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备课组教师余老师班级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期中复习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并会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知道各颜色的吸热能力,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大小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教学重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配制溶液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大小教学内容一、热身训练1.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C)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的接触更充分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3.如图中的直线表示t℃某物质在不同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四点则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情况,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B )A.a=b>c=dB.a=b=d>cC.a>b>c>dD.a>b=c>d4.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5.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倒在实验桌上着火,用湿抹布扑灭C.燃气泄漏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气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6.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D )ABCD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七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绿光.二、知识回顾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阳极气体体积是阴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阴极气体体积是阳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沸点(标准状况下)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2)水的化学性质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3.水是良好的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汽油酒精等。2、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石灰浆等。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石油的原油、牛奶等。3.溶液:一种或几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辩一辩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名称/特征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分层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不能(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3.将饱和变为不饱和的方法:加溶剂,改变温度。将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4、溶解性和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气体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大气压强增大而增大。2.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有:①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②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③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5、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2)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3)溶解(装瓶贴上标签)6、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1.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体积分数78%21%0.03%0.94%0.03%2.空气的用途(1)N2: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冷冻剂。(2)O2:供生物呼吸;支持各种燃料的燃烧等。(3)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等;“干冰”可用于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CO2还可用于灭火。(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作为保护气;在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常用来制作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7、大气压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2.标准大气压的值通常把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有关,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大气压与天气季节有关,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气压高,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气压高。(3)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4)大气压的日常应用: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式水泵等。8、氧气1.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时呈淡蓝色。(2)化学性质:较活泼,常温下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2.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检验(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或已满)。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登山、潜水、急救病人等;支持助燃:燃料燃烧、炼钢、炼铁等。4.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5.非金属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1)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红),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3)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9、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性质关系“干冰”升华吸热,可做致冷剂,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10、臭氧层和温室效应1.臭氧层的作用:能阻挡和削弱强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2.温室效应的成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导致温室效应加剧。3.温室效应的利弊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平衡,适于动植物的生存。但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11、空气污染1.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空气污染物有: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预报,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3.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1)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12、阳光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态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2、因地球离太阳很远,又远比太阳小,所以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相同的。3、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什么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暗的道理。4、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5、象火炬这样由于高温而发光,是热光源。另一类,在发光是温度并不高,如日光灯,是冷光源。还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能自行发光,如萤火虫、乌贼等,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6、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人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在反射太阳光。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8、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通常用一条有方向的射线来表示假想的光线。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9、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又等于3×108米/秒;光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10、白天,在茂密的森林中的地面上,常能见到一些圆形的光斑,那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产生的像。取一长硬纸板,中间扎一个小孔,拿在手里放在阳光下离地约1米的地方,并使它与地面平行,观察地面,可以见到一个圆形的光斑。当把小孔变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任意形状时,光斑始终是圆形的。那是因为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始终是圆的。这里所说的现象是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个像是倒立的,像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1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12、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经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橙光次之……紫光偏折程度最大,这样就把各色光分离开来,形成色散现象。1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下列色光中属于单色光①②,是属于复色光的是③④①白炽灯灯光②烛光③红光④绿光14、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形成的光谱叫可见光谱。太阳光除了可见光谱外,还存在大量的不可见辐射,在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红外线,在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紫外线。15、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区。16、雨后彩虹从外到内色光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17、红外线的作用主要是热作用。红外线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人们制成红外线灯、红外线取暖器,主要用于加热、取暖、烘烤等。18、人们利用紫外线能杀菌消毒制成紫外线灭菌灯,利用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制成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发出的光能吸引某些昆虫制成紫外诱蝇灯。但过多的紫外线对植物有害,对人特别是人的皮肤有害。19、透明体的颜色是有它透过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各种色光都不能透过的透明体呈黑色,任何色光都能透过的透明体的颜色是无色的,通常空气、水等都是无色透明的。20、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黑色,任何色光都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白色的。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组成它的颜料共同反射的色光决定。三、经典例题例1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文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则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小文记录了下列的实验数据: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1)从记录看出,记录有明显错误的是第12min时的数据.