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 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日本
天竺
唐朝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日本、新罗与天竺。
新罗
1. 含义: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印
一、遣唐使
来华时间
来华目的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入唐画卷”记录遣唐使葬身大海的悲惨情景
请依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材料二: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材料一: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素质高
政治经济制度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国家
学习内容
日本
依照唐朝三省六部制模式建立政权,实施大化改新。地方制度也仿照唐朝设国、郡、里三级制度。开设进士科。
仿照唐朝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行了与唐朝租庸调法相近的税收制度。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唐朝建筑
日本建筑
建筑技术
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奈良)示意图
日本在5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汉字。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偏旁创立“片假名”。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
语言文字、书法艺术
日本仕女图
唐朝仕女图
日本和食
日本茶道
生活习俗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人在七夕这一天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可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节日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影响: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
鉴真六次东渡统计表
二、鉴真东渡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玄宗时期的僧人,俗姓淳于,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为了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鉴真东渡的目的
历经磨难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鉴真大师不愧为永远璀璨夺目的明珠。
——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鉴真盲目行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的影响
三、唐与新罗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是唐代新罗侨民在中国的聚居区——新罗坊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④朝鲜半岛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交往表现
四、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为了求取佛教精义,于贞观元年
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天竺(印度)。
天竺: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最初,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来游历天竺各地,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在天竺学习了17年,最终拒绝了天竺的盛情挽留,回到了长安,并同时带回了657 部佛经,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 。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玄奘西行影响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雁塔
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部经、论著作。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影响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请填写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是结伴
途中遭遇
玄奘西游
(唐太宗时期)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僧人
僧人
天竺
日本
独行
结伴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求取真经
弘扬佛法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他们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合作探究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合作探究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你能否为中国的发展提一条建议?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长处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保持政局稳定
……
以古鉴今
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印度



双向
交流
兼容
并蓄
日本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课堂小结
新罗
③唐与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