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课标要求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学习目标
◆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
◆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议题设置
总议题:绕不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区分
(六)教学过程
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
①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②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习语堂间 ——活动设计
总议题:绕不开的哲学基本问题
分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探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
结合历史课所学,说说你了解的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辨”,展示一些西方哲学家的
观点,探究哲学观点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总结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教师活动:
1. 播放视频《一百万个可能》和《天眼之父南仁东》
2. 分享庄周梦蝶的故事、康德和休谟的观点,介绍大国重器能捕捉130亿光年信号的——天眼,设问130亿光年以外的世界,人能认识吗?帮助学生理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总结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探究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师活动:
1.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意味最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的人。对于上面的观点,你怎么看?从探究一提及的哲学观点中,判断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哪些是唯心主义?
2. 播放视频《哲学的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总结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
分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探究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
习语过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设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的论述与中国的当今的国情是什么关系?结合两幅图片说说哲学问题能不能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总结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课堂小结及课外拓展:收听微信公众号读读马原著中全国接力朗读《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中以下词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
3、习语生声 ——升华
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