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温州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年温州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课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文成中学 林文俐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3.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正确对待真理与谬误以及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永恒的真理信念,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教学重点】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准备】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课时安排】 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发现,这几年,养生节目在各电视台异军突起,有养生堂,健康之路……据统计,国内这样的养生节目有上百档,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时间段都能收看到。走进书店,各类养生书籍也是琳琅满目,今天我们就在养生热中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
(二)进行新课
二、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所提问题。
以下养生对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l 减肥者,都长寿
l 牛奶是适合所有人的饮品
l 食盐会导致高血压,要无盐食品
l 只买贵的,大吃大补
l 生吃泥鳅去虚火,吃绿豆能至百病
教师总结: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真理,
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谬误。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以牛奶为例
l 厂家说: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广告)
l 专家甲说:喝牛奶补钙
l 专家乙说:牛奶越喝越缺钙
l 妈妈说:喝牛奶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有助成长
请问,他们为何有不同看法?你该听谁的?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认识对不对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造反有理”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真理性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教师补充: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过渡:养生之法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唯独最了解自己的人才能称得上养生达人。比如:
l 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让所有人都去吃同样的东西就会吃出问题,比如用人参补,有人吃了没题,可有人吃了就会流鼻血。
l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l 夏季,北方“暑热”,重在养肺润燥,南方“暑湿”,注意健脾清热
那么,你在养生过程中有没犯过错呢,我们该如何去纠正这些错误呢?
70年代:由于生活水平有限,人们热衷于大鱼大肉。
80年代: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参蜂王浆、
中华鳖精、昂立1号等风靡市场。
90年代:之前的观念造就了数目庞大的肥胖人群,此时大家热
衷减肥了,在影视明星的带动下,很多人成了这种观念的牺牲
品,病态成了美。
21世纪初:大家发现牺牲健康换来的减肥是本末倒置,开始追
求全面的健康饮食结构的基础上的减肥饮食。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近几年:三聚氰胺、地沟油、转基因大豆和水稻、苏丹红事件等食
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大家认为:健康的饮食就是安全的饮食。
讨论:要追求饮食的真谛容易吗?这体现了追求真理是怎样的过程?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以上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一个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教师:面对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对养生的追求也是不断前进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养生的认识也会不断更新。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教师: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知道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板书设计】
二、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概念
(2)真理与谬误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认识主体的限制
2)认识客体的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2)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
3)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实践在发展
2)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
【课后反思】
本框题的重点是把握真理的属性,即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同时还要探究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本节课通过生活事例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体现了哲学的生活气息。在这堂课教学中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来感悟知识,生成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是在设计中对材料的取舍不够精准,材料的针对性不是很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