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9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Ⅰ卷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16 =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电离
2、已知下列两个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 △H= -Q1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 △H= -Q2 KJ/mol
且Q1>Q2,则不正确的是( )
A.燃烧白磷放出的能量比燃烧红磷放出的能量多
B.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属于放热反应
C.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D.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白磷含有的能量比红磷的低
3.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 C(OH-)= 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 在的数据是 ( )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21世纪教育网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6. 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
A.pH = 11的溶液 B.c(OH-) = 0.12 mol/L的溶液
C.1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 = 1×10-10 mol/L的溶液
7.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 =0.5mol / (L.min) B、VB =0.3mol / (L.min)
C、VA =0.8mol / (L.min) D、VD = 1mol / (L.min)
8.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 确的关系是( )
A.v(NH3)=v(O2) B.v(O2)=v(H2O) C.v(NH3)=v(H2O) D.v(O2)=v(NO)
9.反应2A(g)2B(g)+E(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 B.减压 C.减小E的浓度 D.降温
10、一个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了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M %,若在同一温度和同样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N %。M与N的关系是 ( )
A.M>N B.M11.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484 kJ/mol
B.H2O ( g ) = H2 ( g ) + 1/2O2 ( g ) △H = +242 kJ/mol
C.H2 ( g ) + 1/2O2 ( g ) = H2O ( g ) △H = +242 kJ/mol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g ) △H = +484 kJ/mol
12.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21世纪教育网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NO3-
13.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B.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中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4.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
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5.已知:C(s)+O2(g)=CO(g);△H1=-110.35kJ/mol
CO(g)+ O2(g)=CO2(g); △H2=-282.57kJ/mol
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 )
A.-392.92kJ/mol B.-172.22kJ/mol C.+172.22kJ/mol D.+392.92kJ/mol
16、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下列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Ⅱ)的正确说法是 (  ).
A.p3>p4,Y轴表示A的质量 B.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密度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第Ⅱ卷(共5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简答题(共44分)
17(共1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00 mol·L-1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④重复以上过程2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应将NaOH溶液注入右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中。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右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mL。
(4)该滴定操作中③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 ,如何确定终点? 。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xkb1.com21世纪教育网 标准盐酸体积(mL)www.xkb1.com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52 25.42
第二次 20.00 4.07 29.17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
(6) 如有1mol/L和0.1mol/L的HCl溶液,应用_ _ 的HCl溶液,原因是_________。
18.(12分)化学平衡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反应C(s)+CO2(g) 2CO(g)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
已知C(s) + 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为K1;H2(g)+CO2(g) CO(g)+H2O(g)的平衡常数为K2 ,则K与K1、K2二者的关系为 。
(2) 已知某温度下,反应2SO2+O22SO3,的平衡常数K=19
在该温度下的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SO2)=1mol·L-1,C(O2)=1 mol·L-1,当反应在该温度下SO2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 (填“是”或“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方向进行。
(3)对于可逆反应:aA(g) +bB(g)cC(g)+dD(g) △H = a kJ·mol-1;
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_______0(填“>”或“<”)
19、(10分)将3 mol A和2.5 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气) + B(气) xC(气) + 2D(气),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压强变小,已知D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0.1 mol/(L﹒min), 试计算:
(1)①x = ②A 的平均反应速率
(2) 平衡时C的浓度
(3) 平衡时B的转化率
(4)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原容器内压强的比值
20.(6分)利用盖斯定律解答下列各小题
(1)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 kJ·mol-1
2C(s)+O2(g)===2CO(g)  Δ H=-221 kJ·mol-1
写出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 (s,石墨) + O2(g) = CO2(g) △H1=-393.5 kJ·mol-1;
2H2(g)+ O2(g) = 2H2O (l) △H2=-571.6 kJ·mol-1;
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 (l) △H2=-2599 kJ·mol-1;
写出由C (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 计算题(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直接写结果不得分。每题4分共8分)
21.求25℃时以下溶液的pH (已知:lg2=0.3, lg5=0.7)
(1) 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pH= ______ ______ ;
(2) 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16 =48分)
1 2 3 4 5 6 7 8
D D C B C B C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B B B C A D
二填空简答题(共44分)
18.(12分) (1) K = K1×K2;
(2) 否 逆反应;
(3)逆反应 < 。
19(共10分)(1)①1 ②0.15 mol/(L﹒min),
(2)0.25 mol/L (3)20% (4)10:11
20.(6分)
(1)TiO2(s)+2Cl2(g)+2C(s)=TiCl4(l)+2CO(g)  ΔH=-81 kJ·mol-1。
(2)2C(s,石墨) + H2(g) == C2H2 (g ) △H = + 226.7kJ·mol-1 。
三 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否则不得分,共8分)
21共8分,每题4分
(1) 3.3 ( 2 ) 11.7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A.4ρ和4R B.ρ和4R C.16ρ和16R D.ρ和16R
2、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B.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C.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D.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的组成是无关的
3、一个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由A点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甲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乙图中的哪一个?
