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第3课什么是“共和”?有两大基本特征: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目录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共在革命地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壹叁贰黎明旭日日正壹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施行1913年春宋教仁被刺杀,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1928年,国民党宣布“训政”时期开始1948年“宪政”时期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时间: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标志:资阶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国旗:五色旗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一)民国建立(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和制度?⑵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它的颁布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意义: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第十九条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观念(三)政党政治的尝试1、民国初期的党派(1)三大党:同盟会、共和党和统一共和党。(引文、历史纵横)(2)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背景:①1912年八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③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性质: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由于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3)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三)政党政治的尝试思考: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特点:1、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2、个派张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以谋求议会席位为为目标3、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4、政党数量众多,但没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三)政党政治的尝试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王家襄为主席,袁世凯命令京师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便衣军警千余人,自称“公民团”,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入场的人准进不准出。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3/4的绝对多数票才能当选第一轮投票,袁世凯的471票,尚缺99票,又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袁世凯的497票,离当选人差63票,时已过半,议员要求回家吃饭,公民团把住前后门并大声叫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见工公民团外穿便衣,穿皮靴和枪,赫然可见形式严重,在第三轮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节决选,袁世凯507票,当选,公民团完成任务,始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这时已是晚上九时,议员们饥肠辘辘,仓皇归去。思考: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原因: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政党仓促成立,党争真不休,国民缺乏参政素养,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证权,等等(三)政党政治的尝试1、1928年国民党宣布“训政”时期开始内容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国民党一党专政2、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内容实质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披上“宪政”的外衣的独裁统治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至宪政开始完成全民政治,制定左之纲领:第一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第二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第三条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第四条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第五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第六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贰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是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根据材料并结合共和观念,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是如何探索“共和”的?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简称“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共产党将经过长征抵达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性质、意义、主席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三条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背景、参议会、“三三制”原则、意义“三三制”原则: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我也投一豆投票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严格执行宪法1941年11月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用民主方式选举产生各级政权组织,当选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三三制”的规定,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由非党人士白文涣递补。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三)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人民共和的前奏民选的人民政府成立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三)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概况: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先后建立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他们也是普通公民的一员,投下神圣一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从找人代写到亲自投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想说就说——人民共和直通车根据表格结合课本,说一说建国后是如何实现人民共和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法律依据:遭到破坏:恢复完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改进选举制度;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赋予省级,等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反对、弃权从全国聚焦到变为常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是一大进步(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翻身人民把歌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图说共和历史瞬间27岁农民曹铁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6年八字方针:1978年后新发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及意义;1982年新发展: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成为、入宪及意义基本的政党制度材料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它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11年3月8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576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思考:(1)材料一确立的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指出的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何在?课堂探究:(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变化:由建国初代行人大职能,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协商机构。(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职能:行使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职能。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阅读材料: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有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探究:为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情?①历史上,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共同进行反帝反封的斗争。他们与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利益。三大改造完成后,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政党,热爱并拥护社会主义。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课堂小结第3课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建立:(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政党政治的尝试:1、民国初期的党派2、1928年国民党宣布“训政”时期开始3、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二、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二)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三)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还谆谆告诫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继承辛亥英烈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的民主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SVID_20200629_190814_1.mp4 讲课 高二年级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