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3.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自学.讲解.练习相结合引探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 [设疑]:如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 【推进新课】 一:新课教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教材P43活动一中的图片,并提问: a图中,此时谁游的最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b图中,此时谁游的最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比较快慢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教师引导概括: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它就运动得越快。 接下来ppT展示例题,并提问,谁能马上判断出谁快谁慢? 第一组:鹰捕鱼时0.1秒就能飞出5m,箭鱼能在0.1秒内游出2.8m; 第二组:蜗牛1h只爬出5.4m,树獭爬5.4m竟要用27 s; 第三组:汽车在120s行驶3600m,飞机在2s飞行1000m。 学生回答: 比较鹰和箭鱼时,是看它们在0.1s里运动的距离,鹰在0.1s内飞出了5m,比箭鱼的 2.8m快; 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4m用多少时间,蜗牛用了1h,而树獭用了27s,所以树獭快; 学生在比较汽车和飞机快慢时遇到了困难 教师:可是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老师提示:那么它们在一分钟内谁走得远呢? 学生计算得出:汽车一分钟行使1800m ,飞机一分钟行驶30000m,1800小于30000,所以,飞机行驶的快! 老师得出结论总结:对于不同时间内通过的不相同路程的运动,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用 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甚至每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的快慢呢? 这里比较快慢所用方法类似前面所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即“单位时间比路程” 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可是到底该怎么叙述还是有困难。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3.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用s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有 速度=(路程)/(时间) v=s/t 4.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 时间的单位是秒(s),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例如汽车在1s通过了10m记作“10m/s”,飞机1s通过500m记作“500m/s”。 生活中还有哪些速度单位呢?比如汽车的速度单位是什么呢?和米每秒有什么关系? 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可表示为km/h,也就是一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1km/h=1000m÷3600s=5/18m/s;1m/s=(1/1000)km÷(1/3600)h=3.6km/h 5.现在你们能用我们刚学的速度公式把六个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出来吗? 学生计算出来: 鹰捕鱼是50m/s,箭鱼是28m/s; 蜗牛是5m/h,树獭是0.2m/s; 汽车是30m/s,飞机500m/s 在比较蜗牛和树獭快慢,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 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办法比较大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如国际单位。 学生经过统一单位,得出蜗牛的是0.0015m/s,单位都保持一致,可判断谁最快,最慢。 6.再让学生看到教材P45例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并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教师提示:题目问的是什么问题?求的是哪一个物理量? 若要求这个物理量,必须要知道其它哪些物理量? 能从题干中找出这些要知道的物理量吗? 教师:你们能自己分析回答出来吗?(鼓励学生多思考) 学生:能,第一问要求客机1min飞行的路程s,要求出路程s必须要知道客机飞行的速度v和时间t,这些物理量都可以从题目中直接找到,将其代入速度推导公式: s=vt=990km/h×1min=990km/h×(1/60)h=16.5km 注意:(1)v、s、t必须对应;(2)单位必须统一; (3) 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二)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直线运动。 让学生仔细观察活动3中小车在各小段路程、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相互讨论,算出的速度值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理学中把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四)学生阅读P47信息浏览: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再让学生看到教材P47信息浏览,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不要求学生都记住,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 【总结升华】 一、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v=s/t (定义式)S=vt,t=s/v (变形式)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m/s,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1km/h=5/18 m/s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4、5题 【板书设计】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公式:V = s/t 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 m/s = 3.6 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