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与练习专题21信息传递与能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与练习专题21信息传递与能源

资源简介

专题21信息传递与能源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能源、电磁波、超声波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
B.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化石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D.“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2.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C.传播都需要介质
D.都能传递信息
3.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手机通信利用(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4.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只能用于通信
B.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
C.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D.卫星通信不需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5.下列用电器的使用中,主要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风扇
B.移动电话
C.电冰箱
D.电吹风
6.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成功着陆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它所获得的科学数据与信息是通过以下哪种波传播到地球接收站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无法确定
7.如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是紫色的;
B.电视机遥控器用γ射线遥控;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
D.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现在使用的移动电话有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
B.现在使用的对讲机有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
C.电视机有发射和接收装置;
D.收音机只有接收装置没有发射装置
9.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风能
10.关于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站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动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发电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1.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核能
D.石油
12.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一次能源中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D.二次能源中只有电能和核能
13.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风能、电能等都是常规能源;
B.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和风能都是新能源;
C.一次能源都是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D.解决能源的重要出路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
14.核电站是由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三部分组成.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内能→核能→机械能→电能;D.电能→机械能→内能→核能
15.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二、填空题
16.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不同的 
 (选择“红外线或紫外线”),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二极管采用 
 材料(选择“半导体或导体”)。
17.“wifi”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无线路由器和电脑、手机之间是通过_____传递信息的;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实现对电视的遥控。
18.我国是手机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手机之间通过进行通讯;在真空中它的传播速度是
 m/s。
19.我国成功地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卫星与地面之间是利用__
__传递信息的。船用声呐装置是利用______探测水下目标的。
20.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21.“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煤、石油、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理想能源的是 
 ;目前核电站一般利用的是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时产生的能量。
22.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内部时刻发生 
 反应;核电站利用 
 释放的能量来发电。(以上两空均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2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核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降低核安全周围的温度,用水对其冷却,因为水的______较大。
24.新能源的开发来源于物理学的进步。风力发电站工作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该能源属于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5.2017年3月10日,我国在南海海底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能量密度大,1m3的可燃冰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4m3的天然气,可燃冰是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它的“能量密度大”是指它的 
 选(填密度、内能、热量、热值)大。
2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有多种能源,如:①煤②风能③太阳能④石油⑤天然气⑥核能等。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关于核能,在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的链式反应来把核能转化为电能的。
27.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习近平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工作的,该能源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岳阳)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导航的;
B.电话的听筒是把声信息转换成电流信息;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2.(2020·南充)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3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如图),它是北斗3号系列的第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主要用于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等。关于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该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相对地表静止;
C.该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D.该卫星与地面基站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3.(2020·随州)在2020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新基建”的七大产业担负起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5G”产业是其中一项。“5G”手机通过电磁波与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C.
“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速更快
D.
即使先进的“5G”手机,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热,是因为工作过程中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
4.(2020·广元)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信号,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C.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既能发射也能接受电磁波
5.(2020·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5G通讯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传递信息;
C.“北斗三号”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D.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2019·贵港)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鲲龙4G600水陆两栖飞机……当今中国,科技进步使生活更精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复兴”号高速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惯性很大;
B.
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高空所受的大气压强,比水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
使用共享单车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开锁,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
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7.(2019·无锡)无锡是我国首个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移动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控制。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
)。
A.
红外线
B.
电磁波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8.(2019·扬州)“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
电磁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激光
9.(2019·无锡)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煤炭
C.
核燃料
D.
太阳能
10.(2019·镇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1.(2019·南京)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风能
12.(2020·十堰)下列关于信息、能源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需要节约能源;
C.
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
手机主要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13.(2020·扬州)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军事等多个领城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艇利用超声波探测水下目标;
B.无线Wi﹣Fi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遥感卫星利用紫外线拍摄照片发现森林火情
14.(2020·长沙)“收官之作,星耀全球”2020年6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火箭加速升空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D.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15.(2020·江苏连云港)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打电话呼叫手机,同时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直到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但手机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说明______,如果将手机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手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
16.(2020·山东滨州)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航母上的舰载机在空中执行任务时,它与航母之间是通过______传递信息的。当航母在全速航行时,如图所示,两侧护卫舰必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因为靠的太近,它们之间水的流速大,压强______容易发生相撞事故。
17.(2020·湘西)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组网全能完成。在卫星与火箭分离前,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它们加速上升时,卫动能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依靠 
 (“声波”或“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18.(2020·山东滨州)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如图所示,北斗卫星工作所需要的电能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由______能转化而来的,电能属于______(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19.(2020·山东聊城)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55颗卫星,即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卫星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系统是利用______波传递信息的。
20.(2020·贵州黔东南)“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煤、石油、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理想能源的是_________能。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的。
21.(2020·滨州)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大量的“白气”,它是由水蒸气发生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地面指挥中心是通过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运行的卫星联系的?
