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课程纲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课程纲要

资源简介

新郑市轩辕小学2010-2021下学期三年级
科学学科课程纲要
学校
轩辕小学
课程名称
科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教材来源
大象出版社
课程
类型
必修课程
总课时
30
课时
设计
教师
孙卫霞


2021.2
学情分析
三年级同学们对科学课的了解不多,但孩子们的好奇心是相同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们打开课本,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与其它课程不一样的内容,那不是单纯的识字和算术,而是各种奇妙的、又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经常看到、看不到,似相识又不相识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老师就要沉下心来,放下你老师的身段,以儿童的心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去探讨、去研究,去认知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上好这门课,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实施,如何让同学们在兴趣中、快乐中学习,让同学们在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去记录、去体味。
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
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理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形成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初步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能力
1、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2、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周次课章节名称主要内容节数1准备单元
比较液体的轻重比较液体的轻重
11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
房子的变迁12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从设计开始
12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选择材料
13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
建造进行时13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舒适的家
14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生活离不开电1
4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点亮小灯泡15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控制电路15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导体与绝缘体16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安全用电16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植物资源知多少17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播下希望的种子17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茁壮成长18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开放的花朵18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硕果累累19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植物种植展示会
19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生机勃勃的土壤110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土壤的成分110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不一样的土壤111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土壤与植物111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保护土壤112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不一样的物体
112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固体
113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液体113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气体114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混合的物体114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变化的物体115第六单元
显微镜下的证据
显微镜下的证据
1
课程实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评价
评价应该成为单元整体和每一节课中自然产生的教学活动,平时的观察非常重要,要及时记录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每个单元结束时,学生可以完成自我评价和纸笔测验。本册教材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建议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1、教师观察:平时留意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记录一些典型事例,作为对学生的整体印象。
2、记录单:搜集整理学生的简图、计划单等,装订成册,便于检查评价。
3、材料准备:教师希望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
4、记载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有无突出的表现,对实验现象、结果、数据等是否重视,是否进行了客观记录,并随时记录在评价本上。
5、拓展探究: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的能力和倾向。
6、纸笔测验:灵活运用各单元的知识技能,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测查,不要死记硬背的文字条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