甲 乙
4、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强度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为u,在t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积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A.nuSt B.nut C.It/e D.It/Se
5.一点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由A点无初速释放,先后经过电场中的B点和C点.点电荷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分别用EA、EB、EC表示,则EA、EB和EC间的关系可能是
A.EA>EB>EC B.EA<EB<EC
C.EA<EC<EB D.EA>EC>EB
6、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传播速率就是自由电子定向迁移的速率
B.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热运动加快,电流也增大
C.电路接通后,自由电子由电源出发只要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就能达到用电器
D.通电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是热运动和定向移动的合运动
7、把六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均正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分别用P甲和P乙表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3P乙
C.P乙=3P甲 D.P乙>3P甲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S,A、B、C三只灯均正常发光,当可变电阻R′的滑动触头上移时,对A、B、C三灯亮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灯变亮 B.B灯变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C灯变亮 D.三灯均变暗
9、平行板电容器C与三个可变电阻器R1、R2、R3以及电源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C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电荷。要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增大R1,其他不变
B.只增大R2,其他不变
C.只减小R3,其他不变
D.只增大a、b两极板间的距离,其他不变
10、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上极板的同一点上(带电粒子的重力不计)。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A.它们运动的时间tQ>tP
B.它们运动的加速度aQ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P∶qQ=1∶2
D.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kP∶ΔEkQ=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及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1.(4分)一个灵敏电流计,内阻Rg=100Ω,满偏电流Ig=3m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________联一个______Ω的电阻。学
科网
12.(1)(2分)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甲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 mm。
(2)(4分)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电阻时,用“”挡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现表针偏转角度极小,正确的判断和做法是( )
A.被测电阻值很大
B.被测电阻值很小
C.为了把电阻值测得更准一些,应换用“”挡,重新欧姆调零后再测量
D.为了把电阻值测得更准一些,应换用“”挡,重新欧姆调零后再测量
13. 有一电阻值约为20Ω、额定功率约为7.2W的电阻,现准备用伏安法测量多组数据,借助I-U图象较准确地测其阻值(电阻两端电压需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0.1Ω)
B. 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5Ω)
C.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D. 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E. 滑动变阻器(阻值0-10Ω,额定电流2A)
F. 直流电源(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G. 开关及导线若干
(1)(6分)要使测量误差尽量的小,电流表应选择 ____,电压表应选择 ___ 。(填序号字母)
(2)(4分)请按实验要求完成测量电路的实物连接。
21世纪教育网
三、计算题(40分)
14、(8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是由某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导体棒,实验证明通过它的电流I和它两端的电压U遵循I=kU3的规律(式中k=0.02A/V3),R2是普通电阻,阻值为24Ω,遵循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E=6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16A。试求:
(1)R1两端的电压;
(2)电源的内电阻r;
(3)R1、R2和r上消耗的电功率P1、P2和Pr。
15、(8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0V,内电阻r=1Ω,电容器的电容C=40μF,定值电阻R1=R2=4Ω,R3=5Ω。当接通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试求:
(1)理想电压表V的示数;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16.(12分)带电小球的质量为m,当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时,小球恰能静止在光滑圆槽形轨道的A点,图中角θ=30°,如图所示,当将电场方向转为竖直向下时(保持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求小球从A点起滑到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17、(12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定值电阻为R1,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R2,置于真空中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处在电容器中的油滴A恰好静止不动,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R2的中点位置。
(1)求此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
(2)确定该油滴的带电电性以及油滴所带电荷量q与质量m的比值;
(3)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迅速向上滑到某位置,使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变化了Q1,油滴运动时间为t,再将滑片从该位置迅速向下滑动到另一位置,使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又变化了Q2,当油滴又运动了2t的时间时,恰好回到原来的静止位置。设油滴在运动过程中未与极板接触,滑动变阻器滑动所用时间与电容器充电、放电所用时间均忽略不计。则两次电荷量的变化量Q1与Q2的比值为多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题号 1[源: 2 3 4 5 6
答案 D BCD C AC AD D
题号 7 8 9 10
答案 B AC B C
三、分析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分析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
(1)由I=kU3得
U==V=2V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E=U+IR2+Ir
r==-R2=Ω-24Ω=1Ω21世纪教育网
(3)P1=IU=0.16×2W=0.32W
P2=I2R2=0.162×24W=0.61W
Pr=I2r=0.162×1W=0.026W
15、(8分)
(1)电路稳定后,电容器和电压表所在支路可认为是断路,可得R2上无电流通过,R2两端电势相等,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路的电流
电压表的读数
(2)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电容器的带电量
16.解析:设小球带电量为q,电场强度大小为E,
当场强方向向右时,小球在A点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qE=mg/tan30°=mg.
当场强方向竖直向下时,电场力的方向变为竖直向下,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都做正功.
由动能定理得:
(mg+qE)R(1-sin30°)=mv2-0
∴v=
设小球到B点时受到的支持力为F.
则:F-(mg+qE)=mv2/R21世纪教育网
代入数据解得:
F=2(+1)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
F″N=2(+1)mg,方向竖直向下.
17、(12分)
(1)电路中的电流I=
平行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2)油滴带负电。
对油滴受力分析,得
F电-mg=0

=mg,所以

(3)设电容器的电容为C,极板原来具有的电荷量为Q,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变化Q1后,油滴在电场中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刻油滴的速度为v1、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板间的电压为21世纪教育网
U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电1-mg=ma1,-mg=ma1
12V
R

12V
R′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且,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ABC中,(、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 )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3..设是的面积,的对边分别为,且 则( )
A.是钝角三角形 B.是锐角三角形
C.可能为钝角三角形,也可能为锐角三角形 D.无法判断
4.设为等差数列,则下列数列中,成等差数列的个数为(   )
① ② ③ ④(p、q为非零常数)
A.1 B.2 C.3 D.4
5.在△ABC中,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角,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的范围是(   )
A.0<B≤ B.0<B≤ C.0<B≤ D. <B<π
6. 两个等差数列和,其前项和分别为,且则等于( )
A. B. C. D.
7.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A. 矩形 B. 三角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
8.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前项和等于( )
A. B. C. D.
9.给出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其中A(1,1),B(2,5),C(4,3),若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的值是 ( )
A. B. 1 C. 4 D.
10.9.如果不等式的解集为,那么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11.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且成等差数列,则的
值是 ( )
A. B. C. D. 或
12.在中,已知,, ( http: / / www. / ),P为线段AB上的一点,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在ΔABC中,A、B、C是三个内角,C =30°,那么的值是_____________。.
14.二次函数y=ax2+bx+c(x∈R)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3 -2 -1 0 1 2 3 4
y 6 0 -4 -6 -6 -4 0 6
则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 ___
15.若x>0,y>0,且2x+3y=6,则log2x+log2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16.将正奇数按下表排成5列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1行 1 3 5 7
第2行 15 13 11 9
第3行 17 19 21 23
21世纪教育网
那么,2011应在第 ___________行_________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a、b、c. 若, , 且·=.
⑴ 求角A的大小;
⑵ 若a=2,三角形面积S=,求b+c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n∈N*),=b1+b2+…+bn,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t,使得任意的n均有总成立?若存在,求出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且不等式的解集为(1,3)。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的解析式;
(2)若的最大值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一缉私艇发现在北偏东方向,距离12 nmile的海面上有一走私船正以10 nmile/h的速度沿东偏南方向逃窜.缉私艇的速度为14 nmile/h, 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该走私船,缉私艇应沿北偏东的方向去追,.求追及所需的时间和角的正弦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是与2的等差中项,数列中,,点在直线上.
