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 浮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称重法测浮力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2、实验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教具准备】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铜、铁、铝块若干、清水和浓盐水、干抹布; 2、教学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稚与成熟的过渡阶段,形象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实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抽象思维。但是由于初二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实验过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发挥同学间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更好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过程】 一、复习与回顾(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1、什么叫浮力? 2、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浮力的测量的两种方法?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板书) 二、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一)提出问题 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提出猜想。) (1)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感觉越费力。 (2) 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沉底,若往杯里加盐,鸡蛋则会慢慢上浮。 (3)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同。 (二)猜想与假设 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三)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3,我们该怎样设计实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 1、学生1:设计猜想1的实验 (1)实验器材: (2)具体操作: 2、学生甲乙丙:上台讲解猜想3的实验设计并进行演示; 3、猜想2和猜想4由各组同学自行设计并探究。 (四)进行实验 左边各小组完成探究1和探究2实验,右边各小组完成探究3和探究4实验。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五)分析与论证 1、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组学生的实验数据; 2、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 :浮力的大小 的关系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 (六)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 1.浮力大小跟浸没后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七)评估与交流 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探究过程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请大家提出并讨论。 (不同小组分享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本课小结 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大小。 四、作业布置 1、整理实验报告,并上交; 2、预习《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并思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浮力(第2课时)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