曲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浔阳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9.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炖郁邑余诧傺兮, 。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2) ,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告子上》)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匐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匐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匐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匐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匐民的得意之笔。季匐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匐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匐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匐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匐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匐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匐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匐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匐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匐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匐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匐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匐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匐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匐民坟上供一供。季匐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匐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迁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迁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匐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迁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迁听涛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匐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三五十岁时,两个孝顺的儿子劝他不要再辛苦地奔波了,叶三却说就是为了季
匐民一个人也要坚持卖果子。
B.季匐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C.季匐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匐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予其中。
D.日本人迁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匐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匐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2)小说开始写叶三的果子与别人不同,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叶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新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母亲的召唤深切而真实。周有光想到祖国此时最缺乏的是经济建设人才,就毅然放弃高薪从美国回来搞经济建设。他受邀到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同时担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还兼任人民银行华东区处长,身兼三职,乐此不疲。精力充沛的他和吴大琨、许涤新等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1955年10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受邀此行,全然出乎意料,却也正是会议主办方的高明之处。周有光虽然执著于经济学,但对文字、语言的爱好从未消减。2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学习,周有光饶有兴趣地学起语言课程。40年代到美国工作,买到很多字母学的书籍,边写经济类文章,边写语言学文章,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参加完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正式改行,真正把经济学丢开,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的研究上。
中国的文字改革由来已久,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繁难的方块字注音。1892年,福建人卢憨章出版专著《一目了然初阶》,这是首位中国人创制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913年,跛府制订注音字母方案,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用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新文化运动兴起,钱玄同论述了26个拉丁字母的世界通用性,蔡元培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公布于世;20世纪30年代,国内掀起了拉丁化运动的高潮,其简单易学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拉丁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1935年,近七百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方块汉字难认、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但真正要做拼音方案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周有光平时阅读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全凭兴趣,属于轻松的浏览,可工作要认真研究才行。由于资料有限,周有光想方设法联系国外研究点,请他们代买资料寄过来,周有光把拉丁字母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摸了个底,在研究和总结了各国拼音历史以及各方面传来的方案之后,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拉丁化的原则,拿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合作下,讨论汉语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准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中国未参加而迟迟未作决定。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当时关于汉语的拼音方案很多,各国有各国的方案,如“鲁迅”一词就有20多种写法,给翻译、阅读等带来很大障碍。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和各国专家沟通,并在会上作题为《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历史的发展和汉语拼音方案》的精彩发言。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着汉语拼音与世界的接轨。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邀请周有光演讲,周有光了解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还剩1%是俄文、阿拉伯文、中文,很受震动。1983牟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汉语拼音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拼写法,拼音正词法的问世,有利于用电脑进行拼音词语转换汉字,为传媒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高亚鸣《周有光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为了报效祖国,尽快为国家培养最缺乏的经济人才,周有光回国后就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这一刊物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B.在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上来,为汉语拼音的问世、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殚精竭虑。
C.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国际通用的正词法,所以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中文占不到1%,这引发周有光开始了新的研究。
D.从古代的直音反切等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的拉丁化运动,中国人研究探索解决方块汉字难认、难学的问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了周有光领航汉语拼音的事迹,塑造了一位勤于著述、精于研究的语言学家的形象。
(2)从文中看,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3)周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周有光本来是研究经济学的,却改行研究语言学,成了汉语拼音之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式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B.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
C.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他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挥洒自如,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
D.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使廉租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
B.在第12个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国记协的记者来到兰考,深入基层,实地调研采访,表达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转文风”的决心。
C.秋冬季节是盗窃案高发季节,我市公安部门调配巡逻警力及巡逻的时段、路段,加大巡逻力度,以保证市民的人身及财物的安全。
D.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 __,____,____,____,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④②①⑤③⑥
16.下面是一段介绍汴绣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汴绣”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45字。(5分)
汴绣,也称“宋绣”,北宋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绣品《清明上河图》是代表作,还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汴绣继承传统针法十四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广泛吸收民间针法,创新针法十种,如蒙针绣、悠针、云针绣、羊毛绣、席蔑绣、包针绣、锁边绣、麦子绣、接针绣等,多种针法交替使用,不仅能把阴阳远近表现出来,而且富有立体感,是在绘画艺术基础上的再创作。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绣品古朴细腻,格调高雅,被誉为“中华一绝”。
17.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合理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所以不傲慢,不傲慢所以有德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圆轮缺了一块楔子不再完美,它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因为不完整,一路上它只能艰难滚动,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与小虫谈天说地,欣赏阳光的灿烂,醉心月亮的清辉。圆轮找到了许多楔子,但都不能与自己相配。它继续寻觅,终于找到一个与自己十分匹配的楔子,成了一个完美的圆轮,它很高兴,滚动得畅快极了,无法欣赏花儿,无暇与小虫聊天……当圆轮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原来的世界时,它决然地将找到的楔子弃置路旁,又开始了艰难的滚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英语)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做答无效。
第Ⅰ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film. B.A book. C.A record.
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Playing a ball game.
B.Cheering for Oxford.
C.Watching a football match.
3.Why will the man go to Edinburgh
A.To drive the woman there.
B.To have a meeting in Glasgow.
C.To meet some important people.
4.What did the woman do yesterday evening
A.She ate out. B.She saw a film. C.She visited a friend.
5.When is the pop show
A.At 7:30. B.At 8:20. C.At 8:30.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8题。
6.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At an airport. B.On a road. C.In a hotel.
7.When will the woman have to check out tomorrow
A.Atl2:00. B.At2:00p.m. C.At2:30p.m.
8.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should do
A.Leave some time earlier.
