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邓稼先 杨振宁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你觉得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呈现的应该是什么? 人物的言行、主要事件(重大事件)、个性、精神…… 读准字音 邓稼( )先 元勋( ) 至死不懈 ( ) ?鞠( )躬尽瘁 ( ) 选聘( ) 鲜为人知( ) 无垠( ) 锋芒毕露( ) 殷红( ) 彷徨( ) jià xūn xiè? jū cuì? pìn yín? yān?? xiǎn lù huánɡ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理解词义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并评价人物形象。 提示: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 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越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勇敢、 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书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思考: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内容 划分结构 新颖、醒目 细读感悟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合作探究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⑦1932年,“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概括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写法探究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历史背景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六、热情赞颂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引子) (补充扩展) (具体化) (总结) 小中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问题探究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 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其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多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主旨概括: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课堂小结 邓稼先带给我们的有思考、有感动。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为了不受宰割的中国,邓稼先让生命喷发出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请大家牢记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永恒的骄傲”的大漠英雄——邓稼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