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的春节 老舍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01 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02 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03 学习目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因为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勤于创作,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劫模范。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里.我们首学过他的写景抒情散文《草原》。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改。本文写于1951年,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他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好几篇歌颂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 初旬( ) 翡翠( ) 展览( ) 摆摊( ) 栗子( ) 榛子( ) 眨眼( ) 通宵( ) 燃放( ) 小贩( ) 娴熟(? ) 蒜瓣( ) 掺和( ) xún fěi lǎn tān lì zhēn zhǎ xiāo rán fàn xián suàn bàn chān huo 2.多音字辨析。 铺 pù(店铺) pū(铺设) 分 fēn(分开) fèn(分外) 间 jiān(时间) jiàn(间断) · · · · · · · · · · · · · · ·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掺和: 娴熟: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各形各色: 张灯结彩: 残灯末庙: 掺杂混合在一起。 熟练。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种类很多。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再读梳理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作者围绕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其写作顺序是什么?自己想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各类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庙会 初六 店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 看花灯,小孩子们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时间顺序 默读思考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片段,请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 精读体悟 1.在这些片段中,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这一部分。 本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对于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习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至初六、正月十五这几日,作者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元宵节,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作者进行了重点描绘,凸显美好快乐的气氛。在详写部分中,作者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分别突出描写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习俗来写;除夕,写了人们穿新衣、贴对联、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等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正月十五,主要写了赏灯的习俗,吃元宵也被提及,但仅用一句话带过。其他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无特殊性,如采买东西、打扫屋子等,作者没有详细描述,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课文的各部分,使得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品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富有浓郁的“京味儿”,本文语言也是如此。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红色字体的词语,并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语句,加以体会。 1.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能不能改成“零碎的东西”“玩具”) 2.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能不能改成“零碎的东西”“玩具”) “零七八碎儿”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玩意儿”指玩具。这两个北京人常说的口语词,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改用“零碎的东西”“玩具”之类词语,则缺少了这种“京味儿”。 2.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老年间”指很早以前、古时候,多用在口语中,且带有传统民间习语的色彩。用上这个词,整个句子显得亲切朴实。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指清闲自在,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平实。 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描写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想好后与同学交流。 斯妤的《除夕》重点写了“我”对一家人过除夕的一段回忆,表现了闽南老家除夕的习俗,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俗风情,感受到除夕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温馨快乐的氛围,也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怀念之情。老舍笔下的春节,则像是一幅民俗画卷,表现出传统节日中,人们共同的活动和体验,以及共同的文化心理。 这篇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用朴素自然、充满浓 部“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 民俗画卷,表现了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生活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