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备课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备课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重点难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
一、阿拉伯帝国

7世纪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建立横跨三洲的帝国,都城巴格达。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1)政治稳定: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经济繁荣:
(3)文化灿烂:
3.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概况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欧洲
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
(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2)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3)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史料实证】
史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史料二: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1)从阿拉伯人的贸易范围看,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几乎是当时所知世界的极限;市场上贩卖的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说明贸易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2)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2)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1:阿拉伯人在对待其他民族的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所依赖的古希腊文化典籍,有相当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的努力保存下来的。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阿拉伯文化比西方文化繁荣
B.阿拉伯文化具有宽容与兼收并蓄的特点
C.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D.古代希腊文化都是通过阿拉伯人才得以矫正并保存下来的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等文化典籍很多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为西方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
1293年
1453年
16世纪
奥斯曼宣布独立,建立奥斯曼帝国。
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后,奥斯曼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势力扩张到欧洲、西亚和北非,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①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②经济:
【问题探究】
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A、奥斯曼帝国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地中海地区对亚欧商旅征收重税和进行海盗式抢劫,造成东西方贸易的商业危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B、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紧张,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C、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D、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继承。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况,在归国后撰写《佛国记》,盛赞笈多王朝。
1.南亚
(1)笈多帝国
①兴起:
③宗教:
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②统治: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
②统治:
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
③宗教: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东亚
①大化改新: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1)日本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②幕府统治:
(1)幕府实际掌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日本幕府统治特点:
(2)分为四个社会阶级,社会等级森严。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史料实证】
史料一:在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以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天皇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将军。幕府自己设有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京都监视天皇的朝廷。这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形式,前后延续近700年,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史料二: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7页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及其影响。(2)根据史料二,说明这段评价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理由。
(1)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幕府将军。幕府统治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形式,对日本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2)史料二的评价有道理。锁国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看,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统治的有效政策;但锁国政策的限制,引发了工商者的不满,使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
①新罗统一:
③朝鲜建立:
3、朝鲜
三、南亚与东亚国家
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
②高丽王朝: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④抗击侵略:
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
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
1.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制作的信息图片,其探究的文明是(  )
A.印度文明 B.中国文明 C.希腊文明 D.阿拉伯文明
解析:从图片中的“传播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创立伊斯兰教”等信息可知,同时具备这几个文明特征的是阿拉伯文明,故D项正确。
课堂巩固练习
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解析:本题考查西亚两大帝国的情况,两大帝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具有相似性,故A正确。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
3.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3.解析: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符合史实,C正确;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控制的是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A错误;实行政教合一的是德里苏丹国家,不是笈多帝国,B错误;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D错误。
4.日本学习中国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解析: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5.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政治开始于(  )
A.12世纪早期B.13世纪早期C、12世纪晚期D、13世纪晚期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限定语是“日本幕府政治开始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2世纪晚期,故C正确。
6.自7世纪到14世纪末,朝鲜半岛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政权,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新罗、高丽、朝鲜 B.高丽、新罗、朝鲜
C.朝鲜、新罗、高丽 D.新罗、朝鲜、高丽
解析: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故A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