B.Keep her room clean.
C.Leave at 5:30.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第10题。
9.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 in the afternoon
A.Foggy. B.Clear. C.Windy.
10.How will the man get the weather information
A.He'll listen to the radio.
B.He'll ask the weatherman.
C.He'll make a telephone cal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第14题。
11.Who is Frank Stone
A.A patient of Dr Milton's.
B.A friend of the woman's.
C.A visitor to the clinic.
12.Why won't Mr Stone come to the clinic tomorrow
A.He can't spare the time.
B.The clinic will be closed.
C.Dr Milton won't come to work.
13.When is the clinic open in a week
A.From Monday to Friday.
B.On weekdays except Thursday.
C.During the whole week.
14.What time has finally been fixed for Mr Stone to come
A.5:30 p.m.Wednesday.
B.6:15 p.m.Wednesday.
C.6:15 p.m.Thurs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第17题。
15.What has made working at home possible
A.Personal computers.
B.Communication industry.
C.Living far from companies.
16.Why do some people prefer working at home
A.To save time.
B.To get more jobs.
C.To make more money.
17.What might happen in the future
A.The British firm could move to Belfast.
B.We might work at home for a foreign company
C.We could call for the labour in Spain.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题。
18.Where does the speech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museum.
B.In a restaurant.
C.In the speaker's home.
19.What is the kitchen like
A.It's full of wooden tables.
B.It can hold hundreds of people.
C.It is a big room with a high ceiling.
20.What does the speaker mainly suggest
A.The home design tells us about social changes,
B.The kitchen is always the center of family life.
C.The family kitchen should be well designe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Could I use your dictionary for a few moments, please
—___.I am not using it myself.
A.Go ahead B.Come on C.Enjoy yourself D.That's great
22.I don't agree with her, but I ____ her for sticking to her principle.
A.appreciate B.admire C.thank D.apologized
23.He was puzzled by this phenomenon.He began to try every approach ____ the way of working it out.
A.known finding B.knowing to find
C.known to find D.knowing finding
24.People say US President has made ____mess of its economy and it is his responsibility to release the US from the situation before he leaves ____ office.
A.a; 不填 B.the; a C.the; an D.不填; the
25.He said "If I ____ long enough here, I should choose to be a doctor,____ the patients."
A.should live; help B.had lived; helping
C.were to live; helping D.lived; helped
26.____our city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us is that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the city lake will be solved soon.
A.That B.How C.What D.Why
27.Mary is taking good care of the old patient in the hospital where she ____ for ten years.
A.had worked B.works
C.is working D.has been working
28.I really don't know if not until I told him four times ____ what I meant to do the other day.
A.he understood B.did he understand
C.had he understood D.he had understood
29.We have developed our agriculture well, but still for lack of some food and fruits, they will ____ be imported from abroad if necessary.
A.seldom B.however C.never D.therefore
30.It was only after some progress ____ in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ity that men bega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possibilities of magnetism.
A.had been made B.would have been made
C.has been made D.was made
31.We're going away in June but ____ that I'll be here all summer.
A.rather than B.more than C.no more than D.other than
32.The population of this city, forty percent of ____,____ 15 %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A.which are Germans; has risen by B.them are Germans; has risen by
C.which is Germans; have risen by D.them is Germans; have risen by
33.____that driving after drinking will do great harm, many people have willingly given up doing like this in our country.
A.Realized B.To realize C.Realizing D.Realize
34.____they asked u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job, they didn't take any steps to do so.
A.While B.Since C.Before D.Once
35.—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To tell you the truth, not so well, I____with her.
A.broke up B.divided up C.finished up D.closed up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涂黑。
One day a small group of young people were at a wildlife park on a field trip.
"Oh, look at her, she's so beautiful." All of us 36 a cheetah ( 印度豹) named Subira except a teenage boy called Cory in the back row, who seemed to be 37 to himself in impatience.When several members of the group turned in his 38 , he brushed the front of his T-shirt as though to 39 dust, and, in a gesture clearly meaning to 40 us, rolled up the right sleeve(袖子)of his shirt, further showing his well-developed 41 .
Cory had 42 of playing professional baseball someday.No one doubted Cory's 43 .But that was before the car accident.Not only did Cory lose a 44 in the accident but his hope and his spirit.
Seeing such a large audience, Subira couldn't wait to give the crowd a 45 of her skills."How fast she runs!" one shouted."But she only has three legs." one cried.
No one was more 46 than Cory.He stared at the animal with the missing leg and he smiled, tears of hope in his 47 .
Looking 48 into Cory's face, the organizer explained "It was soon after she came to us that she showed her own worth —a 49 gift of love and spirit.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gift of Subira has 50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without words Subria has become our most persuasive(有说服力的) 51 , and the most priceless gift."
Cory asked 52 , "Can I touch her "
As the rest of the group looked on in amazement, the boy wheeled himself over to the large gate and 53 to push it open.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was one of great54 .It was clear that Cory had 55 the gift of Subira.
36.A.listened to B.nodded at C.smiled at D.stared at
37.A.talking B.sleeping C.sitting D.lying
38.A.face B.direction C.way D.attitude
39.A.find B.feel C.remove D.catch
40.A.amuse B.impress C.satisfy D.frighten
41.A.fingers B.body C.hands D.muscles
42.A.talked B.dreamed C.heard D.expected
43.A.smartness B.speed C.ability D.mind
44.A.leg B.arm C.hand D.promise
45.A.cry B.speed C.show D.quality
46.A.astonished B.interrupted C.terrified D.disappointed
47.A.heart B.face C.expression D.eyes
48.A.bravely B.frankly C.directly D.immediately
49.A.unique B.common C.right D.difficult
50.A.told B.warned C.described D.touched
51.A.newspaper B.spokesman C.program D.leader
52.A.calmly B.softly C.bitterly D.proudly
53.A.wished B.decided C.begged D.struggled
54.A.puzzle B.punishment C.satisfaction D.worry
55.A.accepted B.refused C.discovered D.foun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erson has to be sixteen to drive, seventeen to see certain movies, and eighteen to vote.People can get great discounts on all sorts of things provided they're over sixty-five.Everywhere we look there are age limits that define what people can and can't do.But creativity has no boundaries, no limitations.Anyone can invent.
