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教材解读 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新教材解读 第一版块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第二版块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第三版块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第四版块 教材单元上课计划 第五版块 教材单元课例分析 封面植物: 颠茄 01 第一版块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单元主题 课题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种植凤仙花 3.种子长出了根 4.茎和叶 5.凤仙花开花了 6.果实和种子 7.种子的传播 8.凤仙花的一生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1.主题概述 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器官;理解它们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的《动物一生》 一年级的《植物》、《动物》 形成学习进阶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2.为什么选择凤仙花作为载体? 花、果实、种子同株。 01 02 03 04 生命力强,易栽培,具有普适性。 生长周期短。 能完整呈现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 02 第二版块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单元主题 课题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 凤仙花的 生长发育过程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种子的形态结构、作用 2.种植凤仙花 种凤仙花、做种植杯、制定观察计划 3.种子长出了根 种子萌发、根的作用、根的形态 4.茎和叶 茎和叶的生长、茎和叶的形态及作用 5.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结构、花的作用 6.果实和种子 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结构 7.种子的传播 传播种子的方式、传播种子的意义 8.凤仙花的一生 整理观察记录、总结方法、建构认知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三年级下(旧版) 四年级下(新版) 四年级下(旧版) 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新的生命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油菜开花了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植凤仙花 各种各样的花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长出了根 花、果实和种子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茎和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茎越长越高 凤仙花开花了 种子的萌发 6 开花了 结果了 果实和种子 ? 7 我们的大丰收 种子的传播 ? 8 ? 凤仙花的一生 ?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1 年段调整 凤仙花的活动从三年级调整到四年级,有利于种植和维护。四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要比三年级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在后期整理信息发现规律过程中使用数学统计图更熟练。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2 内容整合 将原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四年级《新的生命》两个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并按照凤仙花器官出现的现后顺序进行编排,凸显了大单元主题教学。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3 课程外延 新版教材中,设置了拓展版块,融入知识拓展和工程设计等元素。例如增设做种子画、凤仙花模型等项目化活动。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4 文本语言 (1)科学词汇。本单元科学词汇数量达到28个。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课时 科学词汇 数量合计 1 种子 种皮 胚 胚根 胚芽 子叶 6 2 播种 种子萌发 生长条件 观察计划 4 3 根 芽 直根系 须根系 变态根 5 4 茎 叶 运输 蒸腾 纵切 横切 6 5 花萼 花瓣 花粉 雄蕊 雌蕊 传粉 6 6 果实 果皮 种子 3(2) 7 无 0 8 无 0 合计 ? 29个 科学 词汇 播种 种子 直根系 观察计划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4 文本语言 (2)科学插图 依照插图特征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科学插图分为卡通插图、实物插图和操作插图三类。新四年级教材插图总量在增加,其中实物插图的数量大大增加,卡通插图数量减少。 我是:牛油果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03 第三版块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1.科学知识总目标: 要求: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 2.本单元的学段目标: 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课程内容——生命科学领域 要求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4个): 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 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教材单元课程目标 学习目标(3-4年级) 学习内容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种植凤仙花 3.种子长出了根 4.茎和叶 5.凤仙花开花了 6.果实和种子 7.种子的传播 8.凤仙花的一生 植物的生长变化 04 第四版块 教材单元上课计划 教材单元上课计划 四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周次 起止日期 预定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调整备注 1 2.28-3.6 始业教育课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3.3 2 3.7-3.13 1.2种植凤仙花 2.1电和我们的生活 3.10(播种) 3 3.14-3.20 1.3种子长出了根 2.2点亮小灯泡 3.17(7天) 4 3.21-3.27 2.3简易电路 2.4电路出故障了 ? 5 3.28-4.3 1.4茎和叶 机动1节 3.31(21天) 6 4.4-4.10 2.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6导体和绝缘体 ? 7 4.11-4.17 2.7电路中的开关 2.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 8 4.18-4.24 期中阶段复习梳理 ? 9 4.25-5.1 3.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0 5.2-5.8 五一放假 ? 