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与练习专题02光现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与练习专题02光现象

资源简介

专题02光现象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卷三)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2020·山东省济宁中考模拟四)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B
C
D
3.(2020·重庆市中考九年级学业水平监测预测卷一)下列现象与对应物理知识不相符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4.(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八)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凸透镜;
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5.(2020·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五)下列四种现象中,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小朋友做手影;
②塔式太阳能电站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同一位置;
③渔民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④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0·北京四中中考模拟(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B.
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
C.
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D.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
7.(2020·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模拟四)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叉鱼
B.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C.看到地上物体
D.凸透镜会聚光线
8.(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卷二)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
A.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B.在太阳光下物体后面有影子;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
9.(2020·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中学中考模拟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10.(2020·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初三(下)线上模拟)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1.(2020·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的虚像逐渐变小
12.(2020·山东省泰安中考模拟)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较小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3.(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六)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14.(2020·北京市朝阳区中考模拟(延期开学网上考试)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B.
卢沟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放大镜将文字放大;D.
小狗经小孔形成“倒立的像”
15.(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卷一)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16.(2020·山东省济宁中考模拟二)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电影银幕上的画面,因为银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电磁波中红外线的热效应
二、填空题
17.(2020·广东中考模拟八)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图中的小馨距离“魔镜”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8.(2020·安徽中考必刷卷?名校内部卷一)如图,平静的湖面上现出拱桥的倒影。以下现象中涉及到与拱桥倒影形成原因相同光学知识的是
(填序号)。
①小孔成像;②月食;③买衣服前在镜子前试穿衣服;④电影放映机放电影:⑤海市蜃楼。
19.(2020?广东珠海香洲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我国很多孩子都患有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幅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0.(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七)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在彩色光带的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是光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1.(202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如图所示是湖边尖塔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塔尖到水面的距离为50m,水深3m,那么塔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 
 m。
22.(2020·江西省中考物理模拟)北京时间1月31日,2018年首次月全食天文奇观现身天际,我国大部分地区观赏者都看到了“红月亮”高挂夜空的情景,月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中国的语言不仅优美,而且蕴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三、作图题
23.(2020·山东省济宁中考模拟三)如图甲所示,a、b两条光线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24.(202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的像在C处,请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25.(2020·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模拟四)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B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0·广东中考物理模拟二)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B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鄂州)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
A.
形影相随;B.
海市蜃楼;C.
对镜贴花黄;D.
水中捞月一场空
2.(2020·随州)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测到了日环食的天文奇观。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树荫下的光斑
C.
雨后的彩虹
D.
海市蜃楼的奇景
3.(2020·襄阳)人们看到的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海市蜃楼
C.
雨后“彩虹”
D.
东津大桥水中“倒影”
4.(2020·荆州)下列汉语成语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
海市蜃楼;B.
井底之蛙;C.
镜花水月;D.
五光十色
5.(2020·宜昌)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墙上手影“孔雀”
B.
水中“折笔”
C.
湖面“月影”
D.
树荫下“光斑”
6.(2020·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7.(2020·朝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C.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
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
能照亮鱼。故D错误。故选C。
8.(2020·大连)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
B.
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
C.
三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D.
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9.(2020·大连)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
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
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
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
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10.(2020·陕西)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二、填空题
11.(2020·鄂州)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当他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2.(2020·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13.(2020·镇江)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
14.(2020·营口)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______;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15.(2020·赤峰)如图1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
16.(2020·呼和浩特)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三、作图题
17.(2020·绥化)如图所示,一束光AB从空气斜射向透明玻璃,请作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18.(2020·十堰)如图,空气中某点光源S发出的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19.(2020·湘潭)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i
30°
40°
50°
60°
∠r
30°
40°
50°
60°
(1)图表中∠r表示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2,把纸板NOF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1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0.(2020·安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 
 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 
 形成的;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关系。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A.手影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露珠下的“叶脉”是光经露珠折射形成的现象;
C.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折断的铅笔是光经水折射形成的。故选A。
2.【答案】B。
【解析】日食是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
水中折断的花枝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露珠下的叶脉属于凸透镜成像;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只有树林中的光斑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日食成因相同,故选B。
3.【答案】B。
【解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湖中倒影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太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这三种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不符合题意。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A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用凸面镜制成的反光镜来扩大视野,故C错误;
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故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①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属于光的反射现象;③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④镜子属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相同的是②和④。故选D。
6.【答案】A。
【解析】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下的叶脉被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C。
【解析】A、鱼在水中,而人在船上,则来自鱼的光线需要从水中射向空气中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就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由于虚像的位置比鱼的位置要高,所以我们要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去叉;与题意不符;
