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课 题 国家的宏观调控
版 本 人教版 执教者 彭晓燕(合浦一中)
解读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在本课教学设计上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以及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景体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现自我、得到提高。
解读学生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对社会时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社会阅历还是比较少,对社会现象分析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动,正确分析社会现实,我选择与课题相关的媒体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教材 内容标准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部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个框题,要求学生要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从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固有缺陷的分析、理解,说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能通过具体实例区别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类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正确看待市场调节的作用;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关心国家大事,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目标 学生能举具体事例并概括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举例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选录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以及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选录《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和搜集“重庆沃尔玛事件”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分钟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 学生回忆复述上节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 学生明确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并思考这种形式是不是万能的。
6分钟 情境扮演1:某一天,我们在路上遇到火灾,我们该怎么办?师生互动:模拟电话报警的情景,在这个模拟过程中,教师扮演的119接线员和学生扮演的报警者讨价还价。情境假设2:枪支、毒品、不健康的书籍等在市场有需求,能不能让市场调节?3、学生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是不能由市场调节,并说明理由。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扮演报警者向119求助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教师扮演119接线员与学生讨价还价教师归纳总结: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观察、讨论、举例,得出:市场不能调节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8分钟 小组讨论:播放《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视频,学生思考:为什么卷心菜丰收了价格大跌?引出市场调节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补充新课程内容: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求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由于菜农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菜价大跌,损失惨重。得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市场调节 的三个缺陷,并补充新教材中“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求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 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参与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1、学生通过视频《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讨论得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2、补充新教材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3、归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其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求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由此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5分钟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学生自学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宏观调控四个目标。 在学生自学把握宏观调控的含义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四个目标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11分钟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2、通过多媒体展示宏观调控的第一个手段——经济手段,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手段分析国家如何帮助解决山东菜农卷心菜变“伤心菜”问题。3、多媒体展示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解决“沃尔玛事件”,学生讨论后把案件的进展告之学生,进行对比,巩固知识。并总结三种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同时强调市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本课主题。 学生自学宏观调控三个手段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三个手段解决重点知识中出现的“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问题和 “沃尔玛事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应该怎样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三个手段解决“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问题和“沃尔玛事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对资源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个正确认识。 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学生在把握宏观调控手段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问题“和沃尔玛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真实进展情况,让学生进行结论对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宏观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知识、把握知识,并且强调市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要统一,加强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及整体性。
四、课堂小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利用板书归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个结论,强调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在一起。 学生利用板书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巩固本课知识,进一步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
五、课堂练习及布置课后作业 6分钟 1、结合国家现阶段的政策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宏观调控的手段,帮助学生区分三种手段。2、采用房价调控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三种手段分析材料。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练习,区分三种宏观调控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三种宏观调控手段。 通过练习巩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板书设计
自发性
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盲目性
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必要性
滞后性
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
经济手段
主要
行政手段(辅助)
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