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具体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亚洲,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先请大家听一首歌──《亚洲雄风》……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 ”,“河像热血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2.讲授新课 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首先齐读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初步掌握分析大洲特征与河流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三步) 步骤1──亚洲的地形特点(1)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请仔细读图p7,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主要有哪些种地形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亚洲地形类型多样 根据亚洲地形构成图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亚洲的地形特点(2)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 2.在地图上沿北纬30°画出一条纬线,观察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亚洲的____部。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下的有_________________。平均海拔在 1000m—3000m之间的有_____。 2.“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特点:地势是中间高,东西低。 教师引导归纳出亚洲地形特点2.中间高、四周低。 步骤3──亚洲地形的特点3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它们的海拔有多高? 教师引导归纳出亚洲地形特点3.地势起伏大。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亚洲地形特点有 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中间高、四周低。 3.地势起伏大。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 科考队在考察的途中,遇到了一支在亚洲进行河流漂流的漂流队。漂流队员们向科考队员介绍了亚洲主要河流的名称、位置和注入的海洋。你能找到这些主要的河流吗?它们为什么会流入不同的海洋呢?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和大洋。 2.对照地图,找一找汇入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4.亚洲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河流特点有: 1.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2.许多河流源远而流长。 活动三: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分两步) 1.观察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大致比例(主要地形类型)。 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地形分布)。 3.观察地形剖面图,说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状况(地势特征)。 步骤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在图上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纵列于北美洲西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 大平原和密西西比平原位于北美洲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 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2.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高原。 3.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较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教师引导归纳出北美洲地形特点是:地形多样,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步骤2──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在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它们的流向。 2.结合图6.1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密西西比河的干流大致是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它的主要支流由东西两侧向中间流。 2.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地势更低的平原,这使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流,汇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海洋。 3.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了解亚洲位置的基础之上,我们深入了解亚洲的基本自然特性,中部海拔较高,四周海拔较低,这种分布同时也影响了河流的分布,使得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2.讲授新课 板书:二、复杂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步骤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活动三:拓展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教师布置任务: 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①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②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课本第12页图6.15上,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3.课堂小结: 本节要点: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亚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