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耳和听觉浙教版初中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新知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新知讲解一、声音的特性(一)音调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调子高,有的听起来调子低。女高音男低音新知讲解活动(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塑料尺划过木梳1.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那么,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划过速度快时,物体振动快,声音的音调高。当划过速度慢时,物体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新知讲解(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分别约为10cm,7cm,5cm,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新知讲解视频:影响钢尺音调高低的因素新知讲解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音调的高低10cm7cm5cm更高较快低沉稍快慢变高新知讲解2.归纳总结: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结论: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露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新知讲解3.频率(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3)频率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4)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新知讲解活动取一套音叉频率大(C2512)的音叉和频率小的(C1256)音叉视频:听一听,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频率大(C2512)的音叉的音调比频率小的(C1256)音叉的音调高。新知讲解4.注意事项(1)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都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2)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3)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4)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人唱歌时,C调“1”的频率是262赫,D调“1”的频率是294赫。新知讲解(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思考与讨论参考答案: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新知讲解(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参考答案: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通过改变吉他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和不同粗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不同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新知讲解5.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2)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新知讲解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收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新知讲解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新知讲解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听觉频率(赫)发声频率(赫)听觉频率(赫)发声频率(赫)人20~2000065~1100蝙蝠1000~12000010000~150000狗15~50000450~1800蛾3000~150000猫60~65000760~1500海豚150~1500007000~120000新知讲解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超声波仪器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6.超声波的应用利用超声波碎石新知讲解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等。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新知讲解多功能超声波定向电子导盲杖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新知讲解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海底声呐的探测新知讲解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即响度大。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都是指响度。那么,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什么呢?(二)、响度新知讲解活动(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从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强弱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新知讲解(2)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参考答案: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新知讲解2.影响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1)与响度有关,响度越小声音越小(2)与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距声源的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越小。3.分贝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dB。新知讲解分贝(dB)对一般人的影响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理想的安静环境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阅读课文了解几种声源的分贝数,说一说安静、正常、很吵、较吵、难于忍受的声源的分贝数的范围。030~4070大于100大于120dB新知讲解(三)音色1.音色反映了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响度都相同,它们的声波也有所区别,这是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我们可以分辨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也可以分辨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新知讲解3.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音叉钢琴长笛发出C调的”1“不同乐器的声音的波形图人们常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新知讲解阅读课文了解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了解它们如何改变它们的音调和振幅的?参考答案:①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一般来说,弦乐器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新知讲解②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较高。③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新知讲解二、噪声污染1.乐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2.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噪声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的这类声音,我们把叫做噪声。新知讲解(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4、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躁声不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躁声,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新知讲解1.思考与讨论除了下图中的措施外,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还有哪些?交通繁忙地区禁按喇叭(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新知讲解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等。新知讲解阅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耳塞、隔音帽等。课堂练习1.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C课堂练习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产生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学校门口禁止鸣笛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C.炮兵发射“声波炮”时佩戴耳罩D.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A课堂练习3.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靠嘴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是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控制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声速A课堂练习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课堂练习5.把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并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下,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B课堂总结耳和听觉声音的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音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板书设计一、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受振动幅度、人到声源的距离大及人本身影响。3.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板书设计二、噪声污染1、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2、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下2.3耳和听觉第2课时导学案课题耳和听觉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对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教学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导学方法】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课前预习】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2.物体______________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_______,频率就越大,音调就_______。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_________高低。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赫兹,简称赫。3.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赫。4.我们把高于____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5.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__________有关。6.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__________。7.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学习探究【新知导入】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合作探究】一、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活动(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塑料尺划过木梳(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分别约为10cm,7cm,5cm,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频率(1)频率意义:频率是描述______________的量。(2)频率决定声音的__________,频率高则音调_____,频率低则音调____。3.活动:取一套音叉频率大(C2512)的音叉和频率小的(C1256)音叉,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4.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都是_____,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人______,女声比男声音调_____。5.思考与讨论(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二)、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都是指________。2.活动(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从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强弱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2)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3._____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_______dB会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大于______dB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_______dB的声音则会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三)音色1.音色反映了物体发出声音的_________。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音色不同,声波的_______不同。2.人们常常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做声音的三要素。二、噪声污染1.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_________的这类声音,我们把叫做噪声。(2)从???___________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3.思考与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C.蝙蝠的“回声”定位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B.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D.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4.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6.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在八只同样的玻璃杯内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赫兹,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的振动频率极为接近,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共振,严重时会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②____。