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课一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课一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人民主要的工作任务是
A.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实现共产主义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以阶级斗争为纲
2.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3.“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以前,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黔南的张大爷今年80多岁了,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爷爷过去的事情”,其中不可信的事情是(  )
A.建国初期他家分得5亩地
B.他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捐出来炼铁
C.他是人民大会堂建筑队队员之一
D.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
5.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七大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下表是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经济援助
7.1960年,为了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
A.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有企业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着力推行三大改造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新中国成立后,对国家影响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倾错误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农村人民公社化 C.反右扩大化 D.文化大革命
12.邓小平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1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1956年 B.1961年 C.1963年 D.1966年
二、综合题
14.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出现过一些失误,需要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回答和探究: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l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什么计划?
(2)据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
(4)以史为鉴,新中国60多年建设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1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国家、集体、家庭都严重亏空。以河北省为例,省委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法”;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的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更重要的原因?
材料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
(3)诗中的“鬼”和“豺狼”指什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召开的,因此其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正确;A项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完成,排除A;B项与八大无关,排除B;D项是文革时期的,排除D。
2.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是指当时的全民大练钢铁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时期,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度,表现在工业上要求钢产量翻一番,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炼钢铁运动,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大跃进”运动时期。故选B。
3.B
【详解】
结束洋油时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1965年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因此B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时间不匹配,排除A。文革时1966-1976年,时间不匹配,排除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不匹配,排除D,综上,故选B.
4.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张大爷今年80多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大爷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会经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会经历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ABC都可信;而选项D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不符合史实,因为那时是大集体生产,没有个体私营经济;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C项符合题意;A项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与题干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党和中央迅速做出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有效的改变了局面,使得国民经济在1963—1965年明显提高,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大跃进运动。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C
【详解】
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图片就是浮夸风的体现,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是党和人民错误发动的,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答案是C。
10.B
【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随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左倾错误道路,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国家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来又在政治上开展了文化大革命,这都属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内容,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A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时期是过渡时期,不是探索时期,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所学,“文革”受“左”倾错误影响,从1966年到1976年,历经十年,时间最长,故D正确;ABC项都不是最长时间的,排除。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经济失误,A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得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C项符合题意; D项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中共中央于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个会议先后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以及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使“左”的方针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D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排除;1961年、1963年处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不符合题意,BC排除。故选D。
14.(1)五年计划。
(2)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
(3)不切实际的浮夸思想.
(4)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改革开放;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反映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浮夸思想。
(4)依据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以史为鉴,新中国60多年建设历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经验:要解放思想,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改革开放;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15.(1)1959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现象。(意思相近即可)
(2)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或江青反革命集团)。刘少奇冤案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再过两个月的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59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现象。
(2)根据材料一“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灾害;除此之外,还有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自纪念周恩来、表达抗击四人帮情怀的诗句,可知,诗中的“鬼”和“豺狼”指“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国家主席刘少奇遭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