(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98℃.(3)在沸腾过程中水需要吸热(填“吸”或“放”).(4)请根据记录的正确数据在图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例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于点P,据图回答:(1)t2℃10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水100g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2)t1℃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0g.(3)<t1℃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4)t2℃的饱和溶液a,b,c,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再向三种溶液中其中加入足量的各自溶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例3等体积的90%硫酸溶液与10%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B)A.等于50%B.大于50%C.小于50%D.都有可能例4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8(填整数)的位置上.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测定气体氧气大约占1/5.(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例5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擦拭干净,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好处是增大受热面积.(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炸裂,其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底部没放水或铺细沙.(4)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固体(5)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支持燃烧(或助燃)的性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而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例6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乙装置更易成功.(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AC.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例7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猜想:①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③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②(填猜想序号)(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具体操作是: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两空同时答对才可得分)四、课堂小练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世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2.在一个萝卜上挖个孔,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C )①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③NaCl溶液浓度增大了??????④NaCl溶液浓度减小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B )A.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发出蓝紫色火焰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发出白光,放出热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6.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都是教材上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1)导致A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红磷不足(举一例);(2)B实验的目的是①(填序号);①确定水的组成②研究水的导电性③研究水分子的运动7.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五、课后作业1.下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关于图象的四种说法:①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②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③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④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B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乙D.相同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3.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 )A.B.C.D.4.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C )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B.纸箱着火时,用水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C.木柴失火时,用土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火灾时,将火势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5.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⑤无色无毒.其中正确的是( D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④6.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是( A )A.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的生产和使用B.防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C.防止二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D.减少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发展氢能源7.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D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PAGE初中科学备课组教师余老师班级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期中复习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并会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知道各颜色的吸热能力,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大小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教学重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配制溶液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大小教学内容一、热身训练1.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的接触更充分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3.如图中的直线表示t℃某物质在不同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四点则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情况,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A.a=b>c=dB.a=b=d>cC.a>b>c>dD.a>b=c>d4.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做保护气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5.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倒在实验桌上着火,用湿抹布扑灭C.燃气泄漏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气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6.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BCD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光.二、知识回顾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阳极气体体积是阴极的1/2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阴极气体体积是阳极的2倍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组成的。2.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沸点(标准状况下)气味凝固点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2)水的化学性质在通电时能发生反应。3.水是良好的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等。2、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石灰浆等。2.乳浊液: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石油的原油、牛奶等。3.溶液:一种或几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辩一辩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名称/特征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和组成。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3.将饱和变为不饱和的方法:,。将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方法:,,。4、溶解性和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气体溶解性随升高而减小,随增大而增大。2.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下,某物质在克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用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有:①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②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的变化情况。③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相同。5、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质量与质量之比,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2)(固体:用称取;液体:用量取)(3)(装瓶贴上标签)6、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1.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体积分数78%0.03%2.空气的用途(1)N2: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气化学性质较,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剂。(2)O2:供生物;支持各种燃料的等。(3)CO2:是作用的原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等;“干冰”可用于,也可用于;CO2还可用于。(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常作为气;在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常用来制作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7、大气压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2.标准大气压的值通常把毫米汞柱的大气压叫做。1标准大气压=帕。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有关,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2)大气压与天气季节有关,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气压,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气压。(3)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增大而,随气压的减小而。(4)大气压的日常应用:等。8、氧气1.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态时呈色。(2)化学性质:较活泼,常温下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2.收集方法:法或法;检验(验满)方法:用伸入,如果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或已满)。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登山、潜水、急救病人等;支持助燃:燃料燃烧、炼钢、炼铁等。4.