(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约为20赫兹,声音具有____。(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有关,关系是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快慢越高2.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越快越高3.20~200004.20000205.振动幅度远近6.分贝dB7.音色8.工作生活休息合作探究:一、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1)参考答案:当划过速度快时,物体振动快,声音的音调高。当划过速度慢时,物体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2)参考答案: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露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2.(1)物体振动快慢(2)音调高低3.参考答案:频率大(C2512)的音叉的音调比频率小的(C1256)音叉的音调高。4.音调高高5.(1)参考答案: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2)参考答案: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通过改变吉他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6.超声波次声波(二)、响度1.响度2.(1)参考答案: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2)参考答案: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3.030~4070100120(三)音色1.品质与特色音色波形2.响度音调音色二、噪声污染1.(1)烦躁不安(2)环境保护3.(1)防止噪声产生______在声源处减弱,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2)阻断噪声的传播_____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等。(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______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耳塞、隔音帽等。课堂总结参考答案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受振动幅度、人到声源的距离大及人本身影响。3.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4.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5.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课堂练习:1.A2.C3.C4.B5.C6.D7.(1)①超声②音调;(2)次声;(3)能量;(4)频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下《耳和听觉》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耳和听觉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七下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同时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途径。教材突出学生探究活动,通过探究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让学生能一边探究,一边体会,充分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教材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动手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善于观察能力。科学探究: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对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一、声音的特性(一)音调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调子高,有的听起来调子低。出示图片:男低音、女高音1.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那么,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活动:(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出示图片:塑料尺划过木梳结论:当划过速度快时,物体振动快,声音的音调高。当划过速度慢时,物体振动慢,声音的音调低。(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分别约为10cm,7cm,5cm,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钢尺的振动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出示视频:影响钢尺音调高低的因素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音调的高低10cm慢低沉7cm稍快变高5cm较快更高结论: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露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2.归纳总结: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3.频率(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3)频率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4)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活动:取一套音叉频率大(C2512)的音叉和频率小的(C1256)音叉出示视频:听一听,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频率大(C2512)的音叉的音调比频率小(C1256)音叉的音调高。4.注意事项(1)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都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2)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3)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4)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人唱歌时,C调“1”的频率是262赫,D调“1”的频率是294赫。思考与讨论:(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出示图片:吉他手演奏吉他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通过改变吉他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和不同粗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不同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5.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2)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出示图片: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收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出示图片:大象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听觉频率(赫)发声频率(赫)人20~2000065~1100狗15~50000450~1800猫60~65000760~1500听觉频率(赫)发声频率(赫)蝙蝠1000~12000010000~150000蛾3000~150000海豚150~1500007000~1200006.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出示图片:利用超声波碎石和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出示图片: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等。出示图片:倒车雷达和利用超声波探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出示图片:多功能超声波定向电子导盲杖出示图片: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声呐的探测(二)、响度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即响度大。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都是指响度。那么,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什么呢?活动:(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从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强弱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出示图片:鼓声与振动参考答案: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2)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2.影响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1)与响度有关,响度越小声音越小(2)与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距声源的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越小。3.分贝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dB。分贝(dB)对一般人的影响0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理想的安静环境70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大于100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120dB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阅读课文了解几种声源的分贝数,说一说安静、正常、很吵、较吵、难于忍受的声源的分贝数的范围。(三)音色1.音色反映了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响度都相同,它们的声波也有所区别,这是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我们可以分辨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也可以分辨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3.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发出C调的”1“不同乐器的声音的波形图音叉钢琴长笛人们常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阅读课文了解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了解它们如何改变它们的音调和振幅的?参考答案:①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一般来说,弦乐器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②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较高。③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二、噪声污染1乐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2.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的这类声音,我们把叫做噪声。噪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4、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躁声不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躁声,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思考与讨论:除了下图中的措施外,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还有哪些?(1)防止噪声产生____在声源处减弱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出示图片:交通繁忙地区禁按喇叭(2)阻断噪声的传播___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等。出示图片: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耳塞、隔音帽等。阅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课堂练习1.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答案:C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产生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学校门口禁止鸣笛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C.炮兵发射“声波炮”时佩戴耳罩D.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答案:A3.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靠嘴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是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控制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声速答案:A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5.把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并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下,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答案:B学生动手操作,并仔细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学生总结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动手操作并观看视频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阅读课文了解声音的强弱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音色观察图片不同乐器的声音的波形图理解乐音和噪声思考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了解人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让学生理解吉他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不同粗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也不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分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掌握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加深学生对噪声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本节知识课堂小结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板书一、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受振动幅度、人到声源的距离大及人本身影响。3.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二、噪声污染1、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2、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的特性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音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耳和听觉在声源处减弱减弱噪声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p32探究音调.mp4 浙教版科学七下2.3耳和听觉导学案.doc 浙教版科学七下2.3耳和听觉教学设计.doc 浙教版科学七下2.3耳和听觉课件.pptx 音调音叉.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