Sitting in the car and waiting for her mom to return from shopping, Becky decided she might as well try to finish her math homework.But it was growing dark and getting hard to see the paper.
"I didn't have a flashlight, and I didn't want to open the car door because then the whole car would light up." recalled Becky."So I thought it would be good to have my paper light up somehow, and that's when the idea came to me."
It isn't every day that a ten-year-old invents a product eagerly sought by several businesses, but that's exactly what Becky Schroeder did when she created a tool that enabled people to write in the dark.Her invention —the Glo-sheet.
That night Becky went home trying to imagine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her paper glow in the dark.She remembered all sorts of glow-in-the-dark toys like balls and Frisbees and wondered how they were made.S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a solution.So the very next day, Beck's dad took her on an outing to the hardware store.They returned with a pail of phosphorescent paint She took the paint and stacks of paper into the darkest room in the house.There, she experimented.
"I'd turn on the light, turn it off, turn it on," said Becky."My parents remember me running out of the room, saying "I.t works, it works! I'm writhing in the dark!"
She used an acrylic board and coated it with a specific amount of phosphorescent paint.She took a complicated idea and made it work rather simply.When the coated clipboard is exposed to light, it glows.The glowing board then lights up the paper that has been placed on top.Two years after her initial inspiration, in 1974, Becky became the youngest female ever to receive a U.S.patent.
She didn't actively market her Glo-sheet.She didn't need to.The New York Times wrote an article about an incredible invention —patented by a twelve-year-old, and the inquiries and orders streamed in.
56.What caused Becky to invent Glo-sheet
A.She was having trouble with math problems.
B.She was trying to do homework when it got dark.
C.She was trying to earn money.
D.She was working on a school project.
57.From paragraph on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____.
A.it's illegal for one to drive under eighteen
B.people enjoy privileges when over 65
C.one is never too old or too young to invent
D.people hate the limitations that define our behavior
58.What does "phosphorescent paint" in paragraph five mean
A.Paint that glows in the dark B.Paint that acts as glue
C.Paint that covers marks D.Paint that becomes hard
59.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It is easy to receive a U.S.patent.
B.Practise makes perfect.
C.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unless you try.
D.Always try to sell patent rights to large companies.
B
In late February, US President Obama appointed Gary Locke (Luo Jiahui) as the US secretary of commerce.The appointment has caused an excitement in China.The reasons are simple.First, the US and China are two of the world's biggest economies.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enjoyed close trade relations.Now,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 Chinese are anxious to know who will be filling such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role in America's trade efforts.Then, there's an even more obvious reason: the 59-year-old Gary Locke is a third-generation Chinese-American.He served two terms, between 1997 and 2005, as governor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Along with Locke, Steven Chu (Zhu Diwen), the 1997 Nobel Prize-winning physicist was named secretary of energy.The two men are the most well-known Chinese-Americans among Chinese people.Both will be .dealing closely with China.Many Chinese are wondering whether the men's famil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will affect US policies toward China.Among the most asked questions are: "will they be 'nicer' to China " and "does their appointment mean that Obama will prioritize (优先考虑) China
relations "
They represent many firsts and unusual honours for the 3.6 million Chinese-Americans.People in the motherland are naturally proud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se people who share their blood, skin color and family names.Both Chu and Locke have had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the Chinese.This will probably help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two countries' relations.
However, some experts say that it may not be realistic to expect Chu and Locke to be more "China-friendly" than others i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They are, after all, American officials serving the American people.Especially on matters of national interest, they will most likely not hesitate to play the hard line and put pressure on China.
60.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The appointment of a Chinese-American.
B.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C.Chinese-Americans' recent achievement.
D.Reactions of some Chinese to the appointments.
61.What do many Chinese think of the appointments of Locke and Chu
A.More Chinese-Americans will enter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ene.
B.Their achievement means Chinese-Americans will have more influence in the U.S.
C.They expect that because of these two, US policy will be more "China-friendly".
D.The two countries will not enjoy a much closer relationship.
62.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____.
A.Chinese-Americans no longer care abou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Chu and Locke will bring changes t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C.some experts think Locke and Chu will probably act in US interests
D.some experts think Locke and Chu will probably adopt the hard line towards China
6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A.What will it lead to B.Who will be US President
C.Why is it Gary Locke D.Are they good friends'
C
Interest in searching for international careers has increased to a high level in recent years, improved by lasting personnel shortages that are causing companies to search beyond their home borders for talent.Professionals seek career experience outside of their home countrie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They may feel the need to recharge their batteries with a new challenge.They may want a position with more responsibility that encourages creativity and initiative (主动性).Or they may wish to expose their children to another cultur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When applying for a job, one usually has to hand in a resume or curriculum vitae (CV).The.two terms generally mean the same thing: one or two pages describing one's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资格)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However, guidelines for preparing a resume are constantly changing.The best advice is to find out what is suitable regarding the corporation culture, the country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person making the hiring decision.The challenge will be to include two or more cultures in one page.The following list is a good place to start.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In almost every case of 'cross-border' job hunting, just stating the title of your degree will not be an adequate description.Provide the reader with details about your studies and any related experi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ume way you use: chronological or reverse-chronological order. Chronological order means listing your 'oldest' work experience first.Reverse-chronological order means listing your current or most recent experience first.Most countries have preferences about which way is most acceptable.If you find no specific guidelines, the general preference is for the reverse-chronological way.
