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
课标要求
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二)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运用矛盾的相关原理,有力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依据,从而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透析知识本质,注重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公共参与:通过哲学故事分讲述,使学生感悟哲学道理,并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参与意识。
(三)
学习目标
识记矛盾观相关理论,理解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帮助学生具有初步掌握和运用矛盾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
4.
(四)
议题设置
总议题:唯物辩证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议题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议题
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议题
3:如何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难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过程
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
①“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强调抓住中心或重点环节,其他方面就会环绕中心而不能偏离。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而言,“立乎其大”的“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挺起精神脊梁,明方向、讲导向、树旗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看事物要全面,不能因为缺点而否定其优点,也不能因为优点而无视其缺点。在这种认识论的基础上,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
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他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习近平
2017
年“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③“秉刚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们的事业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如果不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非重点和重点的关系,不分轻重缓急、不问青红皂白、不看是非曲直,就容易多端寡要、本末倒置、挂一漏万。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④“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而是需要保持稳定、保持定力,才能做
到“蹄疾而步稳”。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⑤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习近平在《求是》杂志
2019
年第
1
期发表的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提出。
2、习语堂间
——活动设计
总议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子议题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漫画导入:如何形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习语总结: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既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能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促进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前提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长期的方针,
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也要以公平为前提才得以持续。
——习近平在
2005
年《之江新语》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文中提出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就是矛盾双方。什么是矛盾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探究活动
1:
漫画展示
视频展示
探究问题:漫画和视频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习语总结: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去的。如果我们不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矛盾不断积累,就有可能进一步向不利方面转化,最后成为干扰因素甚至破坏性力量。
——习近平在
2018

5

4
日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探究活动
2:
探究问题
1:上述事物的关系又包含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探究问题
2:这些事物之中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是否还会存在?
教师总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习语总结: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
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习近平在
2018

5

4
日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子议题
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探究活动
3:
1949
年——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
年——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87
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017
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新征程
探究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习语总结: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
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些矛盾许多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
——习近平在
2018

5

4
日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探究活动
4:
2013

11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5

11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精准
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探究问题:我国应如何贯彻和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教师总结: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和过程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不同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因此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扶贫目标,
正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处理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习语总结: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时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习近平在
2018

2

12
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探究活动
5:
材料: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探究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习语总结: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也是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奋斗摸索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发展起来了,将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
2019

5

14
日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时的讲话
子议题
3:如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活动
6:播放视频《辽沈战役》
探究问题:毛泽东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择锦州?这体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教师总结: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探究活动
7:议一议:网络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思一思: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教师总结:
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抓住主流。
习语总结: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习近平在
2018

5

4
日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3、习语生声
——升华
①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②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大量的还是随着形势环境变化新出现的矛盾。这些矛盾许多
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
③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④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去的。如果我们不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矛盾不断积累,就有可能进一步向不利方面转化,最后成为干扰因素甚至破坏性力量。
⑤积极面对矛盾、解决矛盾,还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这“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
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习近平在
2018

5

4
日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4、资源链接
视频:
1.









https://www./w_19s0s4yn9x.html
2.辽沈战役(节选)(央视网)
http://tv./2013/07/02/VIDE1372755489671952.shtm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