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教案 教材简析: 18.2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前面学过的电路和电路计算及连接的知识加深,又是学生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充分体现我们物理的精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防止过载是有些同学亲身体会过或是身边都有所见所闻过的教学内容,切莫短路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避免触电也是学生有所听闻过的知识。本节课教学内容结构很好,上下连接环环相扣,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因短路造成的火灾事故的视频,用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通过事例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当发生触电事故应该如何处理,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示,了解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如何防止电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 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我们知道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中就会形成电流。电压越高,电流越大。人体也是导体,当人体某两个部位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安全用电呢? 二、新课教学 研究表明,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欧姆,在皮肤潮湿时电阻降到103欧姆。事实表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线的电压是380V。人一旦接触这些输电线就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危及生命。 1、常见的触电事故 ①人体的某两们部位分别与火线和零线接触,火线、人体、零线构成回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 展示挂图1 ②人站在地上,体的某部位与火线接触,火线、人体、大地构成回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 展示挂图2 ③人靠近高压带电体,高压击穿人体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空气,造成触电。 ④当高压带电体与地面接触,就会在地面上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电压逐渐降低的圆形高压带电区域,当人在这个区域行走时,两脚之间有足够高的电压,这样在人体中也会形成电流,造成触电。 2、安全用电原则 ①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②更换灯泡或移动电器时应切断电源; ③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④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后应及时更换。 3、触电的急救 人一旦触电,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昏迷,严重时会使心跳骤停,窒息而死。因此,人一旦触电,应对其实施紧急救助。 ①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停止电流的进一步伤害; ②保证触电者呼吸顺畅,防止窒息; ③必要时可采取辅助呼吸; ④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急救。 4、雷电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剧烈的自然放电现象,闪电发生时,在闪电经过的路径上有相当高的电压和强大的电流,人一旦靠近或接触,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遭受雷击。 ①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②不在大树下避雨; ③雷电发生时不要站在空旷地带 三、小结 1、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2、常见的触电事故 3、安全用电原则 4、触电的急救,避免雷击。 四、 板书设计 防止过载 切莫短路 避免触电 安全用电原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安全用电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家庭电路中出现的电流过大的原因进行一个很好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的基础上还能复习以前的知识点。在学习避免触电的知识点时,主要是以我的讲解为主,并且使用实例和图片进行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