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中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大致范围。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知地理区域的划分,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感。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景观图片:黑龙江漠河雪景、南北方植被、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西牧东耕、南稻北麦、南米北面、窑洞和蒙古包等——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回顾了上节课所学,更直观体会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那么在这样的差异下,我国可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流程 二、四大地理区域 1认识名称 【活动】1教师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可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观图(可参看P6页图5.5)认识名称。 2寻找依据 ①确定界线A的依据 【活动2】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我国等降水量分布图”,要求观图回答: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观图回答:界线A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②确定界线B的依据 【活动3】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我国气温分布图”“我国等降水量分布图”,要求观图回答: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温线、哪条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确定该界线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观图回答:界线A大致与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 ③确定界线C的依据 【活动4】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我国三级阶梯分布图”,要求观图回答: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边界线基本吻合?确定此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观图回答:界线C与第一阶梯边界线基本吻合?确定此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说出范围 ①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活动5】教师要求读地理图册第9页图找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渤海、黄海,并归纳北方地区大致范围。 学生勾画并归纳: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说出南方地区范围 【活动6】教师要求读地理图册第9页图,找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岭、淮河、东海、南海,并归纳南方地区大致范围。 学生勾画并归纳: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③说出西北地区范围 【活动7】教师要求读地理图册第9页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并归纳西北地区大致范围。 学生勾画并归纳: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④青藏地区 【活动8】教师要求读地理图册第9页图找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并归纳青藏地区大致范围。 学生勾画并归纳: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三课堂小结 1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说出①—②所示地理区域的名称。 说出ABC所在界线的划分依据。 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名称 2划分依据 3位置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