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59510011874500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隅yú 山冈gǎng 覆灭fù
B. 迸裂bèng 朝鲜xiǎn 聚歼jiān
C. 袭过来xí 烧着zháo 踹开chuài
D. 豁亮huò 憋闷biē 犁耙b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坚韧 淳朴 谦逊 军隅
B.掷下 掐住 摁倒 迸裂
C.隋金山 丁振岱 过瘾 袭过来
D.短褂 什物 豁亮 瘪闷
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
C.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B.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①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土,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   )
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   )
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
④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   )
⑤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6.写出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②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有动,……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7.【四川省广安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今年“五一”假期,八方游客畅游广安山水,领略广安魅力。红色旅游景区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4.4万人次,华蓥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
材料二
今年4月30日,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的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这里有12家矿山企业、面积50公顷的矿区将在不久后变身4A级景区,游客在景区可实地全程体验矿工工作和生活。
材料三
广安市前锋区会龙村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观光休闲元素,规划建设以桃园观光和越野赛车为主题的“桃园悦野”乡村旅游项目,完成桃园观光、餐饮基地、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配套工程。
(1)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探究出的主要信息。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
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来到华蓥山,追寻___________,感受红色文化,饱览______________。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市民广场观看“滑竿抬幺妹”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到目的地。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____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_____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过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端开门,扑了过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8.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过 透过 B.掠过 穿过
C.掠过 透过 D.袭过 穿过
9.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______精神,体现了战士们________的品质。
10.这段文字先由作者叙述,然后直接引用人物自述,对这种转换记叙角度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活泼。
11.这段文字所选用的动词十分符合文章的既定需要,其中“端”、“扑”说明__________,“乱摸”说明__________。
文中反复渲染浓烟、烈火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同时多次写到小孩的哭声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
三、中考演练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12.“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13.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14.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1)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2)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15.“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020·浙江省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 ① ”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 ② ”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17.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A 2.D 3.C 4.A
5.【答案】①抒情 ②描写 ③记叙 ④说明 ⑤议论
6.【答案】①系列动词写出了战士们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情态,表达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②系列动作写出了火盛烟浓的环境,表现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儿童奋不顾身。
7.(1)(示例一)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示例二)广安市多措施发展旅游产业。
(2)英雄足迹 自然风光
(3)(示例一)从学校出发,沿金安大道向北,至金安大道与洪州大道的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再沿洪州大道向西北走即可到达。(示例二)从学校出发,沿右边的路向前,至金安大道与洪州大道的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再左转沿洪州大道向前走即可到达。
二、课内精读
8.D
9.【答案】国际主义 纯洁高尚
10.D
11.【答案】说明救人心切 说明烟大火盛 险恶的环境 情况的紧急
三、中考演练
12.【答案】迷蒙的草地,寒雾笼罩,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没有道路可走。写出了红军行进中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
13.【答案】主席。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平时攒下的青稞饼;宿营时,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他的马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自己艰难地走着;见两名战士倒下,他奔过去,掏出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14.【答案】(1)神态、动作、语言描写。(2)心理、动作、外貌描写。
15.【答案】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永放光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16.B
17.①处填B; ②处填A 理由:
示例1:文章第2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B;第6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A。
示例2.B句与第2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并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相照应,所以①处填B;A句与第6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应,所以②处填A。
18.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