⑴求和的值;
⑵求数列的通项和;21世纪教育网
⑶ 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参考答案
S△ABC=bc·sinA=b·c·sin =,∴bc=4, ……6分
又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120°=b2+c2+bc , ……8分
∴16=(b+c)2,故b+c=4. ……………………………10分
18.解:(Ⅰ)由题意得(a1+d)(a1+13d)=(a1+4d)2, ……………… 2 分
整理得2a1d=d2.
∵a1=1,解得(d=0舍),d=2. ………………………………………… 4 分
∴an=2n-1(n∈N*). …………………………………………………… 5 分
(Ⅱ)bn===(-),
∴Sn=b1+b2+…+bn=[(1-)+(-)+…+(-)]
=(1-)=. …………………………………… 8 分
假设存在整数t满足Sn>总成立.
又Sn+1-Sn=-=>0,
∴数列{Sn}是单调递增的.
∴S1=为Sn的最小值,故<,即t<9.
∵t∈N*,
∴适合条件的t的最大值为8. ……………………………… 10分
19.解:(1)依题意可设f(x)+2x=a(x-1)(x-3),且a<0 …………… 2分
∴f(x)= a(x-1)(x-3)-2x
由f(x)+6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即方程ax2-(2+4a)x+9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
∴a=1,a=- …………………4分
∵a<0
∴f(x)=。 …………………6分
(2)f(x)= a(x-1)(x-3)-2x=a(x- 且a<0 ……8分
∴ …………………10分
解之得:∴a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20. 解: 设A,C分别表示缉私艇,走私船的位置,设经过 小时后在B处追上, ……2分
则有
由余弦定理可得:
……8分
……10分

答:所以所需时间2小时, ……12分
21.解:(1)∵是与2的等差中项
∴ --------------------------------------------1分

-------------------------3分
(2)
.
∵a1=2 ∴ ------------------------------------6分
∴ -----------8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业术思想之奠定。这指哪一时期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们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 ( )
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
3.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家相比,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 )
A.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4.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 )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21世纪教育网
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6.《清史稿 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 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D.社会性质的差异
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
A、反对君主专制王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9、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B.唤醒了人们的“民权”意识
C.批判了“私天下”的君主立宪制
D.使人们勇于面对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10.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1.“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这句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
C、追求美德,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
12.上海世博园意大利展馆以“人之城”为主题,传达出了意大利对文艺复兴时代的追忆。在展馆的建筑设计中,到处都可以找到文艺复兴的影子,特别是两大文艺复兴建筑的复制品——奥林匹克剧院及圣母百花大教堂圆顶,被直接搬入了意大利馆透明混凝土的建筑里。意大利这一做法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意大利悠久的历史文化
B、意大利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C、文艺复兴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意大利建筑艺术的高超
13.马丁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者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可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4.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
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提倡君主立宪,倡导言论自由
C.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D.宣扬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1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人文主义思潮 B.经典力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6.“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21世纪教育网
17.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一个罗盘针 ④活字印刷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18.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④造纸术方便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推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9.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这部著作是( )
A、《庄子》 B、《逍遥游》 C、《诗经》 D、《离骚》
20.“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 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已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分裂为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21.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臣下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22.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表演
23.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
24、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 )
①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③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人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伟大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指出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B.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 D.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
26.“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
A.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7.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19世纪末,在欧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
A.可乘内燃机车远游 B.可通过电话预约亲朋好友看电影
C. 可乘电车去上班 D.可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医疗诊断
28.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 )
①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百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3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31.新文化时,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鲁迅先生(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3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33.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3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35.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公平
36.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7.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3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9.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40.“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最正确的是( )
A.继承 B.发展 C.继承和发展 D.对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共40分)
41.(16分)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学说,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和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 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6分)
(3)材料四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反映了其思想有何特点?(4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21世纪教育网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的民族主义在1924年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1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3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 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43.(12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四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材料三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性,并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原因。(6分)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 。(3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共40分)
41.(1)目的: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1分) 21世纪教育网
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1分)
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2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2分)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分)
(3)思想家及主张: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4)因素: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2分)
42.(1)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民自治)(1分)。
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中华民族获得国际平等地位)(1分)。
(2)原因: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分)
(3)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1分);史实: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分)
(4)观点:反对。(1分)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时代有关的)(注:赞同这一看法,是中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不能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Nov.11,2011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85分 )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old is the man now
A.16 B.17 C.18
2.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s car was broken.
B. The man can get his car back in one week.
C. The man’s car is in annual check.
3. Why can’t the woman take a shower
A. Because her running water pipe was broken.
B. Because her shower head was broken.
C. Because the main running water pipe needs to be maintained.
4. What does the man mean by saying so
A. Take littering for granted.
B. Stop people who throwing litter.
C. He hates littering-deed, too.
5. Why is the woman up to her for her neck in work
A. Because the woman was sick for a few days,the work piled.
B. Because Miss Wu is in sick leave, the woman must do double work.
C. Because Miss Wu is in leave, the woman must do double work.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does Bill go to his friend’s home in a hurry
A. Because his friend’s house is far away.
B. Because his friend told him to get there as soon as possible.
C. Because the party will begin soon.
7. How will Bill go to the party
A. By bus. B. By bike. C. By taxi.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 至9题。
8. How does the woman set her watch everyday morning
A. By the radio time.
B. By the TV time.
C. By biological clock.
9.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with his watch
A. Get repaired again in a good watch shop.
B. Throw it away.
C. Buy a new on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Popular sports events.
B. TV programs people like best.
C. Things people do after work.
11. How did the woman do the research
A. She talked to people.
B. She sent letters to people.
C. S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newspapers.
12. What do most people do in their spare time
A. Research B. Reading. C. Watching TV.
听第9段材料,回答13 至16题。
13. Where will they meet to practise Chinese and English
A. In a teahouse. B. In a café. C. In a classroom.
14. How long will they each time practise
A. 90 minutes. B. 80 minutes. C. 70 minutes.
15. Since when and at what time will they start
A. This Monday; at 11:30.
B. Next Monday; at 10:00.
C. Next Monday; at 1:20.
16. What will the woman bring with her
A. Her textbook.
B. A tape recorder.
C. Both A and B.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When does “brunch” typically begin in USA
A. At 11:00 and noon.
B. At 11:00.
C. At 11:30.
18. How many courses do breakfast and lunch in USA hav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One course.
B. Two courses.
C. Three courses.
19. What do people who are eating light eat for breakfast in the text
A. Cereal(谷物食品)with milk .
B.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C. A cup of yogurt.