·If you hand in your resume in English, find out if the recipient (收件人) uses 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For example,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ertiar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but this term is almost never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ader who is unfamiliar with these differences may think that your resume contains errors.
64.Companies are hiring more foreign employees because ____.
A.they find foreign employees are usually more talented
B.they need original ideas from employees hired overseas
C.they want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beyond home borders
D.they have difficulty finding qualified personnel at home
65.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 person who applies to work overseas ___.
A.is usually creative and full of imagination
B.aims to improve his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C.is dissatisfied with his own life at home
D.seeks either his own development or his children's education
66.When it comes to resume writing, it is best to ____.
A.take cultura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B.learn about the company's hiring process
C.follow the guidelines for working
D.know the employer's personal likes and dislikes
67.When writing about qualifications, people are advised to____.
A.stress their academic potential to impress the decision maker
B.give the title of the university degree they have earned at home
C.provi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ir study and work experiences
D.highlight their special interest in a 'cross-border' career
D
Now let us look at how we read.When we read a printed text, our eyes move across a page in short, rough movement.We recognize words usually when our eyes are still and fixed.Each time we see a group of words.This is known as the recognition span(时距)or the visual span.The length of time for which the eyes stop —the length of time of the fixation —varies considerably from person to person.It also varies within any one person according to his purpose in reading and his good knowledge of the text. Furthermore, it can be aff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lighting and tiredness.
Unfortunately, in the past, many reading improvement courses have concentrated too much on how our eyes move across the printed page.As a result of this misleading emphasis on the purely visual aspects of reading, a lot of exercises have been created to train the eyes to see more words at one fixation.For instance, in some exercises, words are flashed on to a screen a tenth or a twentieth of a second.One of the exercises has required students to fix their eyes on some central point, taking in the words on either side.Such word patterns are often constructed in the shape of rather steep pyramids so the reader takes in more and more words at each fixation.All these exercises are very good, but it's one thing to improve a person's ability to see words and quite anotherthing to improve his ability to read a text efficiently.Reading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Therefore, for these reasons, many experts have now begun to question the usefulness of eye training, especially since any approach which trains a person to read separated words and phrases would seem unlikely to help him in reading a continuous text.
68.The time of the recognition span can be affected by the following facts except .
A.one's knowledge of the text B.one's purpose in reading
C.the length of a group of words D.lighting and tiredness
69.The author may believe that reading ____.
A.requires a reader to take in more words at each fixation
B.demands a deeply-participating mind
C.requires a reader to see words more quickly
D.demands more mind than eyes
70.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The ability to see words is not needed when an efficient reading is conducted.
B.The reading exercises mentioned can't help to improve both the ability to see and to comprehend words.
C.The reading exercises mentioned can't help to improve an efficient reading.
D.The reading exercises mentioned has done a great job to improve one's ability to see word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两处为多余选项。
71 Shenzhou 1 lifted off from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on November 20, 1999.Shenzhou 1 successfully landed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fter 21 hours in orbit, finishing its first flight.This successful fligh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anned Spacef light.Since then, Shenzhou 2 —5 were successfully launched.
Shenzhou 6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at 9:00 a.m.on October 12, 2005.It carried two astronauts for five days and safely returned to Earth at dawn on October 16, 2005, making China's manned space technology more mature. 72
Shenzhou 7 was launched on September 25, 2008, and successfully put three taikonauts(太空人) into space. 73 That means China's first step into space.During this mission, shenzhou 7 also sent a small satellite into space.Shenzhou 7 safely landed on earth on September 28, which means the whole mission was completely successful. 74 It was also the third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manned spaceflight in China.
Tiangong 1 lifted off from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at 9: 16 p.m.on September 30, 2011 as planned. 75 An unmanned spaceship will be launched in November to join together in space with Tiangong 1.Two more missions are scheduled for next year and astronauts will board Tiangong 1, which can also function as a space lab in the future space station.If the mission succeeds, China will become the third country to master spacecraft rendezvous and docking(太空站) technology following the then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erts said.
A.Gas and liquid are unable to mix on Earth, but in space they mix naturally.
B.It was an announcement to the world that China had grasped the key technology in spacewalking.
C.The purpose of China's manned space station is to peacefully explore space, and through it, serve mankind.
D.China's 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 was officially approved in 1992.
E.One of them, two days later, made a monumental spacewalking.
F.The launch paves the way for China's first space station mission.
G.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China to have men engage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n space.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2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划(√);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Su Daoquan,aged 65, was a retired man in Hechuan of Chongqing.
He got a lot of attention to local people earlier this month during
the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of his specially invention —a water bike.
