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学习,引领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真理的内容,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提高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目标
◆理解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
◆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理解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议题设置
总议题: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分议题:1.如何认识真理?
2.如何发展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真理的基本属性及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
教学难点: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教学过程
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③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④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2018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专门要求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习语堂间——活动设计
总议题: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部分:真理是客观的
分议题1:如何认识真理?
材料1:
观点一:月亮是由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有桂树、玉兔和吴刚。
观点二:科学探测表明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是寂静荒凉的、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球凹凸不平且分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学生活动:
探究1:
(1)上述观点哪个能被称为真理?为什么?
(2)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个对象(月亮)会有不同的观点?真理到底有多少

教师总结1: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注意:
①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权势、地位、金钱而改变。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部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材料2:
学生活动:
探究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否适合于任何条件?
教师总结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材料3:
学生活动:
探究3:为什么中国革命选择“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失败了?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却取得了成功?
教师总结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分议题2:如何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材料4: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
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
学生活动:
探究4: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此匮乏?这说明认识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4:认识具有反复性。
(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材料5:几十年来,科学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了水……
学生活动:
探究5:
(1)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会不会停止?为什么?
(2)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是原地踏步、简单重复?
教师总结5:
(1)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习语总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习语生声
——升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总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资源链接
①视频:《理响新时代第2季》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来源:学习强国)
②视频:《百家讲坛:党史故事100讲——思想解放
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来源:央视网)
③视频:《不朽的马克思》(来源:央视网)
④书籍:《马克思的壮丽人生: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来源:中央编译出版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