22.(2020·贵州黔西南)蝙蝠靠________发现昆虫,北斗卫星利用________给交通工具导航。
23.(2020·四川南充)生活中的各种用电器工作时都要消耗电能,电能属于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我国核能利用的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氢弹利用的就是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24.(2020·绥化)电视机接收到的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是用 
 传递来的。核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5.(2020·广东)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凤能、海洋能、氢能……其中核能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原子核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电能属于______(选填
“一次能源”
或“二次能源”)。
26.(2020·天水)如图是一款“运动手环”,其主要部分是一段内置有一小块磁铁的密闭的空心塑料管,管外缠绕着线圈。戴着这种手环走路时塑料管跟着手一起运动,磁铁则在管内反复运动,线圈中便会产生电流,液晶上就会显示出运动的步数。此过程利用了
 原理,将 
 能转化为电能。计步的数据还可通过 
 传送到手机上。
27.(2020·天门)5G网络采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网络更高,下载速度比4G网络快数百倍,与4G相比5G电磁波的波长更____(选填“长”或“短”;如图是一款华为折叠屏5G手机其折叠屏主要是由____材料制成的柔性发光二极管(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A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就是一种电磁波,故B正确;
C、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利用之后无法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在15℃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
3.【解析】A、红外线常用在遥控器、红外线遥感上,手机不用红外线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紫外线常用来消毒、用在防伪上,手机不用紫外线传递信息,故B错误;
C、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手机不能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4.【解析】A、电磁波不只用来通信,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微波炉就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能量,故A错误;
B、电磁波对人类是有辐射的,可引起人体病变,故B错误;
C、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C正确;
D、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错误。故选C。
5.【解析】A、电风扇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
B、移动电话就是靠接收和发射电磁波来工作的;
C、电冰箱和核心部件就是一个电动压缩机;
D、电吹风是利用电动机和一根电热丝来工作的,与电磁波无关。故选B。
6.【解析】电磁波和声音都能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成功着陆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它所获得的科学数据与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地球接收站的,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选:C。
7.【答案】D。
【解析】A、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肉眼不能看见,故A错误;
B、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遥控,故B错误;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高,故C错误;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现代的移动电话和对讲机在接听时它的天线是接收天线,在讲话时它又是发射天线,所以移动电话机和对讲机既有发射装置又有接收装置;不过移动电话通过基站来转接信号,而对讲机通过电磁波直接联系。电视机和收音机都只能接收信号不能发射信号,它们只有接收装置没有发射装置。
9.【答案】D。
【解析】天然气、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火力发电站的工作过程是:燃烧燃料,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火力发电站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蓄电池充电时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发电机工作时消耗机械能,得到电能,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A。
11.【考点】能源的分类。
【解析】煤、石油、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所以A正确;
B、核能在地球是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所以B不正确;
C、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不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如太阳能、水能等都是一次能源,所以C不正确;
D、电能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核能是一次能源,所以D不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电能等都是常规能源,风能是新能源,故A错误;
B、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都是新能源,水能是常规能源,故B错误;
C、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是一次能源,由一次性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故C错误;
D、解决能源的重要出路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核能发电时,在核反应堆中,核能转化为内能,在汽轮机中,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B。
15.【答案】D。
【解析】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重核的裂变,但原子弹是让核能瞬间释放,不加以控制,而核电站通过吸收中子而控制反应速度,从而使能量缓慢释放。
A、核电站也是利用的核裂变,故A错误;
B、原子弹是利用的核裂变,在反应过程中不加控制让能量瞬间释放,故B错误;
C、原子弹应用的是核裂变不是核聚变,故C错误;
D、核电站通过对中子的控制来控制裂变的链式发应速度,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红外线;半导体。
【解析】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的二极管,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常用的二极管、三极管中的主要材料都是半导体,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也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故答案为:红外线;半导体。
17.【答案】电磁波;红外线。
【解析】WiFi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故无线路由器和电脑、手机之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红外线可以用于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的二极管,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答案为:电磁波;红外线。
18.【答案】电磁波;3×108。
【解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手机与手机之间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手机与手机间的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电磁波;3×108。
19.【答案】电磁波;超声波。
【解析】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因为超声波的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易反射的特点,渔民利用的声呐装置就是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探测水下目标的。
故答案为:电磁波;超声波。
20.【答案】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适量的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21.【答案】太阳能;核裂变。
【解析】(1)在煤、石油、太阳能这三种能源之中,太阳能因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清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能源;
(2)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故答案为:太阳能;核裂变。
22.【答案】核聚变;核裂变。
【解答】解:原子核裂变、聚变都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的是核聚变反应;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故答案为:核聚变;核裂变。
23.【答案】不可再生;比热容。
【解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短期不能得到补充;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当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了降低核安全壳周围的温度,灌注海水降温.
