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讲:声音的产生和耳的构成一、知识梳理: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2、人的感觉器官有: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4、嗅觉的形成:→(接收刺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和等的不同而不同。5、舌头表面的每个上都有和。味觉的形成:食物→(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接受刺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7、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声音在。8、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方式:。9、在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10、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②中耳包括;③内耳包括。11、耳的主要功能:和。位觉感受器在和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12、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13、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是。1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15、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之间。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的声波叫做。二、例题与变式考点1:感觉世界【例题】1、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的皮肤( )A.能够分泌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人体起到重要保护作用B.如果表皮受到损伤,会导致出血C.在真皮内分布着感觉神经末梢D.真皮内的生发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变式训练】1、油漆工长期施工渐渐地感觉不到油漆味,这说明嗅觉具有的特点是()A.适应性B.差异性C.敏感性D.理解性2、下列关于嗅觉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B.狗的嗅觉敏感程度比人高得多C.人的年龄越大,嗅觉的敏感程度越强D.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考点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例题】1、太阳时刻发生着核反应,我们为什么只看到太阳发出的光而听不到它的声音()A.太阳在发生核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出声音的B.太阳距离我们太远,听不见C.太阳与地球之间隔着真空,而声音传播要依赖一定的物质D.以上说法都不对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变式训练】1、如图,用槌子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把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会,表明音叉在_。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_(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_如图,将电铃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当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会发现铃声越来越轻,直至完全听不到。这一事实说明()A.声音遇到玻璃会反射回去B..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物质C.玻璃是良好的声音屏障D.抽气后电铃停止振动了考点3:耳和听觉【例题】1、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2、对某一声音,人的右耳中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强,则可判断( )A、声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听到声音 C、两耳感受到振动的步调相同 D、两耳同时听到声音【变式训练】1、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D、前庭和半规管2、女高音独唱,男低音伴唱,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3、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翅膀每秒振动1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发声的是 ( )A、甲 B、乙 C、都不能听到 D、都能听到4、火车停在站台时,时常有铁路检查人员去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完好,他们不时用锤子敲敲被检查的部位,这是依据()A、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完好 B、声音的音调,判断部件是否完好C、声音的音色,判断部件是否完好 D、声音,判断部件是否完好三、随堂练习:1.某人不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B.传入大脑的神经受到损伤C.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受到损伤D.以上都有可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3、声音是由于物体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声音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听不见的声音都叫超声波B.人能听到的声波才叫声音C.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的病变D.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5、(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 C、(1)(3) D、(3)(4)6、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的音色差 B、乐音的音色好 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D、以上说法都不对7、对0分贝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0分贝意味着物体不振动 B、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C、说明频率高于20000次D、低于0分贝意味着频率低于每秒20次8、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B、鼓面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高 C、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鼓,鼓声的响度不同 D、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色越好四、课后巩固1、如图是2012年9月20日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济宁赛区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运动员们脚蹬别克,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第1题图①保护 ②调节体温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行为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 )A.眼B.口C.耳D.脚3、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D.“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4、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船上发出信号6秒钟内在海面收到被海底反射回来的波,请画出超声波从发出到回收的全过程示意图,并求海的深度是多少米?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几乎听不到室外小鸟的“歌声”。(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5、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1)①是;④是;⑤是;它们共同构成了。(2)⑦内有感受器;⑧内有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传到内耳。(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6、在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灌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第二讲:声音的产生和耳的构成一、知识梳理: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7、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8、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9、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0、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11、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12、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13、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1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15、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二、例题与变式考点1:感觉世界【例题】1、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的皮肤( C )A.能够分泌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人体起到重要保护作用B.如果表皮受到损伤,会导致出血C.在真皮内分布着感觉神经末梢D.真皮内的生发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B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变式训练】1、油漆工长期施工渐渐地感觉不到油漆味,这说明嗅觉具有的特点是( A )A.适应性B.差异性C.敏感性D.理解性2、下列关于嗅觉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大脑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B.狗的嗅觉敏感程度比人高得多C.人的年龄越大,嗅觉的敏感程度越强D.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考点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例题】1、太阳时刻发生着核反应,我们为什么只看到太阳发出的光而听不到它的声音(C)A.太阳在发生核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出声音的B.太阳距离我们太远,听不见C.太阳与地球之间隔着真空,而声音传播要依赖一定的物质D.以上说法都不对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B)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变式训练】1、如图,用槌子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把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会被弹开,表明音叉在_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它的振动。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_听不到(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_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将电铃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当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会发现铃声越来越轻,直至完全听不到。这一事实说明(B)A.声音遇到玻璃会反射回去B..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物质C.玻璃是良好的声音屏障D.抽气后电铃停止振动了考点3:耳和听觉【例题】1、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2、对某一声音,人的右耳中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强,则可判断( B )A、声源在人的左方 B、右耳先听到声音 C、两耳感受到振动的步调相同 D、两耳同时听到声音【变式训练】1、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D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2、女高音独唱,男低音伴唱,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C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3、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翅膀每秒振动1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发声的是 ( A )A、甲 B、乙 C、都不能听到 D、都能听到4、火车停在站台时,时常有铁路检查人员去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完好,他们不时用锤子敲敲被检查的部位,这是依据(C)A、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完好 B、声音的音调,判断部件是否完好C、声音的音色,判断部件是否完好 D、声音,判断部件是否完好三、随堂练习:1.某人不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D )A.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B.传入大脑的神经受到损伤C.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受到损伤D.以上都有可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3、声音是由于物体__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介质____,声音以______波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介质____和___温度_____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340米/秒_____。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大于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人听不见的声音都叫超声波B.人能听到的声波才叫声音C.超声波可以探测人体的病变D.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5、(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C )A、(1)(2) B、(2)(4) C、(1)(3) D、(3)(4)6、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噪声的音色差 B、乐音的音色好 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D、以上说法都不对7、对0分贝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A、0分贝意味着物体不振动 B、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C、说明频率高于20000次 D、低于0分贝意味着频率低于每秒20次8、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B、鼓面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高 C、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鼓,鼓声的响度不同 D、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色越好四、课后巩固1、如图是2012年9月20日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济宁赛区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运动员们脚蹬别克,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B )第1题图①保护 ②调节体温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行为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 C )A.眼B.口C.耳D.脚3、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D.“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了”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4、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船上发出信号6秒钟内在海面收到被海底反射回来的波,请画出超声波从发出到回收的全过程示意图,并求海的深度是多少米?4500米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几乎听不到室外小鸟的“歌声”。(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答案:(1)真空不能传声。(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1)①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2)⑦内有位觉感受器;⑧内有听觉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6、在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灌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D)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讲:声音的形成和耳的构成(学生用).docx 第二讲:声音的形成和耳的构成(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