20. In what way is it simple to know how to use forks and spoons
A. Use the outermost utensils (器具) first.
B. Use the utensils closest first.
C. Use the utensils in the middle first.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School life has _____ profound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_____ child’s personality.
A. a; / B. /; / C. /; a D. a; a
22. All individuals are required, whoever they are, ______ the laws made by their government.
A. obeyed B. to obeyed C. obeying D. to be obeyed
23. ---I called you at nine, but there was no answer.
---Oh, sorry. I_____ with my mother in the supermarket.
A. shop B. was shopping C. shopped D. will shop
24. When he woke up, he found himself ____ on the ground and his wallet _____.
A. lain; stolen B. lain; stealing C. lying; stolen D. lying; stealing
25. Being a teacher, I feel ____ is my duty to educate the person as well as teach book knowledge.
A. this B. that C. which D. it
26.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Nothing is worth _____.
A. reported; reading B. reported; being read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reporting; reading D. reporting; to be reported
27. I’m planning to find a ____ job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and gain experience.
A. renewable B. temporary C. traditional D. permanent
28. I don’t think _____ is need for us to clean the window every day. It is a waste of time.
A. it B. what C. there D. that
29. The young man didn’t lose heart ____ he had failed many times in finding a job.
A. as long as B. so that C. even though D. only if
30. Don’t hesitate to turn to us if you are in difficulty. We’ll do everything ____ is possible to do to help you.
A. it B. which C. this D. what
31. Don’t expect too much of the child. _____, she is only six years old and is doing her best.
A. In all B. Above all C. After all D. At all
32. A teacher, _____ much he knows, he can’t teach his students everything they want to know.
A. whether B. whatever C. however D. no matter
33. Was it in the village ______ we used to live in ____ the accident happened
A. where; that B. which; that C. that; where D. where; which
34. ---Why can you say that the plan they made was almost useless
---Because it wound be a great ______ of time and money.
A. lack B. advantage C. use D. waste
35. ---Andrew won’t like it, you know.
---______ I don’t care what Andrew thinks!
A. So what B. How come C. What if D. How abou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used to hate being called upon in class mainly because I didn’t like attention drawn to myself. And 36 otherwise assigned(指定)a seat by the teacher, I always 37 to sit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ll this 38 after I joined a sports team. It began when a teacher suggested I try out for the basketball team. At first I thought it was a crazy 39 because I didn’t have a good sense of balance, nor did I have the 40 to keep pace with the others on the team and they would tease(嘲弄) me. But for the teacher who kept insisting on my “ 41 for it”, I wouldn’t have decided to give a try.
Getting up the courage to go to the tryouts was only the 42 of it! When I first started 43
the practice sessions, I didn’t even know the rules of the game, much 44 what I was doing. Sometimes I’d get 45 and take a shot at the wrong direction—which made me feel really stupid. 46 , I wasn’t the only one “new” at the game, so I decided to 47 on learning the game, do my best at each practice session, and not be too hard on myself for the things I didn’t 48 “just yet”.
I practiced and practiced. Soon I knew the 49 and the “moves”. Being part of a team was fun and motivating. Very soon the competitive 50 in me was winning over my lack of confidence. With time, I learned how to play and made friends in the 51 — friends who respected my efforts to work hard and be a team player. I never had so much fun!
With my 52 self-confidence comes more praise from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 have gone from “ 53 ” in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and not wanting to call attention to myself, 54 raising my hand — even when I sometimes wasn’t and not 100 percent 55 I had the right answer. Now I have more self-confidence in myself.
36. A. as B. until C. unless D. though
37. A. hoped B. agreed C. meant D. chose
38. A. continued B. changed C. settled D. started
39. A. idea B. plan C. belief D. saying
40. A. right B. chance C. ability D. patience
41. A. going B. looking C. cheering D. applying
42. A. point B. half C. rest D. basis
43. A. enjoying B. preparing C. attending D. watching
44. A. less B. later C. worse D. further
45. A. committed B. motivated C. embarrassed D. confused
46. A. Interestingly B. Fortunately C. Obviously D. hopefully
47. A. focus B. act C. rely D. try
48. A. want B. do C. support D. know
49. A. steps B. orders C. rules D. games
50. A. role B. part C. mind D. value
51. A. process B. operation C. movement D. situation
52. A. expressed B. improved C. preserved D. recognized
53. A. dreaming B. playing C. relaxing D. hiding
54. A. by B. for C. with D. to
55. A. lucky B. happy C. sure D. satisfi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Finally, in desperation, I called his girlfriend’s house. After what seemed like countless rings, his girlfriend answered.“Yes,” she said brightly, “He’s right here.”
He came on the phone.I was not my usual calm, rational(理智的)self. After all, one of the rules of survival for modern parents is that you can’t trust modern teenagers. “Where are the children ” I said.He said they were with him.They had done nothing wrong.My son had taken the younger children over to his girlfriend’s house just for ice cream and cake.This was too good to be believed. Well, it turns out that I shouldn’t have believed it.It was only part of the truth.
The following Saturday evening we were at my parents’ home, celebrating my birthday.My oldest son gave me the children’s gifts.Mounted and framed were a series of lovely color photographs of my children, dressed in their best clothes, and wearing their most wonderful expressions.They are pictures to treasure a lifetime, all taken by the father of my son’s girlfriend.
56.The author went out and left her eldest son in charge of the younger children because___________.
A.she knew that her eldest son was a good baby-sitter
B.she thought it no hard work to take care of the younger ones
C.she believed he could do well with his girlfriend’s help
D.she could not find a baby-sitter on that winter night
57.When the author called home that evening, she found that .
A.two younger children had already been in bed
B.the children were preparing a birthday gift for her
C.her son was quarrelling with his girlfriend
D.there was no one answering the telephone
58.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ifth paragraph
A.The author didn’t believe what her son had told her.
B.The author had complete confidence in her son.
C.The author believed her son was telling the truth.
D.The author was moved by what her children had done.
59.What might the children do that evening
A.They had a birthday party.
B.They framed some photographs.
C.They had their pictures taken.
D.They made some beautiful clothes.
60.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tell us by the story
A.Modern teenagers are not worth trusting.
B.It is no easy job to look after young children.
C.It’s no good to have a girlfriend at an early age.
D.Her children have a caring and tender heart.
