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的方法;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感觉物体的冷热1、谈话: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好!你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看,桌上有三杯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左边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右边水中,感觉怎么样?2、学生回答。(板书:冷热)3、谈话: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中间水中,再将右手食指也放进中间水中,感觉怎么样呢?4、学生回答。(板书:温度)5、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6、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人的手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计来测量。二、测量水温1.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了。(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意,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2、用演示温度计训练读数。零下也要认读。3、谈话: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4、学生测量并汇报结果。三、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1、谈话: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2、学生猜测。(板书:快—慢,慢—快,均匀)3、谈话: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测)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那你认为测几次?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1、2、3、4、5……)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4、提问: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5、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6、提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7、学生交流汇报8、谈话: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9、师生同步作曲线图。10、谈话: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11、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12、小结: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四、后续研究。师:如果我们继续测量下去,温度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课后研究)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测量下去水的温度肯定不会一直降下去,最后的温度接近于室内的气温便达到“热平衡”。后续研究主要是激发学生去思考和争论。相信有了以上学生的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课后研究的兴趣会更大。我想如果这样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知识拓展:认识各种不同的温度计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板书设计】物体与温度温度:温度计:热水变凉的规律:PAGE/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