The opening performance of his pedal boat given on nearby Fujiang
River in front of a crowd of more than 100 onlookers.The pedal boat is
2.6 meters long and l.4 meters wider.It has empty metal containers on
both sides.The pedals are used to turn to a pedal wheel.The driver can
ride it in the center or there is room for two other adult.He said
that invented it brought him a lot of joy and that our creation is not
ha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is suitable for tourism.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请根据下图内容和文字说明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情况,呼吁大家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注意:
1.短文必须包括所要求的内容;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短文开头已给出,不计人总词数;
4.词数:100词左右。
My hometown lies in the north of Hebei Province.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理综)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 Ag:108 Pb:207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2.下面科研人员所研究的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C.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为了研究香烟浸出液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香烟浸出液,培养洋葱根尖一段时间,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代替根尖,更便于观察
B.预计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已加倍,但形态都不同
C.依据的原理是“香烟浸出液含有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低倍镜下,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需要移动装片寻找处于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5.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渗透压①处的下降、③处的上升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7.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 )
A.乙烷 B.甲苯 C.乙醇 D.四氯乙烯
8.有机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酯化反应④加聚反应⑤氧化反应,其中能在有机物中引入羟基的反应类型有 (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中约有NA个气体分子
B.2.9g熟石膏(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C.0.5mol铝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
D.在含有NA个CH3COO—的醋酸溶液中,H+数目略大于NA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2—4、I—、S2—。分别取样:①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②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
A.Na+ B.SO2—4 C.Ba2+ D.NH+4
11.有人设计出在KOH溶液中用铂做电极,利用CH3OH和O2的反应来构成原电池。①正极上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②每消耗lmolCH3OH可以向外电路提供6mole—;③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 =2CO2+4H2O;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2.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分别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000℃
D.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测得CO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13.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铅的某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人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法拉第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以速度vA从A点水平射出,以速度
vB经过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质点以速度-vB从B点射出,它将刚好以速度-vA经过A点
B.若质点以大于vB的速度从B点射出,它也有可能经过A点
C.若质点以小于vB的速度从B点射出,它也有可能经过A点
D.若质点以速度-vA从B点射出时还受到竖直向上、大小为2mg
的恒力,则它将刚好以速度-vB经过A点
16.右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
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
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工作,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17.如图所示,一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
出的过程中对鸡蛋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3J B.3J
C.30J D.300J
18.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矩形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它电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变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s
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Hz
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A
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A
19.如图a所示,将一个光滑斜面置于均匀磁场中,通电直导体棒置于斜面上。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b的四个图中,有可能使导体棒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是图 ( )
20.家用电烙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当暂不使用时,如果断开电源,
电烙铁会很快变凉,而再次使用时,温度不能及时达到要求;如
果长时间闭合电源,又浪费电能。为改变这种不足,现将电烙铁
改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R。是适当的定值电阻,R是电烙铁内
电阻,则( )
A.若暂不使用,应断开S B.若暂不使用,应闭合S
C.若再次使用,应闭合S D.若再次使用,应断开S
21.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动能为20eV,经过等势面C时的电势能为- 10 eV,到达等势面B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相邻等势面间距离为5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等势面的电势为-10V
B.匀强电场的场强为200V/m
C.电子再次经过D等势面时,动能为10eV
D.电子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
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b)中的 是为F1和F2的合力
的理论值;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
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 。(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3.(10分)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的电阻R有关,如图(a)所示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R0为保护电阻,R0与电池串联,可把它们一起看作一个等效电源(图中虚线框),此等效电源的内阻r就是电池的内阻和定值电阻R0之和,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流表、电压表看作理想电表)。
(1)写出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P与E、r、R的关系式____;’
(2)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已计算出电阻R在不同阻值下的电源输出功率P的值,描出的点如图(b)所示。请你根据这些点画出P-R的关系图线。
(3)由图线得到等效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是____W;等效电源的内电阻r=___Ω;电动势E=____V。
24.(15分)一位摩托车手参加比赛,要求摩托车从静止开始沿直道行驶218m,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该摩托车的启动加速度大小是4m/s2,制动加速度大小是8m/s2,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可达40m/s,但在弯道上为防止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最大速度只能为20m/s。为了使摩托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直道然后以最大弯道速度在弯道上行驶,该摩托车手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5.(17分)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离子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0射出,
方向与x轴夹45°角。不计离子的重力。
(1)若xoy平面处于垂直其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中,求离子第一
次穿过x轴的位置坐标和速度大小;
(2)若xoy平面处于一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y轴夹
45°角,求离子穿过x轴时的位置坐标和速度大小。
26.(14分)下图是A~G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和E的名称分别为 、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可选用不同的C物质来进行,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C应为____。
(4)工业上F可通过多种途径转化成G。
①在F溶液中加入适量氢碘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将无水F在氮气做保护气下加热至300℃-350℃,通入干燥H2,而制得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另一种制备G的方法是:将无水的F与适量氯苯(C6H5Cl),在130℃持续加热约3小时,可发生如下反应:根据有机反应规律,
该反应中氯苯发生的是 (填有机反应类型),
④分析上述三个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反应①中,氢碘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B.反应③中,HC1为氧化产物
C.上述三个反应中,G均为还原产物
27.(14分)碳、硅同为周期表中IVA族的元素,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重要元素。
(一)由碳元素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1)用特殊方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方法提纯,请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反应:降低其浓度。
①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②相同温度下,某汽车尾气中CO、CO2的浓度分别为1.0×10-5mol/L和1.0×10-4mol/L。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增加一个补燃器,不断补充O2并使其浓度保持为1.0×10-4mol/L,则最终尾气中CO的浓度为 mol/L(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
(二)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过量的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的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
③SiHCl3与过量的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水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请回答:
(1)第一步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 。
(2)粗硅与HC1反应制备三氯氢硅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常温下,SiHCl3和SiCl4均为液态化合物,二者互溶且均易水解,则分离二者的最佳方法是____。
②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的能量变化E=____kJ。
③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8.(15分)火柴头上通常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物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火柴头中有关物质的实验探究。
(1)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
将两根火柴放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漏斗下面,用一根燃
着的火柴点燃它,慢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抽气,让火柴燃烧产
生的气体通过稀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
①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
②可用于替代试管中品红溶液的试剂有 (填标号)。
A.稀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饱和石灰水
C.稀溴水 D.烧碱溶液
