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 (知识与技能) 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综合分析 读图法 列举法 人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教学难点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双边活动 预测与对策 【新课导入】 上节从整体上学了中国地理差异,你预测后边该学什么?(分区学习)阅读标题,通过标题预测具体学习内容。学习自然特征首先要学会描述区域的位置范围,接着学习地形、气候特点。学习农业首先要在自然基础上分析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接着学习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作物分布。这就是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背诵>四大地理区域 <复习提问>学生回答 <一>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 <二>展示答案,师生交流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出示北方地区位置图及主要地理事物,同桌两人小组互相描述。(生答,提问3位同学回答) 小结: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东北方,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承转)接着来研究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2.地形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地形特点: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部是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出示各地形区景观图) 3.土壤: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因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于地表呈黑色,土壤肥力最高。黄土高原被深深的黄土覆盖为黄土地,遇水易流失。华北平原由黄河、海河从上游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所以也为黄土地。 (承转)接着研究气候特点 4.气候 (出示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图) (问题组)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温线接近? 所属温度带? 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接近? 北方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所属干湿地区? 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承转)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北方地区,内部气候差异也较大。 活动: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承转)都知道北方人爱吃面食,这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关,接着研究北方地区的农业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旱作农业 (问)观察分析: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各自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承转)北方地区为什么发展旱作农业,来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不利条件? 2.发展条件 活动: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春季气温回升快,接近夏季气温,降水少,蒸发量大,作物此时需水量大,矛盾突出,易产生灾情。 (问)如何克服不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板书设计] [小结与回顾] [教学反思] 教师尽量把有限的课内时间多留给学生思考,包括自主学习的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