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课题15明朝的对外关系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法年级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朝的特务机构有哪些?其职能?明朝的科举制度在考试范围方面有何规定?导入新课我们的“一带一路”,早在明朝就已有体现,比较典型的是什么史例?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倾听,思考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讲授新课一.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出示三宝图片,分析以下问题:请介绍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总结: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思考:(1)郑和下西洋时,船上装载些什么?有何用途?教师总结:慷概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友好关系;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2)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教师总结:时间:1405-1433年。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出示邮票示意图,如下:讨论:(1)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教师总结: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2)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教师总结: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教师提示: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上两个角度来分析。目标导学二:戚继光抗倭出示明代抗倭图(局部)思考:(1)什么是倭寇?(2)请简介明朝中期的倭患。教师总结: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材料分析: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讨论:(1)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2)戚继光整顿军队的目的和举措?教师提示: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整顿军队的结果如何?教师总结: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阅读两则材料,分析以下问题:材料一: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寇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分析:(1)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教师总结: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向心力……你眼中的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总结:戚继光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目标导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出示妈祖阁示意图,分析如下:分析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背景。教师总结: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请描述葡萄牙侵占的结果。教师总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神圣职责。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学生借助教材回答,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学生观看路线图,举手回答,如:装载物品: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等小组讨论交流: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学生观赏邮票,分析并回答,如: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学生归纳总结,如: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学生读图,简介如: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学生读诗句,体悟情感,分析如:举措: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分析并回答,如: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学生畅谈,如: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学生借助教材总结: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出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旨在使学生整体上把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通过看邮票猜国家,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委倭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此处出示抗倭图,引出相关知识点。通过诗歌,渲染气氛,使学生三思受其时情景。通过两则材料的对照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出和介绍戚继光的抗倭情况以及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对戚继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著名旅游景点妈祖阁的出示,使学生从形象上直观了解澳门的相关情况。即时进行情感教育。复习巩固1.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炫耀明朝国力B.开拓殖民地C.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D.发展对外贸易2.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葡萄牙入侵???D.郑和下西洋3.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强烈受国精神。谈收获和体会。总结升华。板书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