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提升训练-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提升训练-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九下历史与社会提升训练
5.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而这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最后终结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1991年苏联解体
2.戈尔巴乔夫说:“当我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上百的记者以为我会哭泣。我没有哭……”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C.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C.亚非拉的奋起 D.东欧剧变
4.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5.“他继承的斯大林的经济遗产是一副烂摊子,无论是农业经济或者是工业经济。他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在1964年,他‘被退休’,其改革失败。”材料所述“改革”是指(  )
A.彼得一世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6.“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7.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8.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其著述中提到“先前旧政权的消失岛其说是通过外部压力,不如说是通过内爆的过程,即放内部瓦解。因为没有面对强有力的内部抵抗或外部干涉的威胁,‘革命’可能是和平的。但是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是革命性的,因为这些动荡瓦解了现存的政府,并引起急剧的、突如其来的改变。”帕尔默评论的是 ( )
A.北美独立战争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9.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是指( ????)
A.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不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1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
1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2.《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了自己”发生在 (???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13.从“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经济特区、东欧剧变”内容中,归纳一个学习主题应当是
A.欧美国家社会巨变 B.反抗殖民扩张
C.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二、非选择题
14.请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涉及的方面以及最终的成果。
15.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 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3)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故D正确。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冷战的开始,故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和北约、华约的建立是冷战的表现,故排除BC项。故选D。
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改革。改革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后期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改革均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所以说法不正确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D
【解析】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因为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故选项D符合题意;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国家没有分裂,改变性质,主要是在20世纪后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南斯拉法、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属于欧洲而非亚非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故选项D符合题意;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带来的各种矛盾曰益突出是改革的表现。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他继承的斯大林的经济遗产……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在1964年,他‘被退休’,其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1956-1964年,赫鲁晓夫以农业为重点进行改革,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还提出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B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是17世纪末期,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学习西欧的改革,A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是1964年上台,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改革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没有变,C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是1985年开始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经济领域,1988年后又转到政治领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而苏联的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故选C项。
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罗斯福新政、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新经济政策都属于成功的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并没有“将整个房子烧了”。苏联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使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最终导致1991年底苏联解体,即“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D
【解析】题干反映旧政权和消失主要是内部原因,而且引发了社会动荡,这个“革命性”应是指社会性质的根本性改变,故D项正确;ABC项三项历史事件的特点不符合题干,排除。
9.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联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经济缺乏活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开始了改革,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但都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对斯大林模式只是小修小补,最终使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后来又经历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9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A项和题意不符,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10.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实行计划经济,造成了经济体制的僵化,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发展受到限制,导致经济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是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内部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部原因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由此可知,ABD都是东欧剧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是东欧剧变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由材料中“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 自己打败了自己”指的是苏联的解体,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归纳,解题时注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经济特区、东欧剧变”等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所以答案选D
14.目的:改革斯大林体制弊端.
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方面。
成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僵化的体制,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致使到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他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20世纪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5.(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②苏联对东欧国家高压控制,伤害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③苏联“新思维”的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质:国家的性质发生变化。
(2)苏联解体的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②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③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苏联的混乱等。?
(3)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的原因有①东欧国家一开始建国就受苏联已经固化了的模式的影响,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②苏联对东欧国家高压控制,伤害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感情,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③苏联“新思维”的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2)问,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苏共的演变……失去人民群众……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等信息可以得出,苏联解体的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虽然几代领导人都致力于经济政治的改革,但是,始终没能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所以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②共产党腐败变质:脱离群众。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成果,反而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造成苏联的混乱等。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则材料主要讲的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以及东欧各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