B、由图可知,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引导的掘进方向也是直的;与题意不符;
C、看到地上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符合题意;
D、凸透镜会聚光线是由于光的折射。与题意不符;故选C。
8.【答案】A。
【解析】我们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所以A符合题意。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挡住了太阳光;所以B不符合题意。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不符合题意。
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A。
【解析】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当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0°,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8km,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鹦鹉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放大镜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只有C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水中的光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故A错误。
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C正确。
D.平面镜成像人在镜中的是虚像,但像与人大小相等,与距离平面镜远近无关;故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倒立的实像;故A不正确;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正确;
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光污染是光对人们视线造成影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手影游戏,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B、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
D、海市蜃楼是光经大气层反射折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水中出现“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错误;
C、放大镜将文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小狗经小孔形成“倒立的像”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鹦鹉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
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大镜是凸透镜,用放大镜看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7.【答案】0.5;不变;绿。
【解析】平面镜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所以,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0.5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是:0.5;不变;绿。
18.【答案】③。
【解析】拱桥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①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②月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③在镜子前试穿衣服属于光的反射;④电影放映机放电影属于透镜成像;⑤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
故答案是:③。
19.【答案】左;60°;凹。
【解析】(1)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右侧光线是折射光线;
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反射角也是60°;
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如下图),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即界面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2)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这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其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若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左;60°;凹。
20.【答案】
倒立;色散;紫外线。
【解析】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形成的倒立的太阳的实像。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故答案是:
倒立;色散;紫外线。
21.【答案】镜面;虚;50。
【解析】塔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塔的虚像。
若塔尖到水面的距离为50m时,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可知,塔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也为50m。
故答案为:镜面;虚;50。
22.【答案】直线传播;虚。
【解析】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是:直线传播;虚。
三、作图题
23.【答案】见解析。
【解析】先作出反射光线a、b对应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a、b的入射光线,此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如图。
24.【解析】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时,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C处,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由题可知,像在C处,眼睛在B处;先连接B、C两点,与水面交于O点,则O为入射点;连接AO,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则OB为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25.【答案】见解析。
【解析】先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A的像;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即入射点),连接AO,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6.【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3)反射(4)不能;(5)A1。
【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
答案是:(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3)反射(4)不能;(5)A1。
第二部分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形影相随指影子随着物体移动,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对镜贴花黄指人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水中捞月是平面镜成像,均是光的反射现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B。
【解析】日环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
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
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故选D。
3.【答案】A。
【解析】A.立竿见影,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东津大桥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不符合题意;
C.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五光十色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图中墙上“孔雀”是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湖面的“月影”是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符合题意;D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解析】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A.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A错误;
B.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有水的地方亮;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正确;
D.鱼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如果用激光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鱼。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B。
【解析】A.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三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故B正确;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从而推迟会聚,故C错误;
D、电视屏幕是光源,能发出光线,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1.【答案】(1)3.0m;(2)等于;(3)虚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对称的虚像;所以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运动,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等大,像的高度也为170c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答案】反射;红。
【解析】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反射黄色光。
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白色背景板反射红光,故区域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反射;红。
13.【答案】(1)2;(2)②;(3)上;(4)大。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3、1是入射角和反射角,故①是法线,②是界面,所以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其中折射角为2。
光在空气和水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入射角3比折射角2小,光在光密介质中的角度小,因此分界面的上方是水。
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和反射角都会变小,因此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
14.【答案】(1)直线传播;(2)浅;(3)折射;(4)反射。
【解析】小波看到茂密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太阳沿直线传播通过树叶缝隙成倒立的像。
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15.【答案】(1)向左移动;(2)同一平面。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
将光屏右半部分绕N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6.【答案】(1)增大;(2)可逆。
【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时,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的同时增大了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增大了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将增大;
(2)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作图题
17.【解析】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解析】过光源S作水面的垂线,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的镜面,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找光源S在水中的像S',连接S'P,S'P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作S'P时,OP段为实线,即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OS'段为虚线,是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接着作出水面的法线,再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出SO的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反射;(2)等于;(3)不能;(4)可逆。
【解析】(1)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由图1知,OF为反射光线,∠r是反射角;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反射;(2)等于;(3)不能;(4)可逆。
20.【答案】(1)玻璃板;反射;(2)虚;(3)相等;(4)距离。
【解析】(1)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反射形成的;
(2)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虚;(3)相等;(4)距离。
1专题02光现象
一、知识梳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认为是,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1光年9.46×1015m。
