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配制溶液一、学习目标1.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2.复的使用3.了解配置溶液的几个步骤4.学会配制溶液的一些简单的计算二、知识点默写我们可以根据判断糖水的浓稀,可以根据判断硫酸铜溶液的浓稀,但是都是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的。使用农药的时候,药液会伤害农作物,药液又不能有效杀虫除菌。用固体溶液配制步骤:、、。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之比。稀释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除了质量分数,用也可以表示溶液组成,比如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的溶液,酒精的体积分数就是配制固定体积溶液时,当溶液即将到达目的容量,改用滴加,保证精确。例题解析1、加减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数据计算[例题1]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食盐晶体???????C.?把溶剂蒸发掉30g???????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解析]根据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加入溶质,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增加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质为6克,溶剂为54克;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60g×10%60g-27g×100%=18.2%,不符合题意;B、加入6g食盐晶体,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g+6g66g×100%=18.2%,不符合题意;C、把溶剂蒸发掉30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g60g-30g×100%=20%,符合题意;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g+30g×20%60g+30g×100%=13.3%,不符合题意;[答案]C2、通过溶液是否饱和的过程分析与质量分数判断[例题2]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的溶液质量和乙的相同C.?在甲→丙的过程中,蔗糖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D.?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解析](1)如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那么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没有晶体,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2)注意丙中有晶体析出;(3)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4)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A.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仍然没有晶体析出,那么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中,由于已经出现未溶的晶体,所以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丙和乙中溶剂的质量相同,但是丙中溶质的质量小,所以丙的溶液质量小于乙,故B错误;C.在从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不变再降低,所以蔗糖的溶解度先不变后减小,故C错误;D.在甲和乙中,溶质的质量相同,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D正确。[答案]D四、巩固练习1.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A.?汤的上部淡下部咸???????????????????????????????????????B.?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C.?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D.?其它原因2.把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A.?加入10g溶质???????????????B.?蒸发45g水????????????C.?加入12.5g溶质??????????????D.?加入100g水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A.?蒸发???????????????????????????????B.?过滤C.?溶解??????????????????????????????????????????D.?称量4.将20℃时某KNO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A.?2a=b????????????????????????????????B.?2a≤b????????????????????????????????C.?2a≥b??????????????????????????????????D.?2a<b5.50℃的饱和石灰水400克平均分成两份,将一份降温至20℃;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克,温度仍保持50℃。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相同????????B.?都会变浑浊??????C.?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溶质的溶解度相同6.20摄氏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则20摄氏度。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28.6克??????????????????????????????B.?28.6%??????????????????????????????C.?40克???????????????????????????????D.?40%7.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B.???????C.???????D.?8.用20mL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g/cm3),以配制质量分数为28%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g/cm3),下列仪器中①烧杯②滴管③漏斗④量筒⑤玻璃棒⑥天平⑦酒精灯,需要用到的是(???)A.?②④⑥⑦?????????????????????B.?①②④⑤???????????????????????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⑥9.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图示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B.?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C.?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10.如图所示为①KNO3②NaCl③H3B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C.?将P点处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D.?将P点处的KNO3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KNO3晶体答案知识点默写甜味颜色溶质太浓太稀计算称量溶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体积分数70%胶头滴管巩固练习1.B2.C3.C4.B5.C6.C7.C8.B9.D10.D巩固练习解析1.B【解析】注意分析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变化对汤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进而得到汤越来越咸的原因。吃火锅时,由于不断的加热,水越来越少,而其中溶质盐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汤内盐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2.C【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计算。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x,那么:10g+x100g+x×100%=20%;解得:x=12.5g,故C正确,而A错误;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g100g-y×100%=20%;解得:y=50g。故B、C错误。3.C【解析】(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2)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过程如下:①计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量;②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5%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配制5%的食盐水,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粗盐提纯和配制5%的食盐水都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4.B【解析】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与溶剂减少的质量正正比,据此分析判断。根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与溶剂减少质量成正比”的规律可知,如果原来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的,那么蒸发掉2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肯定是10g水析出晶体的2倍,即2a=b;如果原来的硝酸钾溶液不是饱和的,那么当水蒸发时,开始不会析出晶体,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才会析出晶体。因此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a肯定小于溶液饱和后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c,即a5.C【解析】(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2)当温度不变时,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5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其中一份冷却到20℃,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不会析出,即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也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g,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溶剂减少,因此氢氧化钙会析出,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由于温度仍然保持50℃,而石灰水又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A.前一份石灰水的溶质质量不变,后一份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减小,故A错误;B.前一份石灰水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氢氧化钙析出;而后一份则为饱和溶液,有氢氧化钙析出,会变浑浊,故B错误;C.两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D.两份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同,故D错误。6.C【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即可。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那么:x100g+x=27;解得:x=40g。7.C【解析】(1)同种物质,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2)当物质的溶解度改变时,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判断。①70℃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水分,先变成70℃的饱和溶液,在这段时间内,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②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时,它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为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从70℃降低到30℃的过程中,溶解度不断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④3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恒温蒸发,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8.B【解析】根据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20ml70%硫酸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在稀释的过程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接下来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28%硫酸溶液的质量,前后两个溶液质量的差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最后根据V水=m水ρ水计算出需要加水的体积即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烧杯盛放和稀释溶液,需要量筒和滴管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溶解的过程中需要玻璃棒搅拌,因此需要用到的器材是①②④⑤。9.D【解析】③溶液中由于出现了氯化铵晶体,所以③肯定为20℃时的饱和溶液,计算出此时水的质量,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加上烘干后得到氯化铵的质量,就是实验最初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1)确定溶液②中溶剂水的质量和氯化铵的质量,与60℃氯化铵的溶解度比较,判断是否饱和;再判断①是否饱和即可;(2)①和②中都没有氯化铵晶体析出;(3)如果温度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4)根据前面的分析判断即可。③溶液中由于出现了氯化铵晶体,所以③肯定为20℃时的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③中水的质量为:120g-20g=100g,因此③中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由于最后烘干后得到氯化铵固体18g,那么最初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18g=55.2g。②溶液的温度为60℃,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②中水的质量为100g,氯化铵的质量为55.2g,那么虽然没有晶体出现,但②为20℃的饱和溶液。在溶液①中,温度为60℃,水的质量为120g,氯化铵的质量为55.2g,肯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而D正确;①和②溶液中的溶质都没有析出,因此溶质质量相同,故B错误;②和③都是饱和溶液,但是温度不同,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故C错误。10.D【解析】(1)根据图像确定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2)物质的溶解度越大,那么在这个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4)当溶质的质量大于该种物质的溶解度时,才可能会有晶体析出。A.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②>①>③,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t℃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①=②>③,因此它们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B正确不合题意;C.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图像的下方,说明这时溶液不饱和,只要蒸发适量水,减小溶剂的质量,肯定能够达到饱和,故C正确不合题意;D.硝酸钾溶液降温,它的溶解度肯定会减小,但是如果温度下降的不够,那么可能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