答案为:不可再生;比热容。
24.【答案】风(或机械)、可。
【解析】风力发电站是将空气流动具有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源使风能得到了重新利用,是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风(或机械)、可。
25.【答案】不可再生;热值。
【解析】“可燃冰”是由于海底天燃气被水分子包裹后在低温和压力作用下结晶形成的,形成的条件很严格,故“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同等条件下,包含质量相同,“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热值。
26.【答案】②③⑥;裂。
【解析】(1)煤、④石油、⑤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常规能源;②风能、③太阳能、⑥核能是清洁能源,是新能源的范畴;
(2)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用来发电的。
故答案为:②③⑥;裂。
27.【答案】核裂变;不可。
【解析】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的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工作的,由于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核裂变;不可。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A.北斗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导航的——正确
B.电话的听筒是把声信息转换成电流信息——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A、在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
B、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卫星相对于地表是静止的,故B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每隔24小时绕地球一周,故C错误;
D、卫星与地面站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只能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AB.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AB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的频谱带宽增加了,电磁波的波速是相等的,C错误,符合题意;
D.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发热现象,是由于电阻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
B.电磁波作为载波使用时,既可以传递声音信号,也可以传递图像信号,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要靠电磁波传递,我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A、手机5G通讯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故B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物体的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因此,“复兴”号高速列车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A错误;
B.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故B错误;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实质是照相机的应用,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二维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2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
D.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说明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应选D。
7.【答案】B。
【解析】手机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8.【答案】A。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排除超次声波,激光可用于隧道挖掘时做激光准直,远距离传输主要依靠电磁波。
9.【答案】D。
【解析】石油、煤炭、核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ABC错误。
10.【答案】D。
【解析】A.太阳能对人类来说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是可再生能源;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1.【答案】D。
【解析】天然气、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选项正确;
B.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但可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节约能源,选项正确;
C.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
D.手机、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选项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答】解:A、潜艇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探测水下目标的,故A正确;
B、无线Wi﹣Fi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音值,是一种监测设备,并不是降低噪音的手段和措施,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红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不是利用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燃料燃烧时,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利用内能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故B错误;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
15.【答案】(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不能。
【解析】用抽气机抽罩中空气,罩内成为真空,打电话呼叫罩中手机,不能听到手机响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一个现象说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将手机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金属将屏蔽电磁波,手机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
16.【答案】(1)电磁波;(2)小。
【解析】舰载机与航母之间是通过电磁波联系的,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舰母在航行时,两侧的护卫舰不能靠它太近,是因为两侧护卫舰间水的流速大、压强小,而护卫舰外侧水的流速小、压强大,向内的压强差会把两舰压向航母,容易发生相撞事故。
17.【答案】用电器;可再生。
【解析】(1)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
(2)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中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用电器;可再生。
18.【答案】(1)太阳;(2)二次能源。
【解析】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所以北斗卫星工作所需要的电能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都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是二次能源。
19.【答案】(1)增大;(2)电磁。
【解析】卫星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增大。
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0.【答案】(1)太阳;(2)电磁波。
【解析】在煤、石油、太阳能这三种能源之中,太阳能因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清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能源;
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在人讲话的时候,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
21.【答案】(1)液化;(2)电磁波。
【解析】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汽化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液化成小液滴,就形“白气”
地面指挥中心与卫星是通过电磁波通信的。
22.【答案】(1)超声波;(2)电磁波。
【解析】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即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给交通工具导航。
23.【答案】(1)二次;(2)聚变。
【解析】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二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氢弹利用的就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24.【答案】电磁波;不可再生。
【解析】(1)电视信号(图象信号、声音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进行传播的;
(2)核能消耗后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波;不可再生。
25.【答案】(1)不可再生;(2)裂变;(3)二次能源。
【解析】核能利用了放射性核材料,一旦消耗不可再生,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核裂变是可控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电能是由一次性能源转化而来的,故属于二类能源。