B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Shanghai where interviewees were asked if they wanted to be a factory worker, One percent of all people interviewed said “YES,” Wang Hongjun, a technician, said, raising his voice for dramatic effect."But I can tell you, only a small part of that 1 percent are telling the truth."
I've met colorful people like Wang all over China.They are cynical (玩世不恭的) yet warmhearted, plain spoken but smart.And many of them are confined (局限于) to work in factories.
Wang is a top technician but also represents manual factory workers, who are China's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Their energy is powering China's economic boom, and their muscle is turning the wheel of the world's factory.
But does their unskilled labor give their life meaning At school, did they tell their friends: "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work in a factory making socks " Did you
Factory work has always been a stepping-stone from farm life to the city and a modern life. It's been happening for centuries, but today, with our space-age technology, it's outdated.Earning 1,200 yuan ($169) per month working in a factory is better than that on a farm, but as Wang points out, it's not a dream career.There should be better ways to earn your rice.
Many modern factories no longer have production line workers.Robots do the assembly (装配).People just do the monitoring. 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in which China is now working smarter and not just harder, why are people still standing in production lines
But life is cheap in China.So why not continue to exploit the low-cost labor situation and keep the economy growing fast, some entrepreneurs may ask.
But have these businessmen ever labored in a factory
61.How many people surveyed really like to be factory workers
A.One percent B.Only a small part
C.Only a small part of that one percent D.The writer didn't mention it.
62.Which is NOT the writer's opinion of factory workers
A.cynical B.unimportant
C.warmhearted D.plain spoken
63.Wang Hongjun is a person who is _____.
A.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
B.humorous but serious
C.cynical but warmhearted, plain spoken but smart
D.full of energy but doesn't want to work hard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Factory workers make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conomic boom.
B.Working in a factory is better than that on a farm.
C.Factory work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D.Some entrepreneurs exploited the low-cost labor situation.[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5.The writer uses _____ to begin the passage.
A.a lot of figures B.many examples
C.some dialogue D.the result of a survey
C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it can be very satisfying to say,“Well, it’s so-and-so’s fault.” or “I know I’m late,but it’s not my fault;the car broke down.” It is probably not your fault,but once you form the habit of blaming somebody or something else for a bad situation,you are a loser. You have no power and could do nothing that helps change the situation. However, you can have great power over what happens to you if you stop focusing on whom to blame and start focusing on how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This is the winner’s key to success.
Winners are great at overcoming problems. For example, if you were late because your car broke down, maybe you need to have your car examined more regularly. Or, you might start to carry along with you the useful phone numbers, so you could call for help when in need. For another example, if your colleague causes you problems on the job for lack of responsibility or ability, find ways of dealing with his irresponsibility or inability rather than simply blame the person. Ask to work with a different person, or don’t rely on the person. You should accept that the person is not reliable and find creative ways to work successfully regardless of how your colleague fails to do his job well.
This is what being a winner is all about—creatively using your skills and talents so that you are successful no matter what happens. Winners don’t have fewer problems in their lives; they have just as many difficult situations to face as anybody else. They are just better at seeing those problems a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own talents. So, stop focusing on “whose fault it is.” Once you are confident about your power over bad situations, problems are just stepping stop on for success.
6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inners____________.
A. deal with problems rather than blame others
B. meet with fewer difficulties in their lives
C. have responsible and able colleagues
D. blame themselves rather than others
67. The underlined word remedy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___. .
A. avoid B. accept C. improve D. consider
68. When your colleague brings about a problem, you should .
A. find a better way to handle the problem B. blame him for his lack of responsibility
C. tell him to fi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D. ask a more able colleague for help
69. When problems occur, winners take them as .
A. excuses for their failures B. barriers to greater power
C. challenges to their colleagues D. chances for self-development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 Winner’s Secret. B. A Winner’s Problem.
C. A Winner’s Opportunity. D. A Winner’s Achievement.
第II卷(共3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根据下列句子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1.我从来未看过《奥赛罗》一戏表演得如此精彩。
I’ve never seen “Othello”_________ so brilliantly.
2.有十个选手参加赛跑。
There were ten _________ in the race.
3.医生的话使他下决心戒烟。
The doctor’s words made him _________ to stop smoking.
4.鲍勃在他的游艇上待了十五个月。在这段时间,安一个人照顾孩子。
Bob spent fifteen months alone on his yacht. Ann, _________, took care of the children on her own.
5.这种植物最适合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The plants grow best in cool, damp _________.
6.我们孩子的健康正受到排放出的废气的危害。
The health of our children is being ________ by exhaust fumes.
7.“我想让你明天来帮帮我。” “你能不能说的具体些 ”
“I’d like your help tomorrow.” “Can you be more _______?”
8. 他已经和癌症抗争了两年。
He has been ________ against cancer for two years.
9. 如果人们发现你正在做的事情,那会毁掉你的名誉。
If people find out what you’re doing, it will ruin your ________.
10.她不是真哭,她是在装哭。
She wasn’t really crying; she was just __________.
第二节: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We often feel trapped within the routines of our everyday liv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true state of relaxation, we must make time for uninterrupted leisure. Set aside an hour a day, or even a day a week if you can, for your chosen leisure pursuit. Take all the necessary steps to make sure that you will not be called away or interrupted, and leave the telephone off the hook—then, set your spirit free.
Accept Change
Sometimes it seems safer to stay where we are than to risk going into the unknown or to accept change. But in reality, true relaxation comes not from trying to control life’s natural flow, but from allowing ourselves to be carried along by that flow without fear of the future, or nostalgia(留恋)for the past.
Believe in Yourself
Each of us has unlimited potential(潜能,潜力) to achieve our goals—even those that seem the most far-reaching. Mark out realistic stepping stones toward your aims, and try each day to work toward reaching another stone. Most importantly, do not feel disappointed if, on one day, you make only half your intended progress, or even at all—the act of thinking about your goals will help to bring you closer to them.
Value Your blessings
We are all gifted with spiritual blessings, among them happiness, health, truth, and inner stillness. Spend today bringing happiness to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Tomorrow, eat especially healthily. The next day, be true to yourself—if something makes you unhappy, try something else. The day after, spend time in quiet thinking. The reward for being rich in these blessings is a fulfilled and peaceful life.
第三节 写作(满分15分)
假如你是班长,根据下面的内容和提示,写一篇100左右的口头通知,以便向同学们宣布。
事由:欢迎澳大利亚学生来校参观。
参观时间:6月15日上午9:00-12:00.
