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垂老别》—杜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唐玄宗“开元盛世”武则天唐太宗“贞观之治”国力唐朝唐高祖建立唐朝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背景:(1)追求享乐,荒废朝政朝政日益腐败唐玄宗的用人标准前期后期重用贤能任人唯亲口蜜腹剑重用宦官姚崇宋璟背景:(2)唐玄宗任人唯亲杨国忠高力士李林甫安史之乱背景:(3)外重内轻安史之乱“安”:安禄山“史”:史思明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的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经济上:政治上: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1.自行委派官吏。2.不向中央交赋税。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藩镇的割据性地方:藩镇割据1.黄巢起义原因爆发高潮结果影响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兼并战争,赋役繁重,灾荒。875年,山东、河南一带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被镇压后失败。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温投降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概况:北方(黄河流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南方:九国+北方的北汉=十国2.实质:3.特点:4.影响:后梁帝国朱温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帝国李存勖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帝国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帝国刘知远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帝国郭威邺都留守2.实质思考:五代十国的根源(或实质)是什么?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的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五代十国的发展影响趋势: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谁能解读一下这幅图片?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说说唐朝衰亡的过程吗?朱温灭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加剧矛盾黄巢起义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五代十国755年618年907年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建立618年巩固贞观之治衰弱安史之乱灭亡907年鼎盛开元盛世发展贞观遗风材料一: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请列举材料一中“唐初诸帝时代”两个盛世的名称。请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威力远被”影响日本的历史事件。(3分)盛世名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历史事件:鉴真东渡(1分)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太宗材料中唐太宗盛赞的是哪一制度?他是怎样完善该制度的?根据材料分析,该项制度的作用是什么?(3分)制度:科举制度;(1分)措施: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1分)作用:吸纳全国人才,巩固统治。(1分)材料三: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材料中被誉为“天可汗”的“文皇”是谁?“夷狄千群趋”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列举一个他统治时期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3分)人物:唐太宗(1分);主要原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事例:文成公主入藏(1分)材料四: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诗句反映的惨状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对唐朝的国势有什么影响?(2分)历史事件:安史之乱(1分);影响: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1分)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唐朝历史有什么认识。(1分)认识:唐朝初期时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材料一);安史之乱时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材料四);唐朝初期完善科举制(材料二);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开放的对外政策(材料一)。(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第0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mp4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