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评卷(二)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20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教诲(huì) 劫掠(lüè) 晨曦(xī) 箴言(zhēn) B.广袤(mào) 宽宥(yǒu) 积攒(zǎn) 惊骇(hái) C.旁骛(wù) 层累(lěi) 瞥见(piē) 赞誉(yù) D.脂粉(zhī) 麾下(huī) 恪守(kè) 矗立(chù)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李代桃橿 形销骨立 随机应变 金戈铁马 B.相得益彰 眼花缭乱 矫揉造作 断章取义 C.抽丝剥茧 自吹自擂 疲惫不堪 言不及意 D.鸠占雀巢 附庸风雅 自惭形秽 随心所欲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方式。 B.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所有权属于国务院新闻办。 C.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地勘察,使科学家认为裂缝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是个递进复句)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祖国万岁,品质优良,天气暖和,思想品质。(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 5.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句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文段:①青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②一次考试上的失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③那只是生活对我们的一次磨炼,淬火后的精钢将会更加坚强。④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曲折的人生更值得回味。 A.①句后 B.②句后 C.③句后 D.④句后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 B.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讽刺。 C.《论教养》是美国作家利哈乔夫的一篇议论文,选自《世界文学》。 D.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中表达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感情。 7.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2分)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10分) 亲爱的同学们,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班级准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收集诗词】中国古典诗词不乏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请你仿照示例也写出一句。(4分)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人物】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收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请你仿照示例也写出一个古代自强不息的故事。(3分) 示例:祖逖闻鸡起舞 范仲淹断齑画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下联。(3分) 上联:一路风雨磨炼意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35分,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8分) 送凌十一【注】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0.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2.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概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职 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作“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原文有删改) 15.文中有好几种叫卖声,请你分别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写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声,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卖糕饼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结尾很有味道,作者说当那个孩子“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50分,50分钟)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认为思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请你结合上面两则名言,以“为学习插上思考的翅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论证合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案解析 1.B “宥”应读yòu;“骇”应读hài。 2.B A项,“橿”应为“僵”;C项,“意”应为“义”;D项,“雀”应为“鹊”。 3.B A项,语序不当,把“进入快速”改为“快速进入”; C项,语义重复,去掉“约”或“左右”;D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4.B “一面……,一面……”表示并列。 5.A 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文段,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所给的句子正好是对①句观点的诠释,所以应放到①句后。 6.C 利哈乔夫是苏联作家。 7.示例: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8.(1)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2)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9.【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1)能写出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含义的句子即可。(2)能围绕古代自强不息写出有关人物的故事即可。(3)先要明确对联的要求: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练,节奏鲜明。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半载苦乐铸就辉煌 10.【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做到语言富有文采。描绘时,注意“微雨”“残秋”“落叶”“水流”等意象。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词句的理解。做题时,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语境理解词句。 答案: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本段是文章的开头,在结构上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作用。在内容上,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这一中心论点,同时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3.【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画线句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即“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答案:举例论证,举了夏承焘专注研究词学终成词学奠基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 14.【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第③段首先提出“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最后引用古人的话论证,得出“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的结论。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15.【解析】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答案:收旧衣的脆亮,卖跳蚤药的苍老悲凉,卖杨梅、玉麦粑粑的娇嫩,卖糕饼的动听。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作用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本文重点描写的是“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吆喝声。前面大量描写“同行”们的叫卖,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为卖糕饼孩子的出场做了铺垫,突出了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更富有乐感的特点。 答案:描写“同行”们的叫卖,为卖糕饼孩子的出场做铺垫;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各种职业、各种风格的叫卖与卖糕饼孩子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更富有乐感。 1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仔细阅读文章,围绕“天真懂事、吃苦耐劳、善良宽容”等方面具体作答即可。 答案:他是一个失学的儿童;懂事;尽职;吃苦耐劳;在沉重乏味的职业中不失童趣童心;善良宽容。 18.【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理解。要求结合全文来谈对小说结尾的作用。“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这孩子是个小大人……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他童心未泯的一面。由此可见,这样的结尾与前文完全不同,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一个本该童真、天真烂漫的孩子,因为生计而变成了“小大人”,但他身上孩童的一面并未泯灭。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①全文以主要篇幅介绍了卖糕饼孩子谋生的不易,重点是表现其“小大人”的特性。结尾神来之笔,写出这个孩子身上童心未泯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和立体。②结尾有幽默感,但这是含泪的笑,有些心酸(这是他暂时摆脱自己职业时的高声叫喊,也是对于被限制的生活的抗议)。③在表达效果上意料之外,又戛然而止,引人回味。 19.【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要抓住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来写。材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文题中“思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论述的对象。全文可紧扣“学与思”拟写中心论点。注意选取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使用正确的论证方法。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