参观人数:约60人。
活动安排:1. 8:30在校门口。
2. 9:00带客人到会议室开联欢会。
3. 领客人参观植物园、校办工厂。
4. 11:00在操场进行篮球比赛。
5. 客人12:00离校。
注意事项:1. 对客人要友好。
2. 要用英语交谈。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Boys and girl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 Thank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阅读表达
1. Enjoy your life/Set your spirit free/ Try to relax yourself/ Give yourself a relaxation
2. The reward for being rich in these blessings is a fulfilled and peaceful life.
3. no progress/make no progress/achieve nothing/do nothing
4. 略
5.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无限的潜能去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
写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选择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考试结束后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回答l~3题。
1.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3.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
B.地形南高北低
C.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南多北少
4、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南方的水田农业区 ③沪宁杭工业区
④华北平原区 ⑤中心商务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关于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相似的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B.传统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便利的海运,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C.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以第三产业为主
D.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6、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7、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8、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9、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10、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  )
A.北部的五大湖区 B.东北部工业发达区
C.东西沿海平原区 D.南部和西部地区
1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 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D.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或火耕``````”,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13题。
12、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13、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我国古代道家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回答6~7题。
1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15.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
C.大规模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16、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17、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经济增长为主 B.经济发展居第一位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18、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19、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
B.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C.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
D.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20、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0~11题。
2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2.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青海省 B.四川省 C.海南省 D. 河南省
23、有关我国人口现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B.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c.我国每年人口增长较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
D.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
24、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D.经济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5.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26.图1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7题。

2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21世纪教育网
C.B地形区的降水量南多北少
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印度河等
28.“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21世纪教育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②河湟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回答30~32题。
30.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31.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第33~36题。

33.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34.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势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
35.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 )
A.远离大西洋 B.远离太平洋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37.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39.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
C.平朔煤矿 D.金昌镍矿
40.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中A、B、C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从A图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__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从B图
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从C图看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________________。
(3) 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列图表表示清洁生产过程,请看图回答:(9分)
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
(3)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4)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_________才能达到目的。
43.(10分)读中国两大地区图,完成要求
(1).图1中数码代表不同的山脉,其中地处地势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是( )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处的是( ),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处的是( ) 。(以上空格用数码填写共4分)
(2).山脉②西侧的地形区是 ( ),其地貌特点为( ),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力作用有( )。
(3).关于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
A.①的南侧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B.②的东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C.③的北侧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D.④的北侧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河西走廊
44.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12分)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3分)。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4分)
(4)分析P城市形成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3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41.(1)城市数日不断增多,城巾规模不断扩大(2分)
(2)沿河 公路与铁路(或交通干线) 沿海(3分)
(3) 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任答四点,4分)
42.(1)(3分)从左下顺时针方向依次为G、F、C、(D、B)、E、A(2)废弃物 源头 生产过程(3分) (3)经济 环境(2分)(4)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1分)
43.(1).②③(2分) ④(1分) ①(1分)
(2).黄土高原(1分)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分)风力沉积,流水侵蚀(2分)
(3).ABCD(2分)
B
D
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I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1.5分,共69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
①2010年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横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②2010年11月4日,“中国文化月”在委内瑞拉开幕
③2010年涨价刺痛百姓心,陆续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和“糖高宗”现象,影响百姓生活
④海南某中学举行“诵经典、明礼仪”活动
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三起抢劫、杀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死刑案件犯罪分子死刑
⑥2010年,在全国各大影视基地拍摄的翻拍剧已经超过100部,翻拍之风已经成了一股潮流,引起有关专家质疑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2、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 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 )
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
3、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厚重。古往今来,人们游览黄山、歌咏黄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摩崖石刻就是黄山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260多处,其中碑刻40多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黄山文化就是摩崖石刻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4、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既有赵本山、周杰伦等明星大腕,也有来自于民间的草根节目,“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农民街舞团”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③文化来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
④文化史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并不仅限于文学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节能的设计理想。为了减少临时场馆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样板组团项目所用的建筑与装修材料都能够回收并能够再次利用。永久场馆世博会中心业秉承着“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宗旨,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世博会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主题 ,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世博会的设计理念表明 ( )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 ②文化起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中说,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美国的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美国民主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D、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
7、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这说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与往年相比,2011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大笑江湖》《赵氏孤儿》《非诚勿扰II》《让子弹飞》均宣布过亿。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10年11月,某校通过举办“歌唱祖国、舞动的青春”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0、在以清朝为时代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大臣们对皇上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这主要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想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1、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说:“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看过长城之后,使我感到一些日常琐事在历史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了。”这表明 ( )
A、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的力量能够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2、2010年11月中旬,山东潍坊一中启动“千名名家进校园”活动,旨在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所以启动这一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讲是因为 ( ) ①只要引进千位名家,就能够提高学生素质
②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以发挥文化的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2010年7月15日上映的电影《第一书记》是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沈浩2004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兢兢业业的发展小岗,三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按手印留任,2009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众多观众看后潸然泪下,,不能自已。这主要说明 ( )
A、文化作品都能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
B、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独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作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由于宗教信仰不同、民族风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法国、阿富汗等国家人们见面行贴面礼,中国则行握手礼。这说明 (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决定于人们的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西方的价值观念是错误的
15、以“两岸共创中国牛”为主题的“2010厦门国际奔牛节”于4月8日正式开幕。这是海峡两岸首次在国际公共艺术领域联手创作。届时,可以让市民欣赏到全世界各种艺术形式的“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牛文化。这说明 ( )
A、各国文化都是相同的 B、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民族文化必须走向世界
16、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
①古代商旅活动 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17、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8、2009年10月3日,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俄建交60年来,加强文化交流,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两国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是 ( )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重要表现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的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⑥延安宝塔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2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1、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民间传统文化部分化为乌有。自然名山被改造成了经济的名山;古建筑陷入了“开发性破坏”的怪圈;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一堆瓦砾;昆剧、京剧、粤剧等传统戏曲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为此,我们必须( )