③某同学提出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他的操作是:
i.当图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ii. 。
(2)证明火柴中的氯元素是以氯酸钾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请完成下列操作:
①取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浸入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NaNO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和稀硝酸,可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会有 物质被浸出,说明火柴头燃烧时其中含有的 转化为该物质。
(3)测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i)刮取火柴头,小心研碎,称得质量为2.45g;(ii)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洗涤残渣;(iii)往装有滤液和洗涤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NaNO2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沉淀;(iv)干燥沉淀物,称得其质量为1.435g。
①反应中NaNO2、AgNO3均需要过量的原因是 ;
②实验测得火柴头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③如果第ii步中未洗涤沉淀残渣,测得KC1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第Ⅲ步中未洗涤AgCl沉淀,测得KClO3的质量分数将 。
29.(10分)右图示甲、乙两种作物最适温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乙比较,A点时细胞呼吸强度较高的是 ,与甲
比较,乙更适于生长在____环境中。
(2)经多次取等量甲、乙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
察到甲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1、2条色素带宽度
与乙相当、而第3、4条色素带宽度则明显较小。相对于乙而言,甲吸收的 色的光较少。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____。
(4)为了延长作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的植物激素是____。
30.(12分)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节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
【实验一】纯合的短节皱缩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正常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方面解释上述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有利于____。
(2)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一中F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表示染
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说____。
(4)根据你的假说,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____种。
(5)为验证你的假说是否成立,可采用 法,若实验结果为 ,则假说成立。
31.(7分)下图1表示某家族中一些个体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遗传性肾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2为该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试分析回答:
(1)图1中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 ,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
(2)图1所示细胞可能在图2中I1体内存在的是 。
(3)图2中Ⅱ1的基因型为 。若已知个体W为苯丙酮尿症女孩,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
(4)通过 和 的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与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2.(10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未能完整地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请画
出图中缺少的过程: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据统计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大,从碳循环角
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中 。
(3)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 给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4)假设图C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的措施属于 。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考题(15分)
33.[物理选修3-3]
(1)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体积增大,气体一定对外做功
B.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大
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不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内能一定不变
(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长为80cm,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内有一段25cm长的水银柱将一段空气柱封闭于管中,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空气柱长为40cm。问当玻璃管以玻璃管底O点为轴在竖起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过90度后,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置时,管内空气柱的长为多少?(假设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大气压为75cmHg)
34.[物理选修3-4]
(1)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质点a和质点b的振幅是2cm
B.再过,质点c运动到d点
C.波长=4m
D.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e向上运动
(2)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l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D=(+1)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试求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入射光为白光,则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将是什么颜色?
35.[物理选修3-5]
(1)目前,在居室装潢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衰变成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2)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b,质量为m1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在坡道末端0点无机械能损失。现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M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m2的挡板B相连。A从坡道下来后与B碰撞的时间极短,碰后A、B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各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A在与挡板B碰撞前瞬时速度v的大小;
(2)A与B碰后瞬间的速度的大小;
(3)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Ep。
化学选考题(15分)
36.【化学一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一海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常用的钯/活性炭催化 剂,长期使用催化剂会被杂质(如:铁、有机物等)污染而失去活性,成为废催化剂,需对其再生回收。一种由废催化剂制取氯化钯的工艺流程如下:
(1)废钯催化剂经烘干后,再在700℃的高温下焙烧,焙烧过程中需通入足量空气的原因是 ;甲酸还原氧化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钯在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中转化为H2 PdCl4,硝酸还原为N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钯精渣中钯的回收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王水溶解的操作条件,已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王水用量对钯回收率的影响如下图1~图3所示,则王水溶解钯精渣的适宜条件(温度、时间和王水用量)为 、 、 。
(4)加浓氨水时,钯转变为可溶性[Pd(NH3)4]2+,此时铁的存在形式是____(写化学式)。
(5)700℃焙烧1的目的是:____;550℃焙烧2的目的是:____。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的M层3d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状态。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D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3)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H2S和H2 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C2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某离子与AC2互为等电子体,且能用于鉴别F3+,写出该离子的电子式 。
(4)写出E的电子排布式: 。
(5)F和X(质子数为25)两元素的部分电离
能数据列于右表: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
态X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
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
38.【化学一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苹果醋是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功效。苹果酸(A)是这种饮料中的主要酸性物质。在下列有关苹果酸(A)的转化关系中,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酸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2)苹果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酯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⑤消去反应⑥取代反应
(3)写出B、C的结构简式和F的分子式:B的结构简式: ;
C的结构简式: ;F的分子式: 。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
(5)苹果酸(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苯甲酸发生酯化反应;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④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不能连有2个羟基。 、 。
生物选考题(15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生物组织中存在多种有机物,不同的有机物的提取与鉴定方法不尽相同。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____;玫瑰精油的提取过程中向获得的乳化液加入NaCl,并增加浓度的目的是____。
(2)橘皮精油主要通过压榨法提取。要用 将橘皮浸透,这样压榨时不会滑脱,出油率高,并且压榨液的黏稠度不会太高,过滤时不会堵塞筛眼。
(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 ,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
(4)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电泳分离法是根据各种物质分子的____的不同,使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子分离的。
40.[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一位科学家使用氨苄青霉素敏感型菌株进行研究,该菌株不能利用乳糖,这是因为它的乳糖操纵基因异常。用分别含正常的乳糖操纵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两种质粒获得了一些含有这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在一个仅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该氨苄青霉素敏感型细菌,并加入高浓度的上述重组质粒,使细菌增殖。再将实验组细菌(含重组质粒)和对照组细菌(不含重组质粒)放入下表所示环境中让其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2)在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质粒,为了促进细菌更好的吸收重组质粒,还应用 处理细菌,使细菌处于 。该培养基以葡萄糖为能源是因为 。
(3)若没有新的突变发生,细菌最有可能在哪些培养基上生长出菌落?____。
A.只有1、2和4号 B.只有3、5和6号
C.只有1、2、3和4号 D.只有4、5和6号
(4)如果在准备制作重组质粒时未使用DNA连接酶,则细菌最可能在 号和 号平板上长出菌落。
(5)若该科学家用该培养基进行下表的实验,在该培养基中用乳糖为唯一能源,则细菌能在哪一培养基中长出菌落 。
A.只有10号 B.只有8号 C.7和8号 D.8和10号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数学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22)一(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x1,x2,…,xn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其中R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 ( )
A.{0,1,2} B.{-2,-1,3} C.{0,3} D.{3}
2.是虚数单位,复数 ( )
A.0 B.- C. D.-1
3.连续抛两枚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是,则向量与向量(1,-1)垂直的概率是 ( )
