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1中考复习社会法治八年级历史专题测试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专版】2021中考复习社会法治八年级历史专题测试卷(一)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复习八年级历史专题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1.“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
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2.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按设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台湾府
A.①一②一④一③
B.②一①一③一④
C.①一③一②一④
D.①一③一④一②
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古丝绸之路的陆路遗迹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郑和下西洋
③马可·波罗来华

鉴真东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秦汉文化高度发达。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东汉前期,人们绘图和书写只能用竹木简或丝帛做书写材料
②《周髀算经》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③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或国家是(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6.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创科举制、凿大运河
B.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开设科举
C.赵匡胤——陈桥兵变、崇武抑文
D.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定都会宁
7.仔细观察图1、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1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②两条运河最南端都是当时的经济重心区域
③图2运河是元朝时期新开凿的
④两条运河开凿的目的都是为了南粮北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它(

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
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
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10.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④③⑤
11.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

A.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农牧文化的交融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民族融合的加强
12.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法与时移,依法治国——法家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民贵君轻,兼爱非攻——儒家
1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有人评价这次变革:“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生产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14.14世纪前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抨击了神权至上的学说
C.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引发了英国的圈地运动
15.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对下面历史人物评价最恰当的是(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16.从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产生了许多的杰出代表。下列有关他们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达·芬奇——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
②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③哥白尼——自由落体定律
④卢梭——“人民主权”理论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7.一个国家进入某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常会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进入电气时代
B.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波士顿倾茶事件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大力发展教育
B.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引进西方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
19.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从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20.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清政府闭关锁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1)
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患”。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三百多年皇朝立国者”的原因。(4分)
材料三: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明清两朝开始酝酿解决“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据制度。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明清两朝是怎样解决土司割据制度的?(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4分)
22.留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吞噬颠覆,国家民族处境险恶。一些知识分子曾通过变法救亡图存,但爱国愿望破灭。清延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为遏止民主革命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派学生赴洋。但留日学生在学习日本和西方的过程中进一步觉醒,走上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路。
——摘编自丁焕章《试论留日学生运动》等
材料三: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4万人。200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高达70万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等
(1)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4分)
(2)
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4分)
(3)分析材料三中的中外留学交流趋势。(4分)
23.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对建制度下的西欧分裂割据严
重,与这段时间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隋唐宋时期,中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纪科技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的部分科技成果
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
科学革命开始
17—18世纪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
根据材料一,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4分)
(2)
分别简述材料二中两项科技成果的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4分)
24.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4分)
(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2)
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4分)
(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4分)
25.闭关自守导致愚昧落后,选择开放,就是选择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欧洲的造船厂,活跃着日本人的身影,他们对西方文明“始惊”、“次醉”、“终狂”。1871年,岩崎弥太郎创办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财团。
(1)
三菱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源于明治政府的什么措施?(4分)
材料二:清朝大多数官僚认为“夷人”侵略中国,“焚毀圆明园”,“当不忘雪耻复仇,岂能师事夷人?”少数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工业企业。一度迅速发展,但由于技术薄弱,在90年代被英国的耶松船厂吞并。
(2)
材料一、二中两国的近代化探索结果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请加以分析。(4分)
材料三:198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逐渐走向全方位的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向世界。吉利集团立足本土,自创汽车品牌;2004年,吉利在香港上市;21世纪初,通过一系列跨国收购掌握了汽车核心技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多家工厂,整车出口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24.8万辆,同比增长63%。
(3)
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吉利蓬勃发展的成功经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三家企业不同命运的对比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021中考复习八年级历史专题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A
D
B
B
D
B
C
A
A
C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D
A
C
B
B
B
二、非选择题
21.(1)推恩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3)行省制度。改土归流。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历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22.(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戊戌变法失败使更多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清政府试图通过学习日本君主立宪进行改革遏止革命;留日学生在留学过程中更多受日本、欧美民主文化影响,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是由多种历史因素促成的。
(3)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范围扩大;来中国留学人数增加。
23.(1)曲辕犁、简车。
(2)①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3)①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③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24.(1)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工场;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②蒸汽机或机器生产被运用于煤炭开采领域,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
(2)美国在生产领域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下降。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有: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废除封建制度;鼓励、支持包括私人工商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重视普通群众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25.(1)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
(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学习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全面学习西方。
(3)紧跟时代步伐,扩大开放,立足本土,勇于创新等。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