A、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 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
2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 )
①社会实践不断为文化创新提出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③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④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指导社会实践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3、世界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留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当代人能够创造什么样的文明,应当给后人留下什么遗产?未来文化遗产是创造出来的,无论从资源角度还是从创造力的角度来讲,都可以是无限的。“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的原因是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沈尧伊为了再现历史,甚至六年重走长征路;在连环画《春风野火斗古城》的再版后记中,作者之一陈云华这样总结:“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画不出有生活气息的作品的。”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感染力在于作者的精益求精
C、优秀的文化作品只能来自于生产实践
D、文艺作品只有源于社会实践,才有感染力
25、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 )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长
B、不断推陈出新,博彩其他艺术精华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26、《云南映象》是一台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优秀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刻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持久力的深层原因。这种深层原因是 ( )
A、全国观众对云南少数民族浓郁民族风情的好奇
B、因为有杨丽萍等优秀演员的精彩演出
C、它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又根植于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
D、歌舞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的吸引力
27、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呼吁抵制《功夫熊猫》。这种观点 ( )
A、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B、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侵略的要求
28、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套模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一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沿用至今的春联。这主要说明 ( )
A、中化文化一成不变
B、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9、五千年中华文化,历经风雨而一直延续至今。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
A、明清 B、秦朝 C、隋唐 D、汉朝
30、2010年9月27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2516年前诞生的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而不同”体现的文化生活观点是 ( )
A、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B、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要和平不要战争
D、各国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通
31、市民王先生上六年级的女儿很喜欢上网聊天,和家人、朋友讲话也满口都是“偶”“酱紫”等网络语言,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姐姐妹妹)、“灌水”等网语,让人摸不着头脑。它担心:长期下去,孩子的语文怎么能学好啊?而各大电视、报刊杂志对于网络语言的青睐,更是对其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超级女声”节目,“PK”(决一胜负)一词的广泛应用。而诸如“MM”(妹妹)、”“GG”(哥哥)等词更是频繁出现在一些都市类的刊物中。据此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于网络文化,我们应辩证分析,加强引导 21世纪教育网
②网络文化的盛行,反映了传统文化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以网络文化为主,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
③大众传媒应该正确引导,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④应该坚持汉语言的精华,在现实生活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加以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2、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 、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21世纪教育网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融合
33、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4、2010年“五一”“十一”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们或去参观古代艺术建筑,感叹它的神奇;或去参观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或去南方感受水乡文化;或去民族地区体验民俗生活。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
① 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 ② 科技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 地方文化各具特色 ④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5、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 )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21世纪教育网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36、邓小平谈到爱国时说:“难道爱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
①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 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 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胡锦涛在庆祝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 )
① 主张以祖国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是一切时代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
④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 )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下列属于这一内容的是 ( )
①雷锋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抗洪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0、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是( )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含有色情、淫秽、凶杀等情节的网络游戏,应该( )
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B、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C、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D、放任自流,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
42、针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 ( )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强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④离开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3、近年来,“阴阳先生”又时来运转,大摇大摆,登堂入室,生意兴隆。只是头上那顶不阴不阳的帽子甩掉了,而是加上了一顶“科学”的桂冠,甚至被尊称为“易学大师”“环境规划师”等。面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 )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进行文化创造,实行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44、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种要求表明( )
A、先进文化必须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B、弘扬主旋律应该坚持多样化原则
C、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奏响主旋律,发挥其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D、弘扬主旋律要提倡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45、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中国共产党的成
4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 ( )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③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47、在2011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10分)
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文化有明显的差异。饮食上,美国人追求流水线般得快餐文化,所以麦当劳大行其道,而中国人则讲究烹炸煎炒的厨房艺术,所以有了内涵深厚的八大菜系;交往上,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隽永、话里有话;思维和行动上,美国人强调特立独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团队的力量,往往舍弃个人来成就集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文化现象?(6分)
政治试题答案
49、(1)反映出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2)①我们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2.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21世纪教育网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5.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21世纪教育网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6.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7.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8.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10.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 D.核糖体
11.人类对感冒病毒好象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A. 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 B. 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
C. 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12.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传至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3.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侧芽长成枝条,请指出是哪种处理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14.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15.将一株植物水平放置,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B.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低,茎弯曲向上生长
C.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弯曲向上生长
D.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弯曲向下生长
16.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摘心促进侧芽发育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17.如图所示实验中,把含高考学习网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断 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以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向右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高考学习网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18.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高考学习网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
A.侧芽 B.胚芽 C.发育着的种子 D.顶芽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
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
2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是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
2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数量
24.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昆虫,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期内出现
A.先减少后增多 B.大量减少 C.大量增多 D.无显著变化
25.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6.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2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28.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Ⅰ B.Ⅲ C.Ⅳ D.Ⅴ
2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30.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1.下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来]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21世纪教育网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
3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 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
3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35.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
36.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21世纪教育网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7.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38.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39.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快 B.N长得比M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4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以上都不是
41.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最重要器官是(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4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3.下列各组均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狼吃羊和噬菌体侵染细菌 B.狐吃兔和大的鲈鱼吃小的鲈鱼
C.蛇吃鼠和牛喝水 D.鸟吃虫和羊吃草
4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儿童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肌无力病
45.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46.下面的叙述,不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B.一片树林中所有的鸟
C.一个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 D.一棵棉花上所有的棉蚜
47.在丁香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48.在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子房发育需要生长素
C.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强 D.生长素可用于防止苹果提前脱落
49.为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该药物的作用( )
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 D.保证植入的器官的血液供应
50. 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51.(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
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52(9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 。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 。
53.(9分)右图为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RH是__________________激素.
