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关键能力: 通过整个教学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介绍小品、文化的创新之处,引发同学们对创新的思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怎样处理这一关系。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点和作用? 导入新课 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具有多样性,所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具有继承性,所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我们来学第五课文化创新。 讲授新课 第五课 文化创新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3.知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48--51,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作用?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6、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要求?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 什么是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传播+继承 +创新) 师:说到文化创新,虽然在第五课才出现,但是在前面第三课第四课的内容多少有些涉及,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三课我们主要讲的是什么?文化的多样性是吧,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怎么做,是不是要求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然后才能产生新的文化,第四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文化的继承性是吧,文化的继承性需要我们怎么做,是不是要求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都涉及这样一个道理,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文化发展的实质正在于它的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作用) 教师给出材料:赵本山简介 赵本山,1957年生于铁岭开原县莲花村石嘴沟,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 赵本山6岁时成为孤儿,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本山的表演艺术来源于他深厚的东北农村生活根基。他把中国农民的朴实、机智、小狡猾、大善良演绎的惟妙惟肖。”——余秋雨 探究:赵本山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小品,成为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教师给出材料: 2008年《火炬手》: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品故事很简单,就是围绕白云、黑土争当奥运火炬手展开。 2014年《扶不扶》:《扶不扶》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深刻讽刺了老人讹诈、肇事者推卸责任的社会现象,引起大家的深思。 2020年贾冰小品《乌龙快递》,致敬抗疫者,圆周率,塞班,旺财,快递,疫情等巧妙地融合在了这次作品中,让人笑着笑着,不知不觉地被感动 探究:为什么不同时期小品的主题各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新情况、新问题 B更丰富资源,条件 辨析: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观点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文化创新要有“灵感”,要发挥作者的“聪明才智”,归根到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探究:有人说,小品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形式,小品的创新对社会生活没有什么价值,对此你怎么看? 小品塑造的多为小人物,体现弱势关怀,是广大人民大众的代言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小品中的许多台词都成了经典的流行语。小品正是用喜剧形式去讽刺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在笑声中给人思考和启迪,引导人们去改变不良的社会现象传递正能量。 结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 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并为社会实践服务 。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教师给出材料: 材料一: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十九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小品不仅具有传统的舞台性、表演性,还具有现代的情趣性、大众性、灵活性等特点,丰富了我国的戏剧文化,推动了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小品在二人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赵本山借助小品的形式不仅帮助二人转走出东北,更是为其注入了诙谐和讽刺元素,促进了二人转往一个更适合大众的健康方向发展,为丰富我国的民间艺术做出了贡献。 结论: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1. 文化创新的作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首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 新情况、新问题 B更丰富资源,条件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其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启示: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归纳: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 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探究:如果你是一位小品编剧,你怎样才能创造出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赵本山认为小品是演给百姓看的,完事了才是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真正的实践者是那些淳朴的老百姓,所有的智慧都在百姓那里。赵本山说:“我非常关心百姓的态度,小品讲究的是野性与原生态,希望通过变革能让小品有一个新层次的发展。” 1. 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作的主体是谁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怎么做) (1)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2)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3)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5)虚心向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课堂小结】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 2、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辨析对错 : 1.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人民群众) 2.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社会实践) 4.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