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老山界》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45张PPT)

资源简介

老山界
陆定一
导入新课
先看一组图片
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陆定一(1906—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背景资料










苛捐( ) 矗立( )
酣然( ) 澎湃( )缴租( ) 蜷曲( )
咀嚼( ) 呜咽( )
篱笆( ) 骨碌( )
点缀( ) 攀谈( )

chù
hān
pénɡ pài
jiǎo
quán
jǔ jué


ɡū lu
zhuì
pān
字词学习
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惊慌。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骨碌:滚动。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不能够猜测,预料。
词语解释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呜咽:(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整体感知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4.根据以上分析,完成下表。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第一天傍晚→天黑→夜里→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第二天下午
??????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黎明以后
下午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整体感知
(1):
(2—32):
(33):
简介老山界相关情况。
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6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整体感知
困难
态度


?


行 路
睡 觉
吃 饭
处 境
体 现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好快些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横着心
粮食奇缺
鼓勇气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帮助 讥笑
翻山之难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精读课文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2.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1.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段欣赏 1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2.13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9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1.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精段欣赏 2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⑴“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⑵大自然的夜景是那样美妙,星星好像宝石缀在夜幕上。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⑶“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这部分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
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 、把山峰比作巨人、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
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4.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夸张。
5.这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运用对比的作用。
把山路不适合睡觉和战士们的酣然入睡作对比。
把战士们艰苦的行军、夜宿和壮丽的景色作对比。
在对比之中突出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怀。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精段欣赏 3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合作 探究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合作 探究
3.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体会句子的含义)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合作 探究
4.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合作 探究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课堂小结
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探究
1.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写法归纳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