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物质变化与性质-2021中考复习分层训练专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讲物质变化与性质-2021中考复习分层训练专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考点、热点回顾
【复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初步认识常见的四种基本反应,并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4.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能从不同的角度的对物质进行分类。
【复习重点】
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掌握物质的变化的特征及物质变化基本类型。
2.理解物质的分类并能判断物质的类别
【复习难点】
物质变化的特征及基本类型,物质的分类。提高此类题目准确率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知识点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如:(光能)、热能和(电能)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海水晒盐)
钢铁生锈、(木炭燃烧)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4、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S+O2=SO2?;Na2O+H2O=2NaOH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NH4HCO3
NH3↑+CO2↑+H2O
?CaCO3==CaO+CO2↑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CO3
【思维导图】
【考点考向】
项目
考点/考向内容
考点/考向1
化学发展史
考点/考向2
物质的变化
考点/考向3
物质的性质
考点/考向4
化学反应的分类
【高频疑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二、典型例题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
利用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制成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B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能源使用
C
甲醇(CH3OH)低温制得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D
优化煤的综合利用,发展煤制乙醇(C2H5OH)技术
【答案】A
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矿石粉碎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答案】B
3、【2017年河北省】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4、【2019·镇江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
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答案】B
5、【2018广东省】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6、【2018湖南省邵阳市】从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钙、③碳酸氢钠、④硝酸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2)④;(3)③;(4)①
三、课时检测
1.【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
B.食醋清洗热水壶内的水垢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制作导线
【答案】B
2.【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聚氯乙烯可用来包装食品
C.氢氧化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容器可用来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答案】A
3【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答案】B
4.【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
B.玻璃刀裁玻璃
C.向过氧化氧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D.给水通电
【答案】B
5.(2018山东省济宁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答案】C
6.【2019·鄂尔多斯】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组别
变化内容
A
糖水稀释
酒精挥发
量体裁衣
B
水果榨汁
钢铁锈蚀
木已成舟
C
竹篾编框
海水晒盐
火上浇油
D
玻璃破碎
镁条燃烧
滴水成冰
【答案】A
四、中考过关训练
1、【巴中市2020中考】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
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
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
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答案】C
2、【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答案】B
3、【2019·潍坊市】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B
4、【2018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5【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答案】A
6、【2018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7、【2018四川省雅安市】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答案】A
8、【2019·龙东市】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制作叶脉书签
B.
紫花变红花
C.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
木条遇浓硫酸变黑
【答案】C
9、【2018广东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10、【2018四川省广元市】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
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
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
【答案】A
11、【2018四川省重庆市】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做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
【答案】C
12、【2018甘肃省白银市】(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境的是

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较多的一种化石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目前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列举一种新能源

【答案】(1)①干冰;②钛合金;③熟石灰。
(2)CH4+O2CO2+2H2O;太阳能
13、【2018湖南省衡阳】现有下列四种物质:A.碳酸钙B.二氧化碳C.活性炭D.氯化钠
请用合适物质的代号填空:
(1)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是 
 
(2)可用于灭火的是 
 
(3)可用于调味品的是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答案】(1)C;(2)B;(3)D;(4)A
1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CuOCu+CO2?
B.H2CO3═CO2↑+H2O
C.CH4+2O2CO2+2H2O?
D.C+H2O(气)CO+H2
【答案】D
15.下列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a(OH)2+CO2=CaCO3↓+H2O????
B.???Zn+H2SO4=ZnSO4+H2↑???
C.??K2CO3+2HCl=2KCl+CO2↑+H2O????
D.CaCO3CaO+CO2↑
【答案】C
16、下列反应完全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NaCl+KNO3=KCl+NaNO3
B.SO2+2NaOH=Na2SO3+H2O
C.2HCl+K2CO3=2KCl+H2O+CO2↑
D.CaCl+KCO3=CaCO3↓+KCl
【答案】
【解题技巧与策略】
选择题命题规律: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来源于课本,要求又高于课本,充分体现了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中考思想,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生活、生产、科技、环保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体现。?对于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等知识点考查。
答题方法:除了认真读题、审题外,还要针对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
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它选项是不正确的,这时将唯一的正确选项答出;
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
物理变化
变化
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置换反应
物理性质
性质
复分解反应
化学性质
决定
反映
用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