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5.4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下列史实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最终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赢得独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其中包括 A.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B.纳米比亚获得民族独立 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巴拿马收回了运河主权 3.1999年底,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的国家是 A.古巴 B.巴拿马 C.洪都拉斯 D.巴哈马 4.下列属于“二战”后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是 A.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B.纳米比亚独立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阿尔及利亚独立 5.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中东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材料表明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B.民族矛盾此起彼伏 C.宗教纷争连绵不绝 D.巴以冲突持续发酵 6.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选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问题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A.巴拿马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7.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水电资源 D.橡胶资源 8.“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焦点是 A.巴以冲突 B.争夺水源 C.石油争夺 D.印巴冲突 9.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10.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 ( ) A.埃及通过“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B.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1.1999年巴拿马从哪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12.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东欧剧变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13.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有( ) ①民族问题 ②巴勒斯坦主权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说:“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等。 材料三 2013年2月21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纳米比亚,他表示中方愿进一步扩大中纳双边贸易规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纳米比亚是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请你就非洲大陆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谈一谈感想。并请你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写一句祝福语。 15.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如利比亚、叙利亚等国。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2011年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现在正考虑干预叙利亚问题。在这一些列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2)中东地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请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或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区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两例)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5)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石油是怎样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 (相关联想)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的表现。(列举两例)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拜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D正确;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排除A;古巴属于拉丁美洲,排除B;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排除C。故选D。 2.B 【详解】 根据所学,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纳米比亚,它的独立也意味着殖民时代的结束。故B项正确;A是拉丁美洲的,C项是印度的,D项是美洲的,故排除ACD。 3.B 【详解】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A 【详解】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A符合题意;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瓦解,B不符合题意;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大致时间是19世纪初,不属于“二战后”,C不符合题意;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时间是1962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信息“二战后”“拉美”,结合四个选项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5.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是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边缘地带”内容不符;故选A。 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他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建立,以色列国成立后,中东地区始终战争频繁,局势动荡,其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9.C 【详解】 根据题干“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项C符合题意;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统治结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印度独立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材料无法体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巴拿马收回了运河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解析】考查的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印度、埃及及古巴的民族独立,所以是亚非拉的奋起。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依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亚非拉的奋起改变了世界格局,结束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三世界崛起,促进了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动荡的中东地区的相关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的必争之地,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是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14. (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非洲独立年”。有利的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3)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4)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殖民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中非双方携手努力,将中非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借助国家领导人演讲、叙事材料、时政材料来考查非洲国家由黑暗走向独立的历史,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主要考查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近代被侵略奴役的史实及“三角贸易”方面的内容,此题应注重对材料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链接; (2)抓住材料中的“17个国家获得独立”可判断出“这一年”是1960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最后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可知非洲众多国家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 (3)考查学生对纳米比亚独立时间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4)主要考查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感想和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前景的展望,此题围绕民族独立是历史的必然,中非同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越来越亲近展开即可。 15.(1)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1分);《汉谟拉比法典》(1分); (2)穆罕默德(1分);《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1分) (3)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被称为阿拉伯数字)(2分) (4)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民主问题、大国争夺等。(例举两例即可即可,2分);巴以问题(2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2分) (6)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列举出两例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金字塔。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建造上,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造出这样的建筑提起金字塔,人们立刻会想到埃及,就好像提起长城我们会想到中国一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说它是埃及的象征。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穆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固贵族地位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2)本小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7世纪创立,地点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他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顺从,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3)本小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是有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4)本小题考查的是中东问题。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它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以后,不断扩大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都留下众多圣迹,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城看成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20世纪,他们不断地相互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5)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内燃机烧的是石油,石油燃烧之后产生能量,驱使汽车前进的动力。内燃机的推广使用使得石油开采业逐渐兴起,石油化工工业也成为新兴的工业部门,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被誉为黑金。 (6)本小题考查的是冷战政策。冷战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共产主义采取了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对抗手段。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对苏的冷战,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导致二战后国际格局进入了美苏两极格局,成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