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8.4 发展的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据估测,我国各大外卖平台每日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假设每个订单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各订餐平台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22个足球场。要解决这一问题, 消费者应当 A.坚决抵制外卖,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B.加强对外卖行业的规范和管理 C.完善政策法规,打击过度包装行为 D.对外卖包装尽量进行二次使用 2.2020年1月22日,第四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举行。与会各国政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就高质量发展、 共享减贫脱贫等议题展开讨论,解码中国脱贫经验,期待中国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为化解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B.我国通过对话协商维护世界和平 C.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D.我国的发展模式被所有国家效仿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2012-2017年,中国每年平均减少137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7年的3.1%,国家贫困县数量首次实现了净减少。目前,中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问题依然严峻。我国将继续坚持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标准,确保实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我国已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小康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C.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D.我国减贫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精准扶贫 4.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这一制度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在鄞州有一条被网友称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的山区公路,因为那里有一个风力发电场而闻名。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能够( ▲ ) ①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治 ③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6年11月在 浙江乌镇举行。这有利于( ▲ ) ①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③让世界人民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④发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9年3月中旬,M 某市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每年的冬春两季,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安全与身体健康。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 ①政府及时预警,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②企业自觉接受环保法律法规的约束,清洁生产 ③公众积极为雾霾治理做贡献 ④我们面对雾霾天气要习以为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因为( ) ①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②我国在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我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④只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以下关于发展区域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区域经济,离不开当地政府推行的地方保护主义 B.发展区域间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C.各地都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 D.发展区域经济时应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优势 10.我国幅员辽阔,发展区域经济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人口大国,重点发展农业 B.工业落后,重点实现工业化 C.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D.什么东西赚钱,就生产什么东西 11.下图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双向交流图,它的含义是( ) A.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西部落后于东部 D.东部带动西部发展 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2.以上图示说明( )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13.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显示,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15.(决战脱贫攻坚,绿色文明发展) 材料一: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四川藏区在2020年2月宣布实现全域脱贫摘帽。这一切来之不易,近年来,四川强化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和人才帮扶,实施藏区民生工程计划;同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汇聚中央单位、省内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力量对口帮扶,让藏区人民告别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总结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道德建设中公民如何提升个人品德? 材料三:学校拟举办一期主题展览,下图是同学搜集的资料。 (3)请为展览确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题干材料展示了我国外卖行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个人要树立环保观念,对外卖包装尽量进行二次使用,D说法正确。A中的说法太绝对。BC不是个人能做的,应排除。故选D。 2.A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与世界的相关知识。中国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表明中国积极有作为,为化解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A符合题意。题干中属于发展问题,没有涉及到和平问题,B与题干不符。C中的“主导”说法错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D中“所有”说法太绝对。故选A。 3.A 【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B说法正确;党和国家重视广大人民利益的满足,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说明了我国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也说明了我国贫困人口的存在,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等。我国的扶贫成就说明了我国对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C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本题是从错误的角度考查,故选A。 4.D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时事材料的能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①正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②正确。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举措,所以③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故选 D。 5.B 【详解】 本题考查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厂的建设能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①正确。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但不能根治。太绝对,②错误。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风力发电厂的建设,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而不是节约资源,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6.A 【详解】 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本题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为切入点,考查体现了课本的知识点.依据课本内容分析材料可知, “全球担当”在崛起,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①正确。大会体现我国践行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②正确。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6年11月在 浙江乌镇举行。这有利于让世界人民增进对中国的了解,③正确。发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而非主导作用,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7.D 【详解】 本题考查生态的相关知识。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政府及时预警,有关部门严格执法,①正确。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企业自觉接受环保法律法规的约束,清洁生产,②正确。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公众积极为雾霾治理做贡献,③正确。我们面对雾霾天气不能习以为常,而需要积极行动起来,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8.C 【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舞台上中国。分析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面临的环境共同问题,说明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是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的表现。所以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中国做法是维护世界面临环境问题,维护世界各国利益,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选C。 9.A 【详解】 发展区域经济,要发展区域间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各地都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区域经济时应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优势;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故选:A。 10.C 【详解】 我国幅员辽阔,发展区域经济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故选:C。 11.A 【详解】 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大,从图中可知,我国西部有丰富的原料,产品,劳动力,但是没有资金和技术;我国东部资金,技术雄厚,但是劳动力,原料缺乏;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双向交流体现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赢的理念;A符合题意。 12.C 13.D 【分析】 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12.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故选:C。 13.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国策。故选:D。 14.(1)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这种变迁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造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会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析】 根据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构造湖.天然湖面2740平方千米,像一个巨型的天然水库,水量丰沛,年径流变幅大,年内径流分配不均,汛期长而洪涝频繁.湖水在湖南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这种变迁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造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会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5.(1)①精准扶贫,对藏区的政策、资金、人才的精准支持;②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藏区经济发展;③实施藏区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藏区民生;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对藏区进行帮扶。 (2)①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远大理想;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传统美德。(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主题:生态文明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 理由: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③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的经验的认识,结合材料,从精准扶贫,对藏区的政策、资金、人才的精准支持;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实施藏区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藏区民生;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对藏区进行帮扶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在道德建设中公民如何提高个人品德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传统美德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只要学生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切入,并根据教材知识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