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历史与社会巩固拔高训练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 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4.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说到: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据此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标志着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8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虎关前英气猛,台儿庄上赤旗豪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作战武器先进 B.交通工具改进 C.人民群众支持 D.战略战术正确 8.在近代历史上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一二·九”运动 ③《双十协定》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与下图的史实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 B.中共一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0.有人赋诗称颂1947年的一次军事行动说:“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力是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东北解放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1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三大战役 D.人民解放军 解放南京 12.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认同。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从而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 ) A.发生的背景 B.艰难的历程 C.重大的意义 D.胜利的原因 13.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迎来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辛亥革命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5.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6.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7.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 B.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 C.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 D.五四运动向现代转折 18.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D.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辽沈战役 ②贺胜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析史)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指的是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以尺绘史)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时期的主要任务。 (3)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毛泽东在这个历史时期为探索中国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以图释史) (4)图1与图2有何联系?根据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共产党在1947年和1948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战略调整? 22.伟大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孙中山的中国梦] 材料一: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18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毛泽东的中国梦]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2)据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是指什么? 材料三:“中国面临光明还是黑暗的两个命运和前途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 ——中共七大 《两个中国之命运》 (3)结合材料三及图片反映的史实,简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光明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材料四: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70年前的10月1日下午三时,在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国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人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4)此段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乐队奏起的国歌创作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专政,“新型”是指人民民主专政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有根本的区别,人民民主专政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D项符合题意;A是从民族独立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B是从民主革命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排除B;C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排除C。故选D。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选项C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政策,排除A;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政策,排除D。故选C。 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都很重视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此来赢得农民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支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尚未获得解放,④错误,BCD选项排除;①②③均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选项符合题意。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西北地区的重大事件主要有长征的会师和西安事变,因此②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在山东,解放战争是对南京,因此ABD选项排除。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①错误,ABD选项排除;②③④均和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统一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7.C 【详解】 材料“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8.B 【详解】 题干中“发生在北京(北平) ”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①正确;“一二·九”运动的发生指的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②正确,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北平,④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在重庆签订;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9.C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因此C正确。AB不符合题意,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56年三大改造成功,D错误也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C 10.D 【详解】 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四十万军经一击,摧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将军”的指挥下,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D正确。新四军和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是的军队名称,排除AB。东北解放军在1947年5月中旬转入战略性反攻,主要战场在东北。因此C错误。综上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故B正确。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是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故排除A项。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三大战役这是主力决战,故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解放战争胜利。故排除D项。故选B。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正是由于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1949年10月的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故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故A不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革命的开始,故B不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因此C正确.抗日的胜利与辛亥革命的胜利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人民仍然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状态,因此AB错误。一五计划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此外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不适用于“开始”二字。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 15.C 【详解】 ①转战陕北;②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③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础;④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故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A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故排除C项。故选D。 1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在天安门开始的。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举行的,它标志着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18.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可知,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政府的失败,是由于失去民心,“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共产党的胜利得到了民心的支持,D符合题意;“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主要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材料认为国民政府的失败是由于失去了民心,选项不能体现材料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主要表达是中国寻找到正确革命道路,而材料认为国民政府的失败是由于失去了民心,选项不能体现材料的观点, B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国民政府的失败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而“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涉及的民心问题,选项不能体现材料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后方指挥中心;解放战争胜利后,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北京召开开国大典,成立了新中国。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20.D 【详解】 根据材料“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的三个大胜仗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因此①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贺胜桥战役发生时间是北伐战争期间,②错误,ABC选项排除。 21.(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建军节的开始。 (2)取得民族独立。 (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革命的胜利保存了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积极筹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在抗日战争后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局面,中共被迫反击,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土地革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国共双方进入了战略决战时期。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南昌起义,关于地位结合南昌起义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 (3)结合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十年、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事迹进行分析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结合解放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22.(1)民族、民权(或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 (2)“拨正船头,胜利向前”: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4)开国大典;抗日战争时期 【详解】 (1)材料“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 (2)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即可,如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图片体现的是重庆谈判和土地革命。 (4)材料“这时,乐队奏起国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事件是开国大典,其中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