26.【答案】电磁感应;机械;电磁波。
【解析】根据“运动手环”的特点可知,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反向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因此,运动手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计步的数据是通过蓝牙技术传送到手机上,蓝牙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机械;电磁波。
27.【答案】(1)短;(2)半导体。
【解析】因为5G网络采用的电磁波频率比4G网络更高,所以与4G相比5G电磁波的波长更短。
因为二极管具有发光特性,所以折叠屏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柔性发光二极管制作。
6专题21信息传递与能源
一、知识梳理
考点一、信息传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的组成: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信号;听筒-把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2)电话的工作原理:声音→话筒→产生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
(3)电话交换机:1)为了提高电话线路的利用率而发明的;2)用来实现两部电话之间的转换;3)使用交换机,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4)电话“占线”原因:1)对方电话没有扣好;2)对方正在通话;3)电话交换机忙。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电流信号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例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例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
(3)模拟通信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4)电话交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递,而电话与电话机之间的信息传递靠模拟信号,但是不论哪种通信都需要电话线。
3.电磁波:如果在空间某处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这个电场就会产生磁场,如果这个磁场也随时间变化,那么它又会在空间产生新的电场,这个变化的电场,磁场并不局限于空间某个区域,而是由远及近的传播出去,这样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即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4.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特殊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3×108m/s,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c=λf,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
5.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将要传输的电信号(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的过程。
2)接收:天线将电磁波接收下来,再通过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将要传输的电信号取出来并放大,最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过程。
3)“天线”可以同时接收多种频率的电磁波,利用调谐器可以选出人们所需要的频率。
6.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
2)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工作原理: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传播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
3)无线电波: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值数百千赫兹至数百兆赫兹的那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而有不同传播特征:分为地波,天波,空间波三种;激光:激光束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制成激光测距雷达;激光束的亮度高,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能集中很大的能量,利用激光束切割物质,焊接金属,医学上称作“光刀”。
7.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1)发射:话筒把播音员的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接收:收音机天线接到电磁波,经过收音机的调谐器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电子电路在把音频信号从中选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3)注意:调谐器和调制器易错:调制器是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的过程,而调谐器通俗叫做选台,是在接收过程中。
8.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电视信号的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1)图像信号的产生过程: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电线发射到空中。
2)图像信号的接收过程: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注意: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与无线电信号一样,单独的图像信号不能在空中传播,必须以电磁波为载体传播
9.移动通信
1)基本原理:移动电话能将我们讲话的信号利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号。
优点: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只要在电磁波辐射到的区域都能进行通话,比固话方便。
缺点:为了保证通话的质量,必须建立较大的无线电台进行信号的转换,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10.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微波波长在10m-1mm,频率在30MHz-3×105MHz的电磁波。
中继站:微波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微波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就需要建设一个中继站;如果遇到高山和大洋根本无法建中继站,有时需要利用同步卫星作为中继站。
2)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在地球周围均匀配置三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注意:月球不能作为中继站,因为月球离我们太远,不利于接收。
3)光纤通信: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它们的频率很高,频率间隔很宽;美国梅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而且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和玻璃丝传播,不管玻璃丝怎么样弯曲,都从一端射入的光都会顺着它传播,再从另一端射出。
光纤通信(光缆):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光导纤维(很细很细的玻璃丝)里传播。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就可以实现网络通信,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方式。
因特网:网络互相联结,成为世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这就叫因特网。
考点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3.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4.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5.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6.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7.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8.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9.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10.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信息传递
从内容看,中考试题中出现最多的是对电磁波的考查。主要内容是: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的应用和人们利用电磁波的知识等。主要考点有:电话的利用及其知识、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的应用、卫星通信知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电视广播的知识等。
★重点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低,出现的概率也不大。本章主要要求是了解能源的概念以及各种能源的类型和特点,能源之间的转化,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本章作为了解、知道和认识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需要重点知道一下内容:(1)对各种的能源的认识和特点;(2)核能的开发与利用;(3)太阳能的认识与利用;(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考查方向
1.电磁波
典例一:(2020·贵州黔南)今天,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新科技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B.