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光,生成一种色的固体。5.非金属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1)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在空气中发红),生成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硫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发出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气味的气体(SO2)。(3)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光,产生浓厚的。(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地燃烧,发出色的火焰,放出热量。9、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也不,也不。收集方法: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能,则是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性质关系“干冰”,可做致冷剂,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一般情况下CO2,可用于灭火。10、臭氧层和温室效应1.臭氧层的作用:,对生物有保护作用。2.温室效应的成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着作用。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导致温室效应加剧。3.温室效应的利弊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平衡,适于动植物的生存。但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全球,并引起一系列恶果。11、空气污染1.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空气污染物有: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预报,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3.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1)主要内容包括“”、“”、“”等。(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等。12、阳光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的气态球,它以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2、因地球离太阳很远,又远比太阳小,所以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的,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的。3、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是随距离增大而的,这就是为什么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的道理。4、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5、象火炬这样由于高温而发光,是。另一类,在发光是温度并不高,如日光灯,是。还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能自行发光,如、等,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6、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其他光源的光出来。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人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在反射。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8、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和方向,通常用一条来表示假想的光线。光线实际上是的。9、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千米/秒,又等于米/秒;光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10、白天,在茂密的森林中的地面上,常能见到一些圆形的光斑,那是。取一长硬纸板,中间扎一个小孔,拿在手里放在阳光下离地约1米的地方,并使它与地面平行,观察地面,可以见到一个。当把小孔变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任意形状时,光斑始终是的。那是因为。这里所说的现象是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个像是倒立的,像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增大而。1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各色光按的顺序排列,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是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12、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经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橙光次之……紫光偏折程度,这样就把各色光分离开来,形成色散现象。1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下列色光中属于单色光,是属于复色光的是①白炽灯灯光②烛光③红光④绿光14、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做。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形成的光谱叫。太阳光除了可见光谱外,还存在大量的不可见辐射,在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在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15、阳光主要由、和组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和。16、雨后彩虹从外到内色光的排列顺序为:。17、红外线的作用主要是。红外线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加速叶片的,加快植物的。人们制成红外线灯、红外线取暖器,主要用于、、烘烤等。18、人们利用紫外线能制成紫外线灭菌灯,利用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制成;利用紫外线发出的光能吸引某些昆虫制成。但过多的紫外线对有害,对人特别是人的有害。19、透明体的颜色是有它来决定的。各种色光都不能透过的透明体呈,任何色光都能透过的透明体的颜色是的,通常、等都是无色透明的。20、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决定。各种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任何色光都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的。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组成它的颜料决定。三、经典例题例1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文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小文记录了下列的实验数据: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1)从记录看出,记录有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3)在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热(填“吸”或“放”).(4)请根据记录的正确数据在图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例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于点P,据图回答:(1)t2℃10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水100g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t1℃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3)t1℃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4)t2℃的饱和溶液a,b,c,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再向三种溶液中其中加入足量的各自溶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例3等体积的90%硫酸溶液与10%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等于50%B.大于50%C.小于50%D.都有可能例4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活塞先移,后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文字表达式是:(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测定气体氧气大约占.(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例5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擦拭干净,这个变化是变化(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好处是.(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炸裂,其原因可能是.(4)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5)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而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有关.例6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装置更易成功.(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例7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猜想:①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③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填猜想序号)(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具体操作是:保持不变,改变.(两空同时答对才可得分)四、课堂小练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世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2.在一个萝卜上挖个孔,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①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③NaCl溶液浓度增大了??????④NaCl溶液浓度减小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A.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发出蓝紫色火焰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发出白光,放出热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6.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都是教材上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1)导致A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举一例);(2)B实验的目的是(填序号);①确定水的组成②研究水的导电性③研究水分子的运动7.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五、课后作业1.下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关于图象的四种说法:①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②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③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④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乙D.相同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3.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B.C.D.4.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B.纸箱着火时,用水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C.木柴失火时,用土灭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火灾时,将火势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5.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⑤无色无毒.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④6.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的生产和使用B.防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C.防止二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D.减少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发展氢能源7.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 期中复习.doc 6 期中复习学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