A. B. C. D.
4.在等差数列 ( )
A.45 B.50 C.55 D.60
5.在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的值为 ( )
A. B. C. D.
6.若、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若、都平行于平面,则、一定不是相交直线;
B.若、为都垂直于平面,则、一定是平行直线;
C.已知、互相垂直,、互相垂直,若;
D.、在平面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互相垂直。
7.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B.
C. D.
8.如右框图,当等于 ( )
A.7
B.8
C.10
D.11
9.对于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是“是奇函数”的 ( )
A.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B.
C. D.
11.设点P为抛物线上的点,且抛物线C在点P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则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 )
A. B.[0,1] C.[-1,0] D.
12.已知函数的零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前10项的和 ( )
A. B. C.45 D.55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点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的最大值为 。
14.已知点M(1,0)是圆内一点,则过点M的最长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15.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到点M(3,0)的距离为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6.已知点G是的重心,若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数列的前n项和为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已知,AB=BD,现将四边形ABCD沿BD折起,使平面平面BDC(如图乙),设点E、F分别为棱AC、AD的中点。
(Ⅰ)求 证:平面ABC;
(Ⅱ)设,求三棱锥A—BFE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有A、B、C、D、E五位工人参加技能竞赛培训,现分别从A、B二人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预赛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种数据如下:
(Ⅰ)现要从A、B中选派一人参加技能竞赛,从平均状况和方差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派哪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Ⅱ)若从参加培训的5位工人中选2人参加技能竞赛,求A、B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参加技能竞赛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恰好过AC的中点P。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椭圆的右顶点A1作直线与圆相交于M、N两点,试探究点M、N能将圆E分割成弧长比值为1:3的两段弧吗?若能,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求的值;
(Ⅱ)若的单调区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所示,已知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的切线交于点C,过点B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于点D,E,DE与AC相交于点P。
(Ⅰ)求证:AD//ED;
(Ⅱ)若AD是的切线,且PA=6,PC=2,BD=9,求AD的长。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Ⅰ)将曲线C1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C2,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C2的参数方程。
(Ⅱ)在曲线C2上求一点P,使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若不等式,求实数的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若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文综)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
2、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1~2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读某山地(4°N,9°E)自然带的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体主要是岩浆岩构成,推测该山可能是 ( )
A.火山 B.断块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
4.该山麓的人工植被带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
A.棉花、花生 B.可可、油棕 C.茶叶、棉花 D.亚麻、葡萄
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 )
A.钢铁 B.汽车制造 C.汽车销售 D.机械
6.该核心产业进军我国时,最先转移到我国的生产环节是 ( )
A.研究 B.设计 C.组装 D.零部件生产
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的人耳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M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
A.飞机场 B.码头
C.火车站 D.汽车站
8.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种运输方式,M地的货运量最大
B.M地不会对市区造成噪声污染
C.M地的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主要为西北一东南向
D.M地在图示区域地势最高
9.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投影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国。北京时间12:3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学校可能位于 ( )
A.黑龙江 B.湖南 C.云南 D.广东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雕像柱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柱方向附近
B.春秋分太阳从丙丁两柱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柱一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12.2010年,我国甲企业生产的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20元人民币,以4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出口,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51元。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而A商品在美国的售价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业出口一件A商品的毛利润为 ( )
A.28.00元人民币 B.53.42元人民币
C.27.38元人民币 D.40.40元人民币
13.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高位运行,物价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中央推出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下列有助于稳定物价的措施是 ( )
①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 ②提高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 ③降低个人所得税,扩大消费需求④控制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继2008年之后,2011年7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执法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即非公企业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劳务派遣用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等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之所以重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因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 ( )
A.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B.劳动者享受权利的基础
C.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D.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15.国务院决定从明年起,在上海等地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的两档低税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积极意义是 ( )
①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②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③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 ④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税收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因商家拒绝提供发票,洛阳一市民向当地国税局进行举报,为此他得到了国税局“一块钱”的奖励。被奖者感觉受了侮辱,把国税局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认定国税局的行为“合法不合理”,驳回该市民要求税务部门认错的请求,该市民表示将继续上诉。在这一事件中该市民的行为
( )
①没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②行使了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 ③凸显了较强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 ④能促进行政机关公正合理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政府就在身边,政府就在眼前;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2011年11月2日,扬州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正式开通,全天侯24小时为民服务。群众可以拨打政府服务热线求助或投诉的情况有 ( )
①劳动者被拖欠工资②新就业大学生要租房 ③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公④生活遭遇噪声侵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认识到执政党面临的危险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 )
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②正确履行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等职能 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 )
①突出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就要发挥市场调节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11年6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庆祝全球成功根除牛瘟,这一动物疾病曾长期威胁人类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粮农组织说,全球根除牛瘟标志着,人类通过国际合作首次将一种动物病毒从自然环境中根除。这也是在消灭天花之后,人类在消除疾病的努力中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就。这一事件证明了 ( )
①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②意识的能动性削弱了自然的客观性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人的意识促进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曾经热闹红火的电子书很可能成为继上网本之后的又一昙花一现电子产品。有评论人为:“电子书产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四个合适’的因素,即合适的内容加上合适的装置,面对合适的客户群,才能够获得合适的收入。”与上述观点哲学寓意相同的成语或俗语是 ( )
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2.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专家认为,实现“零”艾滋最重要的是疫苗研究,而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完成,也无法依靠少数队伍甚至少数国家完成。这说明推动事物的发展( )
