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一课一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一课一练(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选择题
1.1971年10月,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D.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同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A.1950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26届联合国大会
3.2020年是中日建交
A.49周年 B.40周年 C.47周年 D.48周年
4.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参加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C.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联合国席位
D.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7.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
8.“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这一重大成果达成属于是下列哪一时间
A.1953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9.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0.某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1.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2.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3.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  )
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4.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什么时间?
(2)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的人物是谁?他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15.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风范,为联合国宪章续留了“中国墨迹”,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顾新中国外交历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一中的周恩来在那个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方针?这个方针在当时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2)图片二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发生在哪一年?
(3)图片三中握手的两位人物是谁?发生在哪一年?
(4)请你再写出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5)新中国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B项正确;AC项分别是1953年,1979年,排除;D项是亚非万隆会议,排除D。
2.C
【详解】
根据“求同存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选C;ABD项均和“求同存异”方针无关,排除。
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所以2020年是中日建交48周年(2020-1972=48周年),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有: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不是20世纪70年代“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20世纪70年代“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详解】
观点指的的是对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据此可知,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属于观点,故选D;ABC都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属于史实,不是观点,排除。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A正确;八项主张是江泽民主席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B错误;“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C错误;“乒乓外交”是中美之间关系缓和的事件,故排除D项。故选A。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D
【详解】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9.A
【分析】
【详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10.D
【详解】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在该公报中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故选D;《朝鲜停战协定》和《中美联合公报》无关,排除A;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不是美国做出的让步,排除B;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之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也和美国的让步无关,排除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B。
12.C
【详解】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个选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建交,是不正确的,①不符合题意;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②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三项排除;所以答案是D。
14.(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3)意义: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精神: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会议形成了一种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15.(1)求同存异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
(3)周恩来尼克松1972年
(4)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5)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结合材料“乔的笑”可知,此事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3)根据材料“历史性的握手”其人物为周恩来和尼克松,时间是1972年
(4)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成就有: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5)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