11 5.9-5.15 1.5凤仙花开花了 3.3岩石的组成 5.12(63天) 12 5.16-5.22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3.5岩石、沙和黏土 ? 13 5.23-5.29 3.6观察土壤 3.7比较不同的土壤 ? 14 5.30-6.5 3.8岩石、土壤和我们 1.6果实和种子 6.2(84天) 15 6.6-6.12 1.7种子的传播 1.8凤仙花的一生 6.9 -6.12(91天) 16 6.13-6.19 期末梳理复习 ? 17 6.20-6.26 期末梳理复习 期末测验 ? 18 6.27-7.3 机动 ? 四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植物生长周期 特殊节点? 1 2.28-3.6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3.3 开学 2 3.7-3.13 1.2种植凤仙花 3.10(播种) 植树节 3 3.14-3.20 1.3种子长出了根 3.17(7天) ? 5 3.28-4.3 1.4茎和叶 3.31(21天) 清明节前一周 11 5.9-5.15 1.5凤仙花开花了 5.12(63天) 劳动节第一周 14 5.30-6.5 1.6果实和种子 6.2(84天) 其他新课结束 15 6.6-6.12 1.7种子的传播 1.8凤仙花的一生 6.9 (89天) 6.12(91天) ?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表 05 第五版块 教材单元课例分析 教材单元课例分析 分课时解读《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主要内容: 1.观察种子外部形态 2.研究种子内部结构 原三年级 原四年级 新增加 内容 渗透着STEM课程理念,体现融合的思想,是科学学习与艺术的结合。 课标落脚点: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分课时解读《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种子名称( ) 种子名称 ? ? 种子名称( ) 种子名称( ) ? ?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课前任务单 同学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请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有什么不同。在下面表格中画一画,写一写,下次向同学介绍你收集的种子吧。 活动手册 1.设置课前任务单。 2.提前2天浸泡蚕豆。 3.先推测,再解剖,并完成活动手册。 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镊子进行观察、解剖种子。及时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5.充分研讨,建立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科学词汇渗透在探讨过程中解决。 分课时解读《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建议: 主要内容: 1.种植凤仙花 2.做种植杯 3.制定观察计划 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原三年级 新旧教材对比: 1.新教材文字量减少。 2.观察记录表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3.增加无性繁殖拓展内容。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课标落脚点: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目的: (1)在活动中感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饱满、完整——自身条件 适宜的水分、温度——外部条件 理解维持植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种植凤仙花: 1.正确的选种 种子饱满、完整(自身条件) 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外部条件) 2.播种方法 种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浇的过多;放在温暖的地方。 教学建议: 核心问题: 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观察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做种植杯 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过程可视化。 教学时: (1)启发学生想办法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种植杯中放入四粒种子,种脐分别朝向四个方向。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制定观察计划 植物名称:凤仙花(其他植物) 栽培地点: 教室内、家庭阳台——盆栽 校园内——校园种植园 栽培方法:播种(种子、根、茎、叶) 观察记录方法:记录表、观察日记、拍照、画图等 记录的内容:植物茎、叶的变化;新器官的出现的时间,我们的其他发现。 我们为植物做的事情:浇水、施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放在温暖的地方。 认识植物其他繁殖方式 利用图片和视扩展学生的认识。收集一些不同繁殖方式,给学生示范。 例如:牛油果种子的水培方法,茎叶繁殖方法 ?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牛油果(鳄梨)种子水培 认识植物其他繁殖方式 利用图片和视扩展学生的认识。收集一些不同繁殖方式,给学生示范。 例如:牛油果种子的水培方法,茎叶繁殖方法 ? 分课时解读《2.种植凤仙花》 天竺葵的繁殖 分课时解读《3.种子长出了根》 主要内容: 1.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3.认识不同形态的根 直根系须根系 分课时解读《3.种子长出根》 课标落脚点: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建议: 观察、描述萌发过程 种子先长出根、再长茎和叶。科学词汇:根、芽 2.根都向下生长。 3.给学生播放种子发芽的动态视频,建立完整的萌发过程印象。 分课时解读《3.种子长出根》 牛油果(鳄梨)的种子发芽 分课时解读《3.种子长出根》 研究根的作用 1.种子萌发为什么先长出根?根的作用是什么? 假设:根具是吸收水分、固定植物的作用。 2.实验验证根有吸水作用 (1)实验方法: 放红墨水、在水面处做标记:便于观察 在水面上滴油:避免水分蒸发 (2)实验结果: 水位降低了,得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研讨活动: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证据来源:生活经验,拔出植物不容易。 分课时解读《3.种子长出根》 不同形态的根 直根系(凤仙花)有明显的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 须根系(大葱)无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由许多纤细散乱的不定根组成。 变态根: 气生根(榕树) 贮藏根(番薯) 攀缘根(凌霄) 寄生根(菟丝子) 不同环境的根 水中植物的根(浮萍)短而小 戈壁滩植物的根(胡杨)粗而长 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 目的:感受根的多样性、进一步理解根的作用,构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分课时解读《4.茎和叶》 主要内容: 1.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2.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4.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 分课时解读《4.茎和叶》 新旧教材联结: 原来三年级《种子变成了幼苗》和《茎越长越高》两节课合并,精简了文字描述。新教材重点研究茎和叶对植物生存的作用,以及不同形态茎和叶的了解。 