智能机器人只能通过声音信号控制;
C.
用5G手机上网的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D.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A.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错误;
B.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故B错误;
C.5G手机上网属于移动电话,所以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C正确;
D.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也需要消耗能量,故D错误。故选C
典例二:(2020·湖南常德)下列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水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
手机用无线WiFi信号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电动机线圈用超导材料可以实现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
现有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手机用无线WiFi信号上网时传输的文字、图片都是经过电信号转换的,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线圈用超导材料可以实现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但是电动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C错误;
D.现有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故D错误。故选B。
典例三:(2020·四川乐山)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无线对讲等办公服务,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  )。
A.
红外线
B.
电磁波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答案】B。
【解析】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选B。
典例四:(2020·新疆)在相同时间内,5G通讯传输的信息量约为4G的10倍。与4G相比,5G电磁波(  )。
A.
频率更高
B.
频率更低
C.
传播速度更小
D.
传播速度更大
【答案】A。
【解析】ABC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3×108m/s是不变的,由于c=fλ,因此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因为5G电磁波的波长比4G更短,所以5G电磁波的频率比4G更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五:(2020·临夏)下列关于电磁波和信息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由我国华为公司主导的5G通讯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答案】A。
【解析】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B错误;
C、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由我国华为公司主导的5G通讯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A。
2.能源的分类
典例六:(2020·山东聊城)因为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一种能源。电能属于(  )。
A.
一次能源
B.
二次能源
C.
可再生能源
D.
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电能是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故选B。
典例七:(2020·四川成都A)关于原子、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构成;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C.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D.
太阳能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错误;
B.化石能源是指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层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形成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故C错误;
D.太阳能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B。
典例八:(2020·河南)关于能源信息与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节约能源;
B.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5G和4G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D.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大大降低电能损耗
【答案】B

【解析】A
选项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节约能源
B
选项中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
C
选项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
D
超导材料电阻为零,如果用超导材料制成输电线可以降低损耗;
故答案选
B;
典例九:(2019·泰州)以下属于非清洁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煤炭
C.
风能
D.
水能
【答案】B。
【解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煤炭属于化石燃料,而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因此煤炭属于有污染的能源,选项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3.能源的利用
典例十:(2020·新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未来我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步降低的能源是(
)。
A.
煤炭
B.
核能
C.
风能
D.
水能
【答案】A。
【解析】ABCD.煤炭中含有硫、磷、氟、氯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风能、水能属于清洁能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十一:(2020·四川甘孜州)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堆发生的是可控链式反应
B.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二次能源
C.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D.
原子核是由电子组成的
【答案】A。
【解析】A.核反应堆,是核的裂变,是可控的链式反应,故A正确;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
C.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内,占原子很小的空间,故C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A。
典例十二:(2020·武汉)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能、地热能都是一次能源;
B.
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
大量氢核的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答案】C。
【解析】AB.一次能源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电能属于二次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AB错误;
C.核反应堆又称原子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装配了核燃料以实现大规模可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C正确;
D.氢核发生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错误。故选C。
4.能量的转化
典例十三:(2020·四川成都A)防控“新冠疫情”,检测体温是重要的措施。图所示的红外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显示被测人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温仪的电子元件都是由导体材料制成;
B.
测温仪工作时电池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
C.
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不是电磁波;
D.
乱扔废弃电池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答案】B。
【解析】A.测温仪上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A错误;
B.测温仪工作时电池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B正确;
C.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也属于电磁波的一种,C错误;
D.废弃电池里的化学物质会对环境产生危害,D错误。故选B。
典例十四:(2019·盐城)下列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光伏发电
D.
核能发电
【答案】D。
【解析】不可再生能源是越用越少,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再获取的能源。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都是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取的,属于可再生能源。而核燃料是矿产资源,会越用越少,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典例十五:(2020·临夏)2020年2月,某品牌混动版全球首款”太阳能动力”量产汽车首发上市,这是首次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车顶搭载到混动车型上。关于太阳能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B.图中车顶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车内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太阳能汽车外形呈流线型,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大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向上的升力,所以汽车行驶时对地面压力比静止时小,故D错误。故选:B。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