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导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作者简介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
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文体知识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写作背景
萌发 翩然 簌簌 物候 载途
农谚 刺槐 连翘 孕育 海棠
衰草连天 悬殊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piān
hòu
zài

huái
yùn
yàn
qiáo
shū
zhǎnɡ

shuāi
méng
táng
字词积累

占据

拮据

qiáo
连翘、翘首
qiào
翘起


zǎi
记载、千载
zài
下载、承载
字词积累

piān
翩然

piān
篇章

biàn
遍布


销声匿迹


心怀叵测


密密匝匝

huái
刺槐

kuì
惭愧

guī
玫瑰

shuāi
衰老

āi
悲哀

zhōng
衷心
字词积累


隔离

róng
融化


打嗝

hóu
诸侯

hòu
物候


簌簌

lài
天籁
字词积累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年年如是】
【农谚】
【悬殊】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①种子或孢子发芽;②比喻事物发生。
动作轻快的样子。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①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②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相差很远。
远望衰败的草和天空相接。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字词积累
例句:春天来了,百花齐放,草长莺飞,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例句:虽然你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但你仍然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循环往复”“终而复始”等。
【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
字词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现象
比喻
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新颖别致,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事理说明文
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3):物候和物候学。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大自然
的语言

精读细研
第2段举了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 —传语—耕地
桃花 —暗示—种谷子
布谷鸟 —唱歌—割麦插禾
举例子
拟人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精读细研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下定义
精读细研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精读细研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中,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北京
1962年
1961年
1960年
从反面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影响。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中,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北京
精读细研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
主要
次要
空间
时间
精读细研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逻辑关系严密,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
精读细研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月海南
二月雪乡
南京桃花盛开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精读细研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精读细研
天山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高下对物候的影响
古今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精读细研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精读细研
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描述物候现象)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探究原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作出解释)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阐述意义)
现象——本质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顺序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答题模式: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②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举例子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说明方法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方法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说明方法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
说明方法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说明方法
7.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说明方法
8.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方法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图画,使文章亲切动人,富有情趣。
语言生动形象
说明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
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
了,生动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语言生动形象
说明语言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表估计,是对“十天”的限定,表明“十天”不是确定的,只是个估计的比较接近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语言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说明语言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大自然语言”,你能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清明前,开秧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馒头云,天气晴。天上云鳞斑,晒谷不用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说明语言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拓展延伸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拓展延伸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主题归纳
1.用语严密,生动形象
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用“许多”,而不用“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同时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开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叶子颜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写作特色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产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第三部分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一部分写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了“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
写作特色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
本文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和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在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了不同的事例,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易于让读者明白。有的不仅举出了一般情况下的事例,还举出了特殊情况下(如逆温层)的事例。这样举例,具体而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常常将举例子和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