①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②要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不能忽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④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决策机制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要“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上述要求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映像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④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5.2011年河南省“省管县”改革开始试点,我市兰考县成为首批试点县之一。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26.《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27.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28.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说:“在战争问题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毛泽东得出此结论的根据是 ( )
A.中国抗战的形势和特点 B.国共本身力量对比悬殊
C.国共矛盾日益凸显 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2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 D.国庆三十周年
3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一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
A.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31.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
A.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D.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2.“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33.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一100 9/6。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 )
A.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34.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35.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据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随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 ( )
A.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 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
C.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 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一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做题
36.(26分)甲国是非洲仅次于埃及的文明古国。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千万、矿产资源丰富。读“甲国简图”及“甲国、中国、全球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甲国经济的主要特征。(6分)
(2)评价甲国发展水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2分)
(3)2007年,我国在甲国投资建设以冶金、建材和机电为主的“东方工业园”。分析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8分)
3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11月5日,“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提出了“海水西调”的设想:把渤海海水向西调入新疆,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成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工“沙漠湖”,从而压住沙漠。
(1)罗布泊位于 (地形区)东部的最低处,简述图中自渤海至罗布泊“海水西调”沿线降水及地势的大致变化特征。(8分)
(2)“海水西凋”颇有争议,刘底是神话臆想还是泽被后世的跨世纪工程,你倾向于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12分)
38.(22分)2011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公布了“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参访者比例为60.2%。
虽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的社会因素
注: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87个城市,涉及农民、公司职员、公务员、企业高管、国家机关/事业堕位领导等十余种职业。
(1)运用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增强社会公众的幸福中的责任 (14分)
(2)有人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结合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39.(30分)材料一: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其他区域性规划不同的是,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河南省探索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三农”问题突出,是中原地区的共同特点,而这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城乡失衡、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中国面临的难题,中原更为典型、更为集中。解决起来更为困难,一旦突破,将具有标本和示范意义。
材料二:指导意见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强调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镭力丈特”,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学依据,并说明河南省在探索解决中原和全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难题新道路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0分)
(3)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谈谈河南探索“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哲学意义。(6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9分)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12分)
(二)选做题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答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据图说明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并对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山东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山东干旱加剧的主要原因,应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减轻旱灾,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44.(10分)环境保护
2010年4月20日,图示海域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说出该海域洋流对海域石油污染的影响,分析本次石油泄露造成巨大灾害损失的原因。
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睁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
材料二: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换家换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三:“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 (6分)
(2)材料二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3分)材料三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 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一一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9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6分)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数学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22)一(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x1,x2,…,xn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其中R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是实数集R, ( )
A. B.
C. D.
2.是虚数单位,复数 ( )
A.0 B.-1 C.1 D.2
3.连续抛两枚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是,则向量与向量(1,-1)垂直的概率是 ( )
A. B. C. D.
4.在等差数列 ( )
A.45 B.50 C.55 D.60
5.在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的值为 ( )
A. B. C. D.
6.若、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①若、都平行于平面,则、一定不是相交直线;
②若、为都垂直于平面,则、一定是平行直线;
③已知、互相垂直,、互相垂直,若;
④、在平面内的射影互相垂直,则、互相垂直。
A.1 B.2 C.3 D.4
7.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B.
C. D.
8.如右框图,当等于 ( )
A.11
B.10
C.8
D.7
9.对于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是“是奇函数”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侧视图都是如图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小体积是 ( )
A.9 B.8
C.7 D.5
11.由曲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
A. B. C. D.
12.已知函数的零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则 ( )
A. B. C.45 D.55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点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的最大值为 。
14.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均和圆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C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15.的系数是 (用数字作答)。
16.已知点G是的重心,若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平面ABCD,,E,F分别是BC,PC的中点。
(Ⅰ)证明:AEPD;
(Ⅱ)若直线PB与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预赛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Ⅰ)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平均数与方差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
(Ⅱ)若将频率为概率,对乙同学在今后的3次数学竞赛成绩进行预测,记这3次成绩中高于80分的次数为,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P(4,0),A,B是椭圆C上关于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PB交椭圆C于另一点E,证明直线AE与轴相交于点Q;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求的值;
(Ⅱ)若的单调区间。
(Ⅲ)求m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对任意的都成立(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所示,已知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的切线交于点C,过点B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于点D,E,DE与AC相交于点P。
(Ⅰ)求证:AD//ED;
(Ⅱ)若AD是的切线,且PA=6,PC=2,BD=9,求AD的长。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Ⅰ)将曲线C1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C2,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C2的参数方程。
(Ⅱ)在曲线C2上求一点P,使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若不等式,求实数的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若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