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三维目标要求
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废弃金属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金属生锈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如何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情境导入
在中世纪,我国的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首位。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的腐蚀——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提出问题】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铁制品锈蚀可能与氧气、水有关。
【进行实验】一周前准备实验,取3枚无锈的洁净铁钉,分装在不同条件的试管内,如下表图中所示,并按下表要求观察、记录:
编号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铁钉生锈
铁钉不生锈
铁钉不生锈
实验
分析
铁钉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铁钉只与水接触
铁钉只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实验
结论
铁制品在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为空气(氧气)和水(水蒸气)
为什么要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
(避免蒸馏水中溶有氧气。)
(1)环境中的某些物质会加快铁制品的锈蚀,如与酸、食盐溶液等接触的铁制品锈蚀更快。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相当复杂,最终生成物铁锈是一种混合物。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为红色,疏松多孔,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2.金属的防护。
(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阅读教材,并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防锈原理: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是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水。
2.防锈措施:
(1)破坏生锈的条件。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如菜刀不用时擦干放置;
②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膜,如车、船表面涂油漆;
③在钢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如水龙头表面镀铬、镀锌;
④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如烤蓝。
(2)改善金属的结构,如将钢铁制成不锈钢。
3.物理除锈方法:用砂纸打磨,用刀刮。
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
(支架喷漆、链条涂油、钢圈电镀。)
探究点二 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阅读教材,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的腐蚀;(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3)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空气(氧气)和水(水蒸气)。
2.防锈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
(2)覆盖保护膜;
(3)电镀;
(4)烤蓝;
(5)制成合金。
二、金属资源保护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成功之处
本节课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和生活实例做成课件,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压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不足之处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没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虽然铁制品锈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