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知识点解析:标点符号用法之引号&问号(附:特殊用法及错误用法解读) 1 引号 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比如说话、名言。 (1)基本用法 引号中引用的话应该照录原话,标明引文时一般使用双引号,如果引文中还需要引号,就在双引号内用单引号。 例1:老师说:“他在办公室等你。” 注意:这里要把句号放在引号内 例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解读:这里聪明人不是指真的聪明人,而是耍小聪明,自作聪明、有心计的人,这里的引号是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例3:他站起来问:“老师,‘兢兢业业’是什么意思?” 解读:这里面在问话中有一个引用,故而里面的引用使用单引号,如果全句只有一个引号,那就用双引号。 (2)特殊用法 特殊A “说”的后面一定是冒号吗? 例1:她放下手中的书,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想看这方面的书,还要专门去县图书馆。 解读:这里面,说后面是冒号。 例2:“他昨天去上海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解读:说后面是逗号,这里的“哥哥说”是插在同一个人话语中的,目的是指明说话人。 注意,如果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中间插入“哥哥说”这三个字,那么,“上海了”后面要换成逗号。“他昨天去上海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特殊B 用于特殊引用。 例1:“5·12”汶川大地震。 例2: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例3:“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特殊C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正确示范)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3)错误用法 引语中句末点号错误。 错误示范 马小二翻了个白眼,说:“反正老子不去上课,你们谁爱去谁去”! 正确示范 马小二翻了个白眼,说:“反正老子不去上课,你们谁爱去谁去!” 解读 句中引号内的部分是完整且独立的话,句末的点号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都应该放在引号内部。 错误示范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努力拼搏,不要寄希望于“命运”“幸运”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正如前人说的那样:“命为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正确示范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努力拼搏,不要寄希望于“命运”“幸运”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正如前人说的那样:“命为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解读 如果引文的话仅是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并不独立存在,那么句末的点号应该放在引号外边以便于“管”全句。 图片 2 问号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1)基本用法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2)特殊用法 特殊A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解读:在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解读:短,几乎无停顿,中间无逗号。 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解读:长句,为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 例4:(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例5: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 特殊B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 例:你就是这样做的吗?妹妹丢了哥哥不找吗??你究竟是怎么当哥哥的??? 解读:语气越来越强烈。 特殊C 问号也有标号用法,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 解读:年代过于久远,无法考证,存焉不详。 (3)错误用法 错误A 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 错误示范 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赔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正确示范 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赔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解读 “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 错误示范 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正确示范 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解读 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错误B 位置不当。 错误示范 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正确示范 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解读 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 错误示范 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正确示范 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解读 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否则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错误C 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 错误示范 王东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正确示范 王东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解读 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 错误示范 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正确示范 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解读 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错误示范 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暴雨?但我出门时还是会带伞。 正确示范 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暴雨,但我出门时还是会带伞。 解读 “明天会不会下暴雨”虽有疑问词,但它做“不知道”的宾语,句子整体为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应将问号改为逗号。 错误D 选择问句的句中停顿用问号。 错误示范 买红的呢?还是买绿的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正确示范 买红的呢,还是买绿的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读 这个句子是一个明显的选择问题,因此只需要句尾有一个问号即可,应将“买红的呢”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