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如图,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投射到后面的屏上,形成左右相反、上下倒置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5.小孔成像的规律是: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放大、缩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放大、缩小)。
二、光的反射
1.如图,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同在同一个平面内(共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角)。
3.光反射时,若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照射到反射面上,则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照射出去。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面是光滑平面,光线平行反射的叫镜面反射;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照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叫漫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同,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当平行光照射时,镜面反射的反射光仍然是平行,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向各个方向都有。
三、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如图。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3.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4.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5.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四、光的折射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
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但光线在每种介质内是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改变、不改变)。
3.如图,入射光线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交点(O),叫入射点;入射光线AO与法线NN′夹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C与法线NN′的夹角(γ)叫折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时,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5.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折射现象很多,如:看清澈的池水,池水水底变浅;在岸上看到的鱼接近于水面;透过玻璃砖看物体发生了错位;水杯中的筷子好像弯折了;“海市蜃楼”现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图。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4.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5.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光现象基础,所有光现象都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展开的,没有光的直线传播就没有光现象的理论结构。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等。
★重点二:平面镜成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难点一: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并不会按照原来的直线传播;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我们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两种光学现象都发生),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2.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注意:在两种介质的分界处,不仅会发生折射,也发生反射,例如在水中,部分光线会反射回去,部分光线会进入水中。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相同。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角的性质:折射角(折射率大的一方)小于入射角;
(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真空除外,因为在真空中光不能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难点二: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不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反射,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透明物体只允许红色光透过,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透过,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三、考查方向
1.光的直线传播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树林中的光斑、日食、月食、激光准直、三点一线、一叶障目、队列对齐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和实例。
典例一:(2020·龙东)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A。
【解析】A.井底之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
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
D.古代女子照铜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故选A。
典例二:(2020·安顺)6月21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 
 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
【答案】直线。
【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着而照射不到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故答案为:直线。
2.光的反射
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人所观察到的现象、物体的颜色等)、漫反射现象以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异同。
典例三:(2020·哈尔滨)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解析】A、甲图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故A错误;
B、小孔成像能成等大的像,也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像,故B错误;
C、甲图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乙图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错误;
D、解释乙图中的桥在水中的倒影的现象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故选:D。
典例四:(2020·十堰)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手影;
B.
海市蜃楼;
C.
有趣的倒影;D.
露珠下的叶脉“变粗”
【答案】C。
【解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上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露珠下的叶脉“变粗”,露珠相当于放大镜,原理是光的折射,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平面镜成像
主要考查方向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主要考查内容以平面镜成像规律居多。所以,这里应该深刻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和虚像。
典例五:(2020·哈尔滨)“照镜子,正衣冠”。小红站在平面镜前0.3m处,她的像离她 
 m。利用自制简易潜望镜可以观察到高处的物体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 
 。
【答案】0.6;改变光路。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小红站在平面镜前0.3m处,此时物距为0.3m,则像距也为0.3m,她的像离她0.6m;
简易潜望镜就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故答案为:0.6;改变光路。
典例六:(2020·绥化)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
【答案】C。
【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
B、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与平面镜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明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故选:C。
4.光的折射
主要考查内容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折射现象很多,如:看清澈的池水,池水水底变浅;在岸上看到的鱼接近于水面;透过玻璃砖看物体发生了错位;水杯中的筷子好像弯折了;“海市蜃楼”现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典例七:(2020·恩施)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
在原地不动
B.
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当逐步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上升,入射点逐渐向右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池底的光斑也向右移动,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仍然向右移动。故选D。
典例八:(2020·衡阳)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潜望镜;
B.
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色;
C.
手影

D.有趣的倒影
【答案】B。
【解析】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A、潜望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水中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故B正确;
C、手影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
D、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B。
5.光的色散
考查主要集中在光的色散现象判断、生活中的色散现象。但也应该注意物体的颜色和三原色等知识点。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典例九:(2020·营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
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
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故选B。
典例十:(2020·扬州)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答案】反射;等大;虚。
【解析】(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等大;虚。
6.光现象作图
作图以光现象规律作图居多,如根据光现象规律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等。
典例十一:(2020·哈尔滨)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完成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0°,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为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为40°;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典例十二:(2020·安顺)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解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典例十三:(2020·宿迁)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解析】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③用虚线连接A′B′,A′B′就是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7.光现象实验探究
本章实验探究以验证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为主。
典例十四:(2020·福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人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人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答案】(1)等于;(2)同一平面内;(3)可逆;(4)漫反射。
【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典例十五:(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能/不能)呈现出像;
(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解析】(1)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两棋子的规格是完全相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变。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故答案为:(1)垂直;大小;(2)不能;(3)不变;先变大后变小。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