课标落脚点: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建议: 观察茎和叶的作用 1.叶在茎上的着生状况(侧面看、上面看) 2.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茎的生长变化) 3.数叶片的数量(指向叶的生长变化) 4.观察并画出叶在茎上的分布(指向叶的着生状况) 凤仙花植物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积吸收太阳光。 活动 手册 分课时解读《4.茎和叶》 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1.推测茎的作用。 2.设计实验。(取一段带叶子的植物的茎,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3.观察茎的纵切面:一条条的红线 4.观察茎的横切面:许多红色的圆点 推理: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视频指导) 1.用黑色纸遮住一片叶子,几天以后叶片颜色发生变化。 2.用干燥的塑料袋套住一片叶子,观察塑料袋内壁的变化。 建议选择叶片大的植物——蒸腾的水分多,用塑料袋扎起来。 分课时解读《4.茎和叶》 分课时解读《4.茎和叶》 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 1.不同形态的叶。 2.不同形态的茎。包括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及变态茎。 分课时解读《5.凤仙花开花了》 1.主要内容: 1.研究花的结构 2.认识传粉现象 2.新旧教材联结: 原教材三年级《开花了,结果了》和原四年级教材《油菜开花了》《各种各样的花》。 3.课标落脚点: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分课时解读《5.凤仙花开花了》 教学建议: 研究花的结构 建议解剖杜鹃或者泡桐、海棠等典型完全花,再解剖凤仙花。 解剖方法--由外到内 观察更多植物花 南瓜花——单性花(没有雄蕊或没有雌蕊) 百合花——没有花萼(不完全花) 杜鹃花——完全花 观察异同点: 不同: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颜色、大小、形态、数量等各不相同。 相同:都有雄蕊或雌蕊 分课时解读《5.凤仙花开花了》 教学建议: 研究花的结构 重点观察花蕊,指导学生了解传粉现象,理解雄蕊、雌蕊具有繁殖功能。 雌蕊的子房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拓展活动人工授粉 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帮助学生理解雌蕊、雄蕊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传粉现象。 分课时解读《6.果实和种子》 1.主要内容: 1.果实的生长变化 2.果实的结构及功能 2.新旧教材联结: 原三年级教材《开花了,结果了》和原四年级教材《花、果实和种子》 3.课标落脚点: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分课时解读《6.果实和种子》 4.教学建议 研究果实的生长变化 1.观察凋谢了的凤仙花。 2.雌蕊的下端(子房)开始膨胀。 3.不同生长阶段的果实。 4.数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学生推算,一棵凤仙花植株可以结多少粒种子,领会植物的繁殖能力。 插图:标出凤仙花果实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果实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分课时解读《6.果实和种子》 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 1.果实的不同点。 2.果实的相同点: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3.补充更多的植物果实,包括种子不明显的植物果实(猕猴桃、香蕉、草莓、无籽西瓜等)。 4.引导学生判断是否是果实。纠正学生“能吃的就是果实”的错误认识。 ? 分课时解读《7.种子的传播》 1.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种子的传播方式 2.种子传播的意义 2.新旧教材联结: 内容来自原四年级教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新增拓展活动,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传播。 3.课标落脚点: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分课时解读《7.种子的传播》 4.教学建议 研究种子的传播方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植物名称 果实/种子的特点(写一写或者画一画) 种子传播方式 凤仙花 果皮干,易爆裂 自体传播 苍耳 苍耳果实上长有勾状的硬刺,可以粘附在人的衣服或动物皮毛上,随人或动物运动将种子传播出去。 动物传播 蒲公英 蒲公英的果实很轻,形状像降落伞,每一粒蒲公英种子上都带有冠毛,可以随风飘落到远方。 风传播 莲 莲蓬:蜂窝状、内似海绵组织、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依靠水传播。 水传播 樱桃 果肉肥厚、甜美,作为食物被动物传播种子。 动物传播 分课时解读《7.种子的传播》 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体验活动——手捏成熟果实的果皮 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实地观察——验证推测是否正确 苍耳、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方法:观察描述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基于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种子传播方式,利用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观察并推测更多植物果实的传播方式 观察、描述、推测,进一步建构多样性与共同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分课时解读《7.种子的传播》 拓展活动:制作槭树和鬼针草的果实模型 槭树果实:用纸折叠的,可用于模拟槭树种子随风慢慢飘落。 鬼针草:是用纸团和粘扣做成的,可用于模拟鬼针草种子粘在人身上被带走。 分课时解读《8.凤仙花的一生》 1.主要内容: 整理信息、总结收获 2.课标落脚点: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分课时解读《8.凤仙花的一生》 活动1展示交流种植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 活动2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活动3依据时间,整理信息。 活动4依据高度变化,制作凤仙花生长变化统计图。 分课时解读《8.凤仙花的一生》 第1周至第6周,生长较快,进入开花结果期,生长缓慢、接下来不再生长。 分课时解读《8.凤仙花的一生》 拓展做凤仙花模型 增强趣味性及建模意识 实物模型:进一步构建对凤仙花植株的整体认知。 结束语 小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的基本需求。 希望老师们能仔细审读教材上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幅插图,用好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工具,从科学概念和学习进阶两个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既不任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带领孩子经历连贯、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做一位读懂、读好学生的科学教师。 最后,感谢山西省教研室尚秀芬老师团队的教材解读,为我们在学习新教材中提供了最原始的学习材料,本人在此次解读中有多处借鉴。再次感谢! 与老师们共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