(2)促甲状腺激素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3)甲状腺激素随________运输到全身,提高细胞_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
(5)与神经调节相比,这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在反应速度和作用范围方面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4. (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头。
A.30 B.32 C.64 D.96
⑵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⑶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左上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⑷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 。
A.a×8n-1 B.a×8n+1 C. a×8n D.a×8n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水和饵料,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的关系,应为图中曲线
55.(14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玉米苗具有: __________ _______特性,
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 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丁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2.每空1分,共9分
(1)乙 甲
(2)葡萄糖的吸收 主动运输
(3)葡萄糖氧化分解 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 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胰岛素
(4)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53.每空1分,共9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甲状腺  (3)血液、代谢速率
(4) 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
(5)缓慢、广泛 
种群增长速率
下丘脑
TRH

TSH

甲状腺激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27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龟裂(jūn) 胚胎(pēi) 沉淀(diàn) 星宿(sù) 一丘之貉(hé)
B.栖息(qī) 贻误(yí) 联袂(mèi) 筵席(yán) 三缄其口(jiān)
C.媲美(pì) 慰藉(jiè) 妊娠(shēn) 纤维(qiān) 风姿绰约(chuò)
D.墙垣(yuán) 模样(mó) 惩创(chuānɡ)濒临(bīn) 长歌当哭(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震撼   修葺 形容枯槁 锃光瓦亮 万籁俱寂
B.沉湎 沧桑 蛊惑人心 晶莹剔透 长嘘短叹
C.俯瞰 萌孽 头昏脑胀 树影婆娑 桀骜不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暮蔼 喋血 形影相吊 姗姗来迟 举案其眉
3. 在以下空白处选出恰切的一组词语填空( )
①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__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②_______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奠定揭开生命奥秘的基础。
③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_______的财富。
④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忽略 因为 聚敛 分散 B.忽视 由于 聚积 分散
C.忽略 由于 聚敛 分布 D.忽视 因为 聚积 分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变“空间战略”为“法律依据”,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呼之欲出。
B、这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还不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后果是无法想象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D、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是可能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1月中旬,“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深圳到底有多少土地在出让后一直未能有效利用,恐怕深圳市政府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
D.据调查分析,山西“5·18”特大透水事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该矿在煤层作业时放炮震动破坏了与附近废井采空区的隔离带导致采空区积水涌入造成的。
二、(6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土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土加尖高塔,使柱束土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21世纪教育网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7.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 ,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第Ⅱ卷(93分)
(1)诗人在一水边送别有人,想起了哪一个历史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2)“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1分)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1分)
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2分)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_______________ ;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2分)
五、(10分)
15.下面是北京大学两位著名教授有关文化的论述片断,请仔细阅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主要观点。(不超过25个字)(3分)
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往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生存方式趋同。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几千年或更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记。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那种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单调文化,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袁行霈)
⑵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意义,因为自身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个性,才是文化间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是以强势文化取代弱势文化,这会让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渐趋于一元,使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损失。与此同时,弱势文化逐渐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与强势文化平等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资本。(楼宇烈)
             (取材自2007年4月19日《中国教育报》)
16.将下面一个长句改成三个通顺、语意连贯的句子。(3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7.依照示例,从司马迁、屈原、庄子、王羲之、罗素、李白、鲁迅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4分)
冰心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仇恨不能把我拉入深渊,童心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困难不能使我消沉,乐观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周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抢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21世纪教育网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8.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
答:                                  
                                
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0.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
答: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风景无处不在。拈花微笑,必然有一种智慧;微风细草,必然有一分感动;平常话语,必然有一份真情;周围风景,必然有一种美丽!追求人生的风景,用周围的风景装点人生。
请以“人生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第Ⅰ卷(27分)
二、(6分,每小题2分)
6.B (A项因果倒置,“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是哥特式建筑诞生的结果;C项“一味冒险求高”的结果是“陷入自灭”,而不是“获得成功”;D项 “据说”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变成由推测而得,与事实不符。)
7.B (“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和“教堂建筑一味求高”间没有“促使”的关系,前者不是“外因”。)
8.C (无中生有,推论的小前提“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原文没有依据。)
三、(6分,每小题2分)
9.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10.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他。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11.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第Ⅱ卷(93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18分)
12.(6分)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3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3分)
13. (6分)(1)荆轲。(1分)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1分)
(2)A.寓情于景,景中带比。(1分)将自我情感寄托于寒冷的易水,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1分)
B.对仗。由前一句自然引出后一句,词性相对。(2分)
14. (6分)(1)齐彭殇为妄作。(1分)
(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1分)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2分)
(4)仲尼厄而作《春秋》;乃赋《离骚》。(2分)
五、(10分)
15.(3分)示例一: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实现全球一元化。
示例二:文化各有特点和个性,不应将其变成单一的文化。
(要点:①各民六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②文化不应实现全球化,两个要点各1分,每超过2个字扣1分。)
16.(3分)参考答案:中国女子是勇毅的;这种勇毅虽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终于没有消亡;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就是这种勇毅的明证。
或者:这一回中国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是她们勇毅的明证,这种勇毅曾经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它终于没有消亡。(句子通顺1分,语意连贯2分。)
17.(4分)参考答案:鲁迅的《呐喊》唤醒了我,从此,铁屋不能把我困锁,自由能把我带到光明的王国;险阻不能使我畏惧,顽强能携我飞向幸福的新生活。(作家与作品对应,得1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的1分;句式1分。没有作品名称不能得分;如果仿写内容与作品名称无关,不管句式如何均不得分。)
六、(15分)
18.(4分)答案: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在《痛哭和珍》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散见在多处,这就需要考生加以筛选和整合。文中写道“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只要筛选出这些信息,就不难整合出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反抗黑暗的勇士,是革命的首领,是一个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的人。)
19(4分)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有两次描写到自己,一次是“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另一次是“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首先要找到这两处描写,然后归纳出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了自己的“胆怯”;再联系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分析出作者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20(5分)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高中生都读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都知道该文是以先生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特别是鲁迅先生“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下来。鲁迅先生的话,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更主要的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愤怒到极点就是沉默,“出离愤怒”就成为沉默,警示人们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如果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而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在作者看来,“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沉默”同“最深的悲哀”是同义语,“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是说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永久的最深的悲哀。总之,鲁迅先生的话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愤怒大于悲哀,而作者的话主要表达的就是悲哀。)
21.(2分)BD (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七、作文(50分)
21.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提示型命题作文”。命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示语,二是作文题目(标题),三是具体的写作要求。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与一定的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提示语有一定的点醒与启发作用;力求引导考生把文章写得富有真情实感,有相当的思想深度;提示语仅是举例,并不限制考生的回忆、思考、联想、想象的空间。
题目,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人生的风景”,是偏正结构的短语;“风景”是关键词,明确了写作的中心;“人生”是限制词,界定了取材的范围。“风景”话题很宽泛,春天姹紫嫣红的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风景;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风景;山上高耸入云的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风景; 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风景。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风景,安逸温馨的家庭是风景,积极进取的学校是风景,团结合作的集体是风景……自然的风景,考生要能从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情怀;社会的风景,考生可以激扬文字,藏否人物,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而以上的风景都要与“人生”密切关联,都要能“装点”人生,不能单独为“风景”而“风景”。
附: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母亲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妇人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母亲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母亲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母亲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都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