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1.据史料记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四月间,浙江巡抚、都统率兵船配合朝廷大军会剿流窜到福建敌船70余艘,救回被掠百姓百余人,敌祸患稍息。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戛尔尼来华B.平定准噶尔叛乱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2.下列各选项中,注重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君主专制B.重本抑末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贸易4.根据以下学习资料可以推测该同学学习的单元主题是()★锦衣卫★文字狱★东西厂★军机处A.文化专制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深入C.边疆地区的巩固D.专制皇权的加强5.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雍正时期,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华②改土归流在西南大规模推行③一些文人因“文字狱”被处死④锦衣卫在监视臣民的言行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6.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对西北地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台湾府B.设置伊犁将军C.设立驻藏大臣D.接受土尔扈特部回归7.下侧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A.秦腔B.汉调C.京剧D.昆曲8.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采取有力措施管理边疆地区。下列选项中,图中序号与所示地区发生的重大史实相符的是()A.①一抗击倭寇骚扰B.②一推行改土归流C.③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④一郑成功收复台湾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序号史实推论①明朝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明朝修筑长城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④清朝实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A.①B.②C.③D.④10.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A.北京B.泉州C.广州D.厦门1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A.军机处B.东厂C.锦衣卫D.议政王大臣会议12.康熙时期浙江富户庄廷鐺召聚名士编程《明史辑略》一书,从明朝的角度记述明清相关史事。这部书印行后,被清廷禁毁,编撰者和刊行者被杀,数百人遭到流放。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文字狱D.八股取士13.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14.下列史实与下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A.设置宣政院B.推行改土归流C.实行金瓶掣签D.设立伊犁将军1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6.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明至清前期、我国成功抵御外来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有关内容完成17-19题。17.下列属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措施是()①明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倭②清初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③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康熙亲征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A.设伊犁将军B.设宣政院C.设驻藏大臣D.改土归流19.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按设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驻藏大臣???④台湾府A.①一②一④一③???????????B.②一①一③一④??????????C.①一③一②一④?????????D.①一③一④一②20.“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行驶,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符合“西北备边”的史实有()①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设立驿站②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委派官吏,驻扎军队③明朝时期为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改土归流政策④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掌管该地区事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图片是对历史形象而直观的反映。阅读下列明清时期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1)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跟我国古代哪两位民族英雄有关?荷兰殖民者投降后,清政府对该地区是如何进行管理的?(4分)(2)图3中回归袓国的是蒙古族的哪个部落?当时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图4、图5、图6列举两项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4分)(4)概括上述图片所包含的共同主题并发表你的感想。(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1750年1800年1830年整个欧洲23.2%28.1%34.2%英国1.9%4.3%9.5%中国32.8%33.3%29.8%——摘编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材料三?此辈(注:华商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吝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材料四:“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1)从材料一中,你读出康乾盛世时有什么“成就”与“隐患”。(4分)(2)材料二中表明“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说明清王朝“实则正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3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图一图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2)材料二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4分)(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发生什么变化?(4分)(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有关系吗?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什么启示?(3分)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据《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能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材料二: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材料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王夫之也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2)材料二反映明清时期统治者采取了何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一、三,概述明末清初出现“工商皆本”观念的原因。(4分)25.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政治篇)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措施有何影响?(4分)(民族篇)材料二:《清朝疆域图(1820年)》(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为加强对①、②、③地区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举出一例即可)(3分)(文化篇)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威阳之郊所坑者。”——顾炎武(3)材料三反映了哪两项文化措施?其相同目的是什么?(3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CCCDBBC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ACACDBBCAC二、非选择题21.(1)戚继光、郑成功。设立台湾府。(2)土尔扈特部;沙俄的压迫。(3)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等。(列举两项)(4)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等。22.(1)成就:在1750—18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超过整个欧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隐患:1800年后,中国制造产量相对份额有所下降;欧洲占比不断提高;英国制造业产量快速增长(写出两点即可)。(2)闭关政策。统治者目光短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滋生事端,不利于统治。(3)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外交:闭关自守。(4)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更是清朝长期挨打的重要因素。历史告诫我们: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23.(1)丞相制度废除,内阁制建立;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政策:闭关锁国;广州(3)隋朝,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八股取士(4)有关系。启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政治要实行民主政体,经济上要对外开放,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24.(1)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明清时期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这一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进一步发展)。(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的利益,要求平等和民主